李娜 萬克夫
摘 要:翻譯服務產業是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呼喚合理、科學、有序、高效的行政指導。翻譯服務產業的行政指導主體是多元的,含行政機關、法律法規及規章授權組織、自治規范授權組織。翻譯服務產業的行政指導方式應當豐富多彩,滿足實際需求,而翻譯人員素質素養能力的培養與翻譯服務質量的提升應是有關行政指導的關鍵內容。應當大力推展授益型行政指導保障措施,對適格的翻譯公司給予行政獎勵和行政補償,確保行政指導的實際效能。建議通過立法安排,明確及規范翻譯服務產業行政指導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翻譯服務產業;行政指導;翻譯人才培養;翻譯服務質量
隨著“一帶一路”方針的推展,以中譯外為核心的語言服務需求迅猛增長,翻譯服務能力成為我國經濟、文化、科技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亦深切關涉到我國的國際話語權。“語言服務業將不斷成為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性產業,企業走出去的支柱性行業,現代服務外包發展的基礎性行業,成為全球化時代的基礎性支撐行業”。行政指導奉行正當性、自愿性、必要性等原則,具有行政性、非強制性、多樣性等特征。它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管理方式的一種理性選擇,也是對行政法治的補充和配合,且是和諧官民關系、協調政企關系的有效手段。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健康及永續發展,呼喚合理、科學、有序、高效的行政指導,亦為我國的行政指導事業提供全新的舞臺及空間。
一、行政指導的主體問題
行政指導主體亦即指導方,系行政指導的最基本要素,行政指導主體一定是行政主體。所謂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并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行政主體和行政指導主體可以是行政機關,可以是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組織,也可以是自治規范授權組織。翻譯服務產業領域內的行政指導主體,亦是如此。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是國務院的職能部門,指導、管理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宣傳工作的職責,因而也可以成為翻譯服務產業的行政指導主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文旅工作部門,亦可以成為本地翻譯服務產業的行政指導主體。
國家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簡稱外文局,是我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的職能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國主要外文書刊的編譯、出版、印刷、發行進行總體規劃和組織指導,能在一定范圍內和程度上成為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行政指導主體。無論是文化和旅游部,抑或是外文局,對于翻譯服務產業而言,均不是很正式的行政指導主體,更不是專門的行政指導主體。以外文局而言,它在更大程度上是翻譯事業的行政指導主體。總括而言,它們對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行政指導是宏觀的,也是零散的,不夠具體,也不夠系統。
中國翻譯協會及其下屬的翻譯服務、本地化服務等專業委員會,開展行業調查研究,進行行業的指導,參與行業的管理,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是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重要行政指導主體。近年來,中國翻譯服務協會在翻譯服務產業領域內表現活躍,相應的行政指導獲致實效。中國翻譯協會于2012年發布《中國語言服務業發展報告2012》,于2014年發布《語言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制訂項目報告》,于2015年發布《中國翻譯服務業分析報告2014》,也是重大的抽象行政指導行為。
二、行政指導的方式與內容問題
行政指導的方式,靈活多樣,包括但不限于說服、教育、示范、勸告、建議、協商、政策指導、經費支持、知識傳授、技術幫助等等。如以行政指導方式為分類標準,行政指導可以分為引導性行政指導、勸導性行政指導、警戒性行政指導(如提示、告誡、勸誡)、協商性行政指導、示范性行政指導、獎勵性行政指導(如物質獎勵、精神獎勵)、信息性行政指導(如發布計劃、發布官方統計數據)等。
