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兵
高職院校是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場所,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科技成果誕生于各個高職院校當中。但是,這些科技成果卻只有小部分得到轉化,如何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是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所謂協同創新主要指的是在組織內部形成的一種分享機制,通過這一機制可以使科技、知識和技能等多種元素得到分享。協同創新可以將不同的創新主體置于同一個目標之下,形成創新動力,并且依托于現代技術和平臺實現多方位交流和協作。由于協同創新能夠發揮資源整合的作用,能夠將資本、信息、人才和技術整合起來,有利于打破不同創新主體之間存在的技術壁壘,對于科技創新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這里協同創新的主體主要涵蓋了高職院校、企業、政府部門、金融中介等組織和機構,這種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的創新模式不僅可以促進科學研究的開展,同時還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在這個模式中,高職院校擁有進行科學研究的人才和技術力量,是形成科學成果的核心。但是,高職院校缺乏直接將科技成果進行轉化的途徑。通過協同創新機制,與相關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建立聯系,當高職院校獲得相關的科技成果之后,就可以與企業合作,將科技成果應用到企業的生產當中,使科技成果能夠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從中分得一部分資金,繼續投入到科學研究當中。從而在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另外,政府部門納入到系統創新機制當中后,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給科技成果轉化的操作建立統一的規范,保護高職院校的科技成果不被竊取,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同時還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各個相關主體參與到科技成果轉化當中。
總之,協同創新是一種資源整合和共享的機制,高職院校可以借助于這一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使得科技成果能夠真正發揮促進生產,改善生活的作用。
協同創新對于高職院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具有促進作用,但是在當前這一機制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國家、高職院校以及社會3 個層面上。
政府部門在協同創新機制下承擔著健全法律法規的功能,給高職院校科技成功的轉化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雖然我國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在不斷豐富,但是還遠達不到完善的程度,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基礎還有待進一步夯實。
專利制度對于科技成果的保護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當前我國可轉化科技成果當中,申請專利保護的數量還比較少,簽訂了科技成果轉化合同的要多于申請專利數量。并且《專利法》對于職務發明人的保護不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科研人員科技研發的積極性。同時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雖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但是實施細則卻不夠完善,使得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保護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
由于在法律法規上存在缺陷,在協同創新機制下進行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和高職院校之間存在著利益分配不合理、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問題。使得科技成果轉化中各方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阻礙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進展。
高職院校是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主體,其體制機制建設對于科技成果的轉化具有重要的影響。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政策和制度過于片面,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效果。
一方面,當前高職院校的職稱晉升制度制影響到科技成果的轉化。對于高職院校教師而言,職稱晉升是極為重要的,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職稱晉升積累資本。而在當前的職稱評定中沒有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規定,科研人員為了職稱晉升,在科學研究上更多追求的是成果的數量,而沒有考慮科技成果的市場化。這導致許多科學研究在選題的時候就沒有將市場價值納入其中,得到的成果脫離生產實際,沒有推廣應用的潛力,難以實現轉化。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沒有健全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從科學研究的政策導向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片面重論文和科研,追求立項數量以及結題數量,而輕生產和市場,忽視科技成果的轉化潛力及成果能夠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之下,自然也就缺少針對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激勵政策。科研人員從科技成果轉化之中獲得的收益低,打擊了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從社會層面來看,社會上彌漫著一股急功近利的思潮,無論是政府部門、高職院校,還是企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逐利意識都比較明顯。在科學研究上,政府部門對于高職院校的考核缺乏長遠的考慮,高職院校對于教師的考核也比較短視,而企業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追求短期經濟效益,企業對于科研項目的投資大多集中于擴張和成長期,對于種子期的投資缺少熱情,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體現。另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在協同創新機制中扮演著聯結產學研的角色,是連接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紐帶。它在整個機制中可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近些年隨著科技創新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我國涌現出了不少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大大促進了高職院校科技成果的轉化。但是,這些機構的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其服務水平和專業化程度也有待提高。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協同創新視角下科技成果轉化在國家、高職院校和社會3 個層面上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為此,針對于這3 個層面的問題提出了一下對策。
在國家層面上,政府的相關部門應該借鑒發達國家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制度,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在法律法規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在已有的原則性規定基礎之上,針對高職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定相關的法規,及時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同時做好司法解釋的工作。并且要不斷完善《專利法》,保障科研人員獲得技術轉讓收入的權益。
另外,還應該在協同創新視角下,頒布專門的產學研合作法規,引導高職院校和企業等主體展開深入的科研合作,對于各方的義務、權利和利益等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其利益得到保護,營造良好的產學研合作環境。在政策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借鑒國外設立創新基金的做法,制定投資稅收返還政策,鼓勵企業投資高職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從而減輕各方的負擔,打消科技成果轉化的顧慮。
在高職院校層面,必須通過成立專職機構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的完善。可以通過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推廣辦公室來負責相關的管理工作,對于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全面的統籌。同時,在其領導下構建技術轉移機制,通過委托獨立機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服務和信息溝通,并依托于中介服務機構,進行科技成果的轉讓、許可及投資。另外,還應該構建相應的交易和評估機制,從而以市場手段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研考核的指標,構建起完善的科研考核體系,推動高職院校科技成果的轉化。一是改革現有的職稱評聘制度,突出科學研究的應用性和成果的轉化,以改變當前科研成果應用潛力小,難以推廣的現狀。二是構建科技成果轉化考核制度,對于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進行跟蹤考核評價,并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成效考核體系,完善成果轉化的統計和動態監測。
在社會層面上,必須轉變當前急功近利的思想,為高職院校科學研究的開展,科技成果的轉化營造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在建立評價機制的過程中要立足于長遠和可持續發展。在開展協同創新的過程中,各個創新主體應該在長遠效益上建立起共識。同時可以由政府牽頭,構建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基金,或者是專項扶持基金,從而減少各方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風險。另外,還要強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這一重要環節,鼓勵信譽良好的機構開展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培養相關的專業從業人才。從而使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數量和專業服務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總之,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更好地發揮科學研究對于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就必須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使得科學技術能夠真正造福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