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帥 楊灼銀 陶雪慧 於文博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社會更加需要有創新思維的應用型人才。而高校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力機構,需建立完善的培養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更加適應大學生活,為社會、國家的發展儲備力量。該文以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為例,就中醫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展開系列探索與研究,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
關鍵詞:3+2+X? 創新? 創業? 人才培養? 模式
中圖分類號:R1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c)-0177-02
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迎來了規模空前的創新創業熱潮。2019年教育部最新改革方案要求各高校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打造“五育平臺”,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關鍵環節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中強調,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由此可見,當代國情下,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了時代焦點。
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將“以本為本”融入到雙創教育工作中,整合資源,傾心打造,推行實施“3+2+X”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為雙創注入源頭活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 “3”代表三個主方向——多渠道拓展創新創業信息、多角度進行創新創業指導、多方位提供創新創業服務
1.1 推進落實“雙創獎勵政策”,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
由于課程安排時間的不確定性等原因,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為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長春中醫藥大學從學校到學院各級組織都積極展開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2019年,學校修訂了《關于雙創獎勵政策辦法》。學生(團隊)獎勵包括獎金及推免推優名額等,指導教師(團隊)獎勵包括獎金、等同論文發表、增加博士生及碩士研究生招生指標等。
為鼓勵師生積極投入創新創業,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通過發布政策文件、召開創新創業分享會、搭建學生雙創交流平臺等形式第一時間拓展創新創業信息,傳達學校“雙創獎勵政策”指示,激勵學生積極融入創新創業,為學生參與雙創增加新的動力。
1.2 構建“導師引領,成員互補”的培養機制,營造師生雙創氛圍
學生參與雙創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培養,以及正確的引導與支持。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突出指導能力的教師在創業過程中對學生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學院注重做好師資力量的儲備,為各專業課及各級領導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構建健全的導師帶教機制,以實踐小學期為契機,開展“百名教師帶教千名學生計劃”,激發師生活力。指導教師放棄假期,帶領學生進行項目打磨、實驗驗證,將創意和新奇的點子付諸實踐,而學生則在實踐中培養了創新創業思維,樹立了創新創業意識,提升了項目的競爭力。
各項目組成員專業特色交叉相融,學歷層次分布合理,彰顯優勢。在導師帶領下,項目組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特色、發揮資源優勢,致力于創新創業和學術科技,用創新精神和專業素養完美詮釋青春與活力。師生取長補短,教師也在實踐中探索更好的創新路徑,給予學生啟發和啟迪,學生跟隨教師開展創業之路,得到了“1+1>2”的效果,由此,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形成“導師引領,學生主動”的良好的運行機制。
1.3 服務社會走向基層,推進項目落地化成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堅持精準脫貧,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學院積極響應上級號召,以實際行動助力精準扶貧,結合學校“三服務,三提升”活動,學院“互聯網+”省級金獎、國家級銀獎項目“中藥興農——拓寬農民致富路”正在實施,項目組中藥資源普查專業教授及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走進吉林省貧困縣“通榆縣”“鎮賚縣”等地,為貧困農民提供藥材種植幫助,并贈予項目組成員培育出的優良品種,為當地中藥材產量的提高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學院創新創業團隊將多項科研成果賦予實踐,積極推廣雙創成果。學院在開展創新創業工作過程中始終做到先走一步,例如以新生報道為契機,通過向新生贈送雙創成果——紀念冷制皂等形式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特色產品渲染雙創氣氛,啟蒙教育播撒雙創種子”的良好局面。學院的每一個創業項目均付諸實踐,真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水平一體化。
自“3個主方向”定位以來,學生參與創新創業人數大大增加,教師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人能力和興趣愛好的不同,有針對性、有指向性地為學生提出研究方向,培養應用型人才,打破學生對雙創“不了解、不主動”的局面。開拓了學生思維,同時提升了教師科研成果,實現了科研反哺教學,達到雙贏。
2? “2”代表兩個主抓手——成立創新創業團隊、鼓勵參加“雙創”大賽
2.1 成立雙創團隊,實現教育形式多元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作為新時代的主要力量,高校大學生成為了創新創業的主力軍。研究表明,團隊更能激發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一個新生項目的成長潛力與團隊的優劣有著巨大關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影響下,學院剖析了當今創新創業教育的形勢與現狀,有效地對高等人才教育進行了分析,萌發了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成立創新創業團隊的想法。通過以點帶面、化整為零的方式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同時,依托創新創業團隊,學院成立了兩個雙創黨支部,落實了“支部建在課題組,紅旗插進實驗室”工作要求。
利用廣大青年學生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能力,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本源創新創業團隊”“青杏學社”“敏學菌團”等一系列創新創業團隊逐漸浮出水面,切實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調動了師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2.2 以“雙創”大賽為著力點,實現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新突破
以往,學生們將大多數時間傾注于實驗室、搞科研。但在此過程中,忽略了創新創業的實戰性。實踐乃成長之本。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獲得最直接的體驗,靈活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鼓勵學生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以及真正將創新創業或科研項目賦予實踐,倡導學生以參賽為基礎,逐漸接受創新創業教育并賦予實踐,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時,注重動手實踐,以此形成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開啟學生的創新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實現創新創業一體化,為就業創業打基礎。
在學院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互聯網+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等一系列賽事,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在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學院在申報數量和中標數量均位居首位,校級以上大創項目達100余項。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參賽的3個項目在20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國家級銀獎1項,省級金獎1項、銀獎1項,實現學校在該項賽事中的最好成績。在2018年“創青春”浙大雙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級銅獎1項,省級金獎1項、銅獎1項。
學院項目“中藥興農——拓寬農民致富路”獲得互聯網+大賽省級金獎,并作為唯一一個青紅賽道項目代表吉林省參加國賽,獲得國家級銀獎,“源自本草,筑夢貧農”從全國10萬余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國家級金獎。
自“2個主抓手”實施以來,學生創新創業結題成果大大提升,學院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提供科研條件,將實體項目帶進科研實驗室,確保每一名項目組成員走進實驗室,學生積極動手實踐,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增長技能和創新意識,提高了理論和實踐水平,為探索“課程+大賽+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打下了良好鋪墊。
這向我們說明“雙創”大賽是一個良好的著力點,引導學生走向創新創業舞臺。
3? “X”代表——實施“3+2”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實施,培養了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提升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學院完成了打造2~3個成型的學生創新創業團隊以及學院在大賽成績上實現新突破的工作目標,2018年度學生參加雙創比賽以及獲獎情況大幅度提升。國家級雙創獲獎情況同比增長5.2%,省級雙創獲獎情況同比增長13%。
創新創業是新時代的教育理念,隨著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實施,強化培養創新型人才,以此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掀起浪潮。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長,學生就業成為焦點問題。在此形勢下,創業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創新帶動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受所處環境的影響,學生還未走出校園,雙創觀念會受到一定局限,與社會市場的實際接軌,可能會出現困難。通過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實施,培養了學生首創精神和創業能力,引導學生將雙創理念融入社會市場,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發展的目標和趨勢,是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學院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切入點,不斷提升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及動手實踐的認知。使學生對雙創更富有激情,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同時打破了中醫藥院校學生思維定式,與國家高等教育相輔相成,為促進學生就業創業打下良好開端。
參考文獻
[1] 孫麗艷,陳奎伊,張薇,等.依托創業團隊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途徑研究[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5,9(3):57-58.
[2] 張玲娟,袁露,楊小玲,等.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管理芻議[J].科教導刊,2016(3):185-186.
[3] 曾晴,高建華,胡晶晶.“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建設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8,31(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