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我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乏多種多樣的文化歷史以及藝術歷史,古箏就是藝術領域中較為受歡迎的一種音樂表達形式。在進行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不僅要保證自身具備較高的演奏能力,掌控古箏的音準,也應該將自己的感情與古箏進行融合,將古箏的氣韻完美展現,推動整體演奏效果的穩定提升。在古箏演奏中,氣韻是強化演奏藝術以及演奏氛圍的關鍵因素。基于此,本文將對古箏演奏中的氣韻進行分析,并探索如何進行合理應用。
【關鍵詞】古箏演奏;氣韻藝術;演奏分析;藝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J632.3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傳統的藝術審美體系以及古箏演奏體系中,氣韻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元素,強化演奏的氣韻既能夠提升古箏演奏的質量以及效果,也能夠加強觀眾與演奏者之間的共鳴,營造深刻的演奏范圍,展現古箏曲目中的深度內涵。此外在對氣韻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演奏者也能夠形成更加舒緩的演奏狀態。俗話說,余音繞梁繞梁三日,氣韻是保障演奏效果的一個關鍵標準,并且兩者之間也存在著某種密切的聯系。
一、古箏演奏中的氣
(一)古箏演奏中的音勢與氣
無論是在進行古箏演奏,還是在進行其他樂器演奏的過程中,氣都是演奏者們需要形成的基礎操作。產生了氣韻的音樂會具有較強的生命性以及情感性。在演奏的時候,演奏者需要通過自己的肢體運動以及大腦思維,對樂器進行撥弄,然后通過氣息調整促使其產生音色,強化古箏音樂的表現力。因此,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古箏演奏者們就需要注重調整自己的演奏方式,注重凸顯出演奏的音勢以及演奏的氣韻,將自己的思想融合到所演奏出的每一個音符中,完善自身的演出經驗以及演奏效果,使得所演奏出的古箏音樂能夠更加具有意義深意以及靈氣。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還需要學習如何調整音樂的音勢,保證其與氣之間不會形成較高的突兀感,從而強化演奏質量[1]。
(二)古箏演奏中的調氣
在進行古箏演奏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氣息以及呼吸進行調整,并將其與古箏的氣進行統一化管理,是演奏者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內容。在具體的演奏中,倘若演奏者自身的呼吸氣息與其演奏的節奏控制無法形成一致,那么整體的演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流暢性也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 演奏者應形成均勻的呼吸[2]。因此,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演奏者就需要學會如何隨著樂曲節奏以及旋律的變化去調整自己的呼吸,并需要對呼吸的強弱以及快慢進行合理調整,以此強化整體的演出效果。
其次,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鍛煉自己的手指協調性,控制好手腕以及手臂等部位的力度,并將這三者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演奏中將臂力傳送到手腕,再由手腕傳送到指尖,完成演奏。
在演奏過程中,接觸的曲目為強度較高的曲目時,演奏者自身的呼吸應該適當放松,并需要將自己的聚力分散開來,保證呼吸的勻稱性以及流暢性,放松手臂及手指,將最好的狀態展示出來。在這種狀態下,演奏者所演奏出的音色也會更加悠揚,更加清脆;針對強度較低的曲目,演奏者需要適當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并將氣息調慢,甚至可以在尾音狀態時可以進行屏息,以此為古箏應提供較大的傳送范圍,營造出一種余音繞梁的效果。
(三)古箏演奏中的貫氣
