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玲 棗莊職業學院 醫學系
現代影像學技術在不斷的進步,CBCT 在口腔疾病診治中的應用越發廣泛,根尖片、全景片等是口腔內科疾病的傳統輔助手段,最為常用的是X 線檢查,這些均為二維顯像,有較高的準確率,但是二維顯像,影像重疊的現象很容易出現患者的牙齒和根管還有其他周圍的三維信息都不能確切的反映出。導致漏診和誤診對于根裂等情況。為了能確切的分析在口腔內科疾病診治中CBCT 技術的應用價值,本文通過對口腔內科疾病患者55 例,對CBCT 與X 線檢查效果進行了具體闡述。
選取2018 年,收治的口腔內科患者55 例,男30 名,女25 名,年齡13—76 歲,平均年齡(31.57±3.28)歲,10 例埋伏牙患者,15 例根尖周炎患者,8例種植體周炎患者,11例牙周炎患者,11例牙齒折裂患者。各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
用CBCT 和X 線作為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設置為0.5mm 焦點,掃描時間為0.16 ~0.4s 為X 線檢查。CBCT 檢查的時候設置74 ~77Kv 為電壓伏數,5 ~7mA 為曝光電流范圍,204 度為掃描角度,指導患者頭部固定,取站位。當掃描程序結束后,對圖像處理的時候要用相對應的圖像處理軟件來解決,對CBCT 檢查X 線與對埋伏牙位置、牙槽骨缺損和牙齒折裂的診斷標準率進行觀察和比較。
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時候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以百分數(%)、例數(n)作為統計資料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CBCT 和X 線分別對于55 例患者進行檢查,發現共有19 例牙周炎和種植體周炎患者。對于牙槽骨缺損測定準確X 線達到6 例,準確率為56.67%。CBCT 測定17 例,標準率93.33%,(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0 例埋伏牙患通過X 線檢查從而為埋伏牙位置作出精確的判斷6 例,準確率達到72.22%;CBCT 能準確判斷10例,100%準確率,(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1 例牙齒折裂患者經過X 線檢查判斷5 例,50.0%準確率,CBCT 準確判斷11 例,準確率達到9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發病率對口腔疾病在臨床較高,影響了患者社火質量和身心健康,通常采取根尖片與全景片對口腔內科疾病來進一步做診斷,其診斷效果十分高。但是在牙齒牙髓病病例上,很容易產生影像重疊的現象,原因是根管和其他周期組織的三維信息沒有任何方法明確,從而導致誤診或漏診根裂的診斷情況發生在臨床診治過程中。
和傳統的CT 做對比,口腔內科疾病診斷中CBCT 可以發揮出很強大的作用,其分辨率非常高,對于人體的輻射更少,帶給患者的影響很小,對于病情進行分析時可以使用專用軟件,可以在任何方向進行實施重建,精準地展現出掃描患者口腔范圍各界面圖,口腔病情可以更為立體的展現出。CBCT 輻射量較小,但是在給患者進行拍攝時,患者應嚴格穿戴防輻射服,不必要的輻射應盡可能減少。
投照一次CBCT 就可以獲得高度清晰的三維圖像,患者的牙髓腔的三維解剖圖像可以十分清楚的展現出,清晰的圖像可以讓醫生充分的對患者的根管走形情得到了解。作出針對性的處理對變異根管。牙齒畸形患者可以通過對應的軟件進行測量,可以正畸治療可以作出相應的角度調整,以降低治療重復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正畸治療上。埋伏阻生牙與埋伏多生牙是埋伏牙主要包括的兩個方面,是無法在正確位名聲的牙齒,通常根尖片用全口曲面體層平片和進行對淺部垂直生性埋伏牙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