翻譯服務產業領域的行政指導實踐并不多見,行政指導方式比較單一。目前來看,各行政指導主體還算比較積極地頒行行業標準、軟法規范,對翻譯人員、翻譯企業等行政相對方作抽象行政指導。中國翻譯協會先后組織制定了《翻譯服務規范第1部分:筆譯》(GB/T19363.1-2003)、《翻譯服務規范第2部分:口譯》(GB/T19363.2-2006)、《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GB/T19682-2005)、《口譯服務報價規范》(ZYF003-2014)、《本地化業務基本術語》(ZYF001-2011)、《本地化服務報價規范》(ZYF001-2013)、《本地化服務供應商選擇規范》(ZYF001-2014)以及《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實習基地(企業)認證規范》、《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兼職教師認證規范》等。筆者也樂見它們出臺更多的行業規范,全面規范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生產流程、服務標準以及人才培養,切實提升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競爭力,大幅推動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有序發展。
依筆者看來,翻譯服務產業的行政指導方式應當豐富多彩,滿足實際需求。一方面改進抽象行政指導,另一方面亦應完善具體行政指導。在保留必要的限制性行政指導性的同時,大力發展促進性行政指導。宣傳、示范、推薦、推廣等抽象具體兩可型的行政指導方式,操作便利,收效明顯,適于廣泛運用。
而在行政指導的內容方面,應當力求廣泛,也力求翔實。毫無疑問,譯者的綜合素質素養能力決定譯品的優劣,翻譯人員素質素養能力的培養應是有關行政指導的關鍵內容。筆者一貫主張,自高階思維能力、扎實的語言功底、廣博的言外知識、敏銳的感受能力及甄別力、敬業樂業的社會素養、豐富的實踐經驗、嚴肅認真的態度等方面入手,精心指導翻譯人員培養自身素質素養能力,真正形成專家能力。無獨有偶,翻譯服務質量的提升問題,亦是有關行政主體指導翻譯公司的關鍵內容。加強質量的全過程建設,提高翻譯服務中的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拉抬質量過程能力的成熟度,推行差異化策略和柔性應對顧戶,至為重要,翻譯服務公司須臾不可輕忽。
三、行政指導的保障措施問題
為了確保行政指導的實際效能,行政指導在實踐當中的確需要設定和實施相應的保障措施。行政指導保措施種類多樣,不一而是。自作用上看,可分為授益型行政指導保障措施和不利型行政指導保障措施。賦予權益、豁免義務等等,均屬前者;裭奪權益、設定義務等等,則屬后者。實踐當中存在的行政指導保障措施,多為授益性行政指導保障措施。不利型的行政指導保障措施,應當盡可能有行政行為法的依據,多表現為行政強制、行政處罰以及授益型具體行政行為的不作為等。無行政行為法依據的不利型行政指導保障措施,存在著較大的合法性風險。
反觀我國的翻譯服務產業,行政指導實踐并不多見,相應的保障措施更是顯現空白,為了刺激和促進我國翻譯服務產業的發展,推動我國完成由“翻譯大國”向“翻譯強國”的轉型,應當大力推展授益型行政指導保障措施,對適格的翻譯公司給予行政獎勵和行政補償,同時謹慎推行不利型行政指導保障措施。依筆者看來,為促進我國文化“走出去”,對于有關輸出類文化產品的翻譯,中央及各地財政應在行政指導的基礎上給予專項資金的支持。
四、行政指導的法律責任問題
行政指導固然是一種非權力行為,對行政相對人沒有強制力,但是,行政指導畢竟是由公權力的行政主體基于行政職權所作出的指導行為,包括翻譯服務企業在內的行政相對人可能基于對合法、適格的行政主體的信賴而接受了相關的行政指導,以致產生的不利后果。在這種情況下,行政主體是否存在法律責任?基于行政法治的考量,有損害必有救濟,行政主體對其因行政指導而給行政相對人造成的合法權益損失,似應承擔法律責任,但相應的責任制度應做寬松的設計,以免窒息行政主體作行政指導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
依筆者看來,對于行政主體實施的事實上具有強制性的行政指導,均應視之為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可以依法尋求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與行政賠償的救濟。而對于真正意義上的行政指導的法律責任,采行違法歸責原則,即只追究違反法定職權、法定方式、法定注意義務及法定程序的行政指導行為的法律責任。賠償標準應是撫慰性標準,且具有責任限額的規定。在行政相對人有過錯的情形下,行政指導主體應當減責甚至免責。
行政指導的法律責任問題,有賴于我國未來能夠頒行《行政程序法》乃至《行政指導法》,作出終局的安排。而在此之前,似可先行頒布翻譯服務產業領域內的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有針對性地明確及規范翻譯服務產業行政指導的法律責任。
基金項目: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017)“我國傳統音樂傳承與保護的法律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YG2017139。
作者簡介:李娜(1985- ),女,漢族,浙江金華人,南昌理工學院藝術法研究所法學副教授,法律碩士,研究方向:文化法學、藝術法學;萬克夫(1973-? ),男,漢族,江西九江人,南昌理工學院藝術法研究所法學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藝術法學、藝術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