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冠生 舟濤
2019年春晚給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葛優、蔡明的小品《“兒子”來了》,除了抨擊了當下社會混亂的保健品市場,提醒了容易上當受騙的老年人群之外,其實,我們更關心的是——我們每天究竟需要多少營養?營養從哪里來?營養越多越好嗎?需不需要格外補充?
理論篇:保證營養攝入,不止一個選項
影響健康和壽命的因素有多種,其中營養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是物質基礎。維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林林總總共有40多種。
不同年齡的人,對營養素的需求量不同
人體對各種營養素需要的量不同,有的需要的量多一些,有的需要的量少。舉個例子:成人每天需要蛋白質70克~80克,10毫克左右的鋅,有的更少,是以微克計的,硒的每天參考攝入量為50微克。不同年齡的人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不同,隨著年齡的增加,對各種營養素需要的量也越多。不同性別的人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也不同,一般來說,同年齡的男性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比女性多。但是也是特殊的情況,例如青春期的女性比男性對鐵的需要量明顯多。還有一種情況,特別是生理時期,如懷孕、哺乳期,對各種營養素需要的量也增加。不管何種情形,這些營養素都是維護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缺一不可。攝入不足或缺乏,就會影響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健康。
人體營養素攝入不足或缺乏一般是由于:
1、飲食單調,或不吃某種食物:如不喝牛奶或奶制品,就有可能引起鈣的攝入不足;
2、需要量增加或丟失過多:青春期的女生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再加上月經來臨時,鐵的丟失增加,如果不及時注意吃富含鐵的食物或補充鐵,就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3、食物加工處理不當引起的:經常吃加工過于精細的谷類,容易導致B族維生素和一些礦物質的攝入不足或缺乏。
營養素對健康很重要,但也不意味著越多越好
太多,同樣對人體健康有害。如果蛋白質吃下去的太多,會同時增加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導致能量過多,為肥胖留下隱患;食入過多的蛋白質,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增多,由尿排出的含氮物質也增多,因此加重腎臟的負荷,加速骨骼中鈣的丟失,增加患骨質疏松的危險。
營養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都不利于健康。營養不是越多越好,講究營養,最重要、最精粹的是全面、均衡、適量。營養學上所說的全面、適量、均衡,應該如何來衡量呢?有沒有一個標準?有的,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中,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居民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提出了建議值。但是,這個參考值主要用于營養與健康的科學研究,供專業人員使用。其實,我們營養工作人員,也沒有人會晚上回家后把一天所吃的各種食物錄入到計算機,計算一下今天的能量和營養素是不是夠?還需要再補充點什么?
那么,在日常飲食生活中該如何做呢?這就需要掌握一些原則,也就是均衡營養的原則。
營養是從哪里來的?
由于人體不能自身合成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因此,只能從各種各樣的食物中獲取?,F代營養學中,根據食物的營養成分特點把食物分為5類。
從食物分類及所含的營養素來看,有些食物含的某些營養素較多,而含的其它營養素較少,各有其特點,但是沒有一類食物能夠提供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例如,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但是幾乎不含維生素C。新鮮的西紅柿、辣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蛋白質的含量卻很低。要獲得充足、適量的營養, 只吃一類或兩類食物是不夠的,各類食物都要吃,要根據食物的營養特點進行合理搭配。
在以往的宣傳中,由于過分強調某種或某類食物的營養特點和價值,而忽視了“充足、適量”的原則,將人們引入了營養誤區,使人們認為某種食物很有“營養”,而另一種食物沒有“營養”,從而引起一些營養問題。其實,沒有“營養”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習慣和行為。保證營養素的攝入,以達到維護和促進健康的作用,至少有三種辦法:食物多樣、食物強化和營養素補充。
■ 食物多樣:通過食物多樣、合理搭配來改善營養狀況是首選,也是一直倡導的。但需要學習一些營養和食物的知識和技能,充分利用現有的食物資源。
■ 食物強化:食物強化是將一種或多種微量營養素添加到特定食物中,來增加居民對這些微量營養素的攝入量,從而糾正和預防微量營養素缺乏。例如,食鹽中強化碘就是為了解決居民碘攝入不足或缺乏的問題。
■ 營養素補充:營養素補充是指在正常膳食之外攝入的,為補充膳食不足或特殊需要的營養素補充劑。營養素補充劑主要是指維生素和/或礦物質產品,有片劑、膠囊或糖漿等各種形式,可以有效改善維生素A、D、葉酸、鈣、鐵等營養素不足或缺乏的問題。營養素補充的優點是營養素的吸收率較高、見效快、改善效果明顯。對于一些營養素缺乏的個體來說,這是一個營養素補充的最佳方式。
目前,我國已經在不同人群中開展營養素補充的工作,如妊娠前補充葉酸,孕期婦女補充鐵、鈣和葉酸,嬰兒、5歲以下兒童及產婦補充大劑量維生素A等,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老年人由于其消化系統的功能有所減退、咀嚼能力減弱,在不能做到平衡膳食的情況下更易缺乏營養。再加上一些老人長期處于室內環境,不消費奶制品,更容易出現維生素D、鈣等營養的攝入不足或缺乏。因此,除了每天注意攝入一定量的奶制品外,還有注意鈣的吸收利用。維生素K2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利用、增加骨密度、有益骨骼健康。中老年人可以選擇一些含維生素K2的鈣補充劑。檸檬酸鈣對于老年人來說也相對容易吸收。
選購營養素補充劑要注意什么?