在開展古箏演奏活動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保證能夠對貫氣這一技巧進行合理地應用,有效強化古箏演奏的整體流程通暢程度,加強演奏的氣息體系完善性,提升聽眾的聽覺體驗。在對貫氣技巧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演奏者也能夠通過對貫氣的快慢以及強弱進行調整控制,對樂曲形成全面的掌握,保證曲目節奏變化前后能夠形成有效的連接性以及協調性[3]。因此,在開展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就應該注重強化自身的以下幾個技巧。第一,演奏者應該形成較為全面的貫通意識,并能夠將這一技巧主動的應用到古箏演奏中,利用其對不同的曲句以及段落進行協調連接,加強演奏的渲染性;第二,演奏者應該將自身所形成的氣息與古箏演奏的節奏氣息進行協調,保證兩者能夠形成穩定的統一性以及協調性,提升演奏的系統性。并且,在此狀態下,演奏者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樂曲演奏中,不會對演奏的頻率以及節奏進行高度關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影響表演狀態以及演奏推進程度。
二、古箏演奏中的韻
首先,韻指的是一種在語言以及音樂中固有的一種表達形式,其既能夠豐富語言音樂的意義,同時也能夠深化語言以及音樂的文化內涵。總體來說,韻可以通過表達的節奏快慢以及旋律的高低變化進行展現。正所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指的就是在演奏者完成藝術演奏或者文化交談之后,所形成的一種藝術氛圍,把群眾的情緒帶進藝術環境中,對群眾形成較為深刻的影響。換句話說,韻也可以被看作是觀眾與演奏者之間所形成的情感上的共鳴,通過韻這一基礎進行古箏演奏,演奏者既能夠強化演奏的整體質量,也能夠拓展古箏的渲染力以及感染力,為聽眾以及自己構建一個完美的音樂世界。
在我國文化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古箏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是音樂領域一個十分重要的樂器[4]。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樂器來說,古箏所演奏出的音色極為優美,并且具備較為濃厚的韻味以及意境,結合古箏進行曲目演奏,既能夠表達出曲目中的深層情感,能夠對演奏的綜合效果進行完美展現。
站在理論角度上來說,韻指的是通過聲波傳播而產生的一種聲態化合物。在對古箏進行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可以通過揉弦、按弦以及滑弦等方式對韻進行調整,以此拉近自己與聽眾之間的情感共鳴;其次,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通常需要用自己的右手去撥動古箏的弦,用左手對古箏的韻進行控制,通過不同的技巧促使古箏發出不同的音色,以此對整體的音樂形成修飾以及豐富,有效完善古箏演奏的韻味,促使其能夠具備更加深層次的因素意義;再者,在對古箏的音色進行潤飾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用自己的左手進行基礎操作,通過揉弦、顫弦、滑弦以及點弦等方式進行古箏彈奏,用自己的右手進行聲韻的美化工作,以此強化古箏樂曲的旋律性以及特殊性。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古箏曲自身所形成的基調以及氛圍并不會遭到破壞。對于一些技術氛圍成熟,經驗較為豐富的古箏藝術家來說,在進行古箏演奏的過程中,通常會通過滑弦的方式對音樂進行調整,以此強化音樂的特殊性以及明顯性。
在應用左手進行音樂調整的過程中,演奏者還需要注重不同的音階結構,通過構建不同的結構來創新出不同的音樂手法,推動古箏這一傳統文化的穩定傳承。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長河中,古箏是其中一個比較受歡迎的藝術奇葩。在進行古箏演奏的過程中,通過對氣韻進行合理的應用,既能夠強化演奏者的演奏質量,也能夠將古箏曲目中的意義以及內涵進行完美展現。此外在開展演奏活動時,演奏者還應該注重提升自身的演奏手法以及藝術素養,以此全面將古箏的氣韻發散,推動古箏這一藝術形式的穩定傳承。
參考文獻
[1]代昕.古箏演奏中的氣與韻的分析[J].北方音樂,2019, 39(6):38-42.
[2]鄒昱昱.議古箏演奏中的氣與韻[J].傳播力研究,2018, 2(11):177.
[3]歐陽慧.探析陜西箏曲《秦土情》在古箏演奏中的氣與韻[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8.
[4]楊碧琛.談古箏演奏藝術中的“氣”與“韻”[J].北方音樂,2017,37(23):46-47.
作者簡介:郭蓉(1982—),女,甘肅省蘭州市人,三級演奏員,研究方向: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