在我國,營養素補充劑屬于保健食品,是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目的食品。因此,其審批、生產、流通、銷售等,需要按照保健食品的相關管理進行。需要了解的是,不同國家對營養素補充劑的管理有所不同。在美國,營養素補充劑是由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來負責監管;在澳洲,則是通過澳洲衛生部所屬的聯邦藥物主管機構——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簡稱TGA)。
因此,在選購營養素補充劑時:
■ 不要盲目消費,根據需要進行合理選擇。
■ 要謹防虛假、夸大宣傳,不能用來治療疾病。
■ 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等相關標志。
■ 到正規企業購買,索要發票或銷售憑證。
■ 選擇有品質保證的品牌產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根據適宜人群、需要合理選用。
實戰篇:8種你可能缺乏的關鍵營養素
你一直在和疲乏、易怒還有抑郁作斗爭?在你認為自己患了某種慢性疾病之前,先看一看你的飲食。有些時候,一些常見的癥狀其實是營養元素缺乏的信號。以下是八種你最有可能缺乏的營養元素,以及補充營養的方法。
■ 維生素B6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10%的受試者都缺乏維生素B6,維生素B6缺乏是最常見的一種維生素缺乏癥。你的身體需要維生素B6,因為維生素B6參與了人體內超過100種不同酶的促反應過程。而且妊娠期間胎兒大腦的正常發育也需要維生素B6。
*每日應攝取量:年齡在19歲~50歲之間的成年人每日應該攝取1.3毫克維生素B6。
*如果缺乏維生素B6:患結腸癌或者是其他癌癥的風險較高;嘴角干裂或者發癢;情緒沮喪。
*應該如何補:美國營養和飲食學會的發言人、注冊營養師和營養學家Sonya Angelone的座右銘是:在你開始服用補充劑之前,先試著從食物中攝取必需的營養元素。她說:“除了強化谷物以外,金槍魚、鮭魚、雞肉、火雞還有牛肉餡中也都含有維生素B6?!?/p>
■ 鐵
調查發現,有將近10%的育齡女性缺鐵,而且有些兒童也缺鐵。鐵對于兒童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而且能幫助身體合成血紅蛋白——紅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能攜帶氧氣并將氧氣運輸至全身。
*每日應攝取量:育齡成年女性每天需要18毫克鐵,而男性和老年女性每天則需要8毫克鐵。
*如果缺鐵:通常不會馬上出現癥狀,因為身體會從體內儲藏的鐵中攝取鐵。但是當你體內鐵含量很低的時候,就會出現缺鐵性貧血,你可能會感覺很累,或者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冷,暖不起來。
*應該如何補:瘦肉、海鮮和禽肉中都含有豐富的鐵,強化谷物、某些豆類、堅果還有水果干中也含有鐵。半碗烹制好的新鮮菠菜中的含鐵量大約為3毫克,但是你可以加一點檸檬汁,或者是其他的柑橘類水果,來幫助吸收植物來源中的鐵。
Angelone說:“想要補充鐵很難,因為你必須先弄清楚人們為什么會缺鐵?!北热缯f,可能是由于胃腸道出血,或者僅僅是沒有吃足夠的含鐵食物。除了多吃富鐵的食物以外,你還可以做點西紅柿菠菜沙拉,Angelone 建議,因為西紅柿中含有的酸能幫助人體吸收菠菜中的鐵。
■ 維生素D
約有8%的被調查者有維生素D缺乏癥,從而將他們的骨骼健康置于風險之中。維生素D對肌肉的正常運動,以及神經將信息從大腦傳遞給身體都十分重要。維生素D還能幫助免疫系統抵御細菌的侵襲。
*每日應攝取量:到底需要多少維生素D在專家中也很有爭議。國家級專家小組食品和營養委員會表示,年齡在19歲~70歲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6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IU維生素D。但是有些專家認為這一標準太低了,對于成年人來說,攝入維生素D的上限是每日4000IU。
*如果缺乏維生素D:你的骨骼會很脆弱,還會出現骨痛,骨折的風險也很高。
*應該如何補:問問醫生,你每天需要攝取多少維生素D,還有你是否需要服用補充劑。Angelone說:“食物中含有的維生素D并不多。曬太陽能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D,但是為了預防皮膚癌而涂防曬霜會抑制這種合成?!?一份約90克的比目魚含有200IU維生素D。牛奶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一杯牛奶中約含有100IU的維生素D。
■ 維生素C
約有6%的受調查者缺乏維生素C,或者是抗壞血酸,維生素C能幫助身體清除自由基,還能幫助傷口愈合并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
*每日應攝取量:成年男性每日需要90毫克維生素C,而成年女性每日需要75毫克維生素C。
*如果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C缺乏癥沒有其它營養元素缺乏癥那么常見,但是如果缺乏維生素C,你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牙齦發炎、關節疼痛、傷口難以愈合等。
*應該如何補:橘子汁、彩椒、烤土豆還有草莓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一杯橙汁中約含有70毫克的維生素C。Angelone說:“從飲食中是很容易獲取維生素C的?!?/p>
■ 維生素B12
約有2%的受調查者缺乏維生素B12,Angelone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缺乏維生素B12變得越來越普遍了。
*如果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B12能保持神經和血細胞的健康,如果你缺乏維生素B12,可能會感覺疲勞或者虛弱,手腳可能會出現刺痛的癥狀。
*應該如何補:你可以從動物食品,比如牛肝、蛤蜊、禽類、強化谷物等食物中獲取維生素B12,比如一杯葡萄干麥片中含有1.18微克維生素B12。
■ 維生素A
不常見的營養元素缺乏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還有葉酸。維生素A能幫助你保持視力健康,提高免疫力,還能幫助你的心臟、肺部和腎正常運轉。
*每日應攝取量: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表示,年齡在4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應從食物中攝取5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
*如果缺乏維生素A:雖然維生素A缺乏癥很罕見,但是對幼兒和孕婦來說,如果體內維生素A的水平過低,就會出現眼部問題,導致在較暗的環境下很難看清楚東西。
*應該如何補:半碗烹制過的甘藍中含有維生素A的量是你每日所需的量的1.77倍。動物內臟、三文魚、哈密瓜、杏和乳制品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
■ 維生素E
能保護細胞不受空氣污染和其他環境因素的損傷,并維持較高的免疫力。但多數人每日輸入的量都不達標,但是也沒有顯示出缺乏癥的癥狀。
*每日應攝取量:成年人每日需要15微克,或者是22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也就是56克杏仁所含有的維生素E的量。
*如果缺乏維生素E:如果你體內維生素E的水平過低,就會出現視力下降、四肢無力等癥狀。
*應該如何補:植物油、堅果、菠菜、花椰菜、杏仁和強化麥片等食物中均含有維生素E。
■ 葉酸
葉酸是一種B族維生素,研究發現,葉酸對孕婦尤其重要。孕婦經常補充葉酸,可防止新生兒體重過輕、早產以及嬰兒腭裂(兔唇)等先天性畸形。
*如果缺乏葉酸:如在懷孕頭3個月內缺乏葉酸,可導致胎兒神經管發育缺陷,從而增加裂腦兒,無腦兒的發生率。
*每日應攝取量:成人的建議是400 微克DEF,孕期600微克 DEF??赡褪茏罡邤z入量為每日1000 微克DEF。一般認為,對于無葉酸缺乏癥的孕婦來說,每日攝取不宜過多。補充葉酸不是多多益善,需聽醫生指導,忌濫服亂買。
*應該如何補:適時的補充葉酸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常見的含葉酸食物。綠色蔬菜有萵苣、菠菜、龍須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青菜等。新鮮的水果有橘子、草莓、櫻桃、香蕉、桃子、李、楊梅等。動物食品有動物的肝臟、腎臟、禽肉及蛋類。豆類、堅果類食品有黃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杏仁、松子等。谷物類有全麥粉,大麥、米糠、小麥胚芽、糙米等。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出現了上面提到的某些癥狀的話,就問問醫生,是否應該做檢查,看看是否缺乏某種營養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