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黎 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2016年“互聯網+政務服務”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體現了我國政府已從職能型向著服務型轉變,逐步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簡政放權,讓政府的服務功能得到提高成為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國已有多個地市實現了“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只需要你的身份證,就可以在一個統一網絡平臺或統一窗口,辦理政府政務服務。目前全國多地再繼續探索建設如何實現促進政務服務向鄉(鎮)、村(街道)延伸,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解決居民辦事扎堆辦理、長時間排隊、辦事難等問題。
1.1 政務服務渠道不足:一是現場辦理,需要居民攜帶辦理事項所需要的各種證明、材料到區、街道、社區政務服務辦理點辦理;二是網上申請線下辦理,居民在網上申請并提交各種證明材料,按照預約時間到辦理點辦理。
1.2 政務服務辦事效率低:隨著政務服務事項下沉到街道、社區,基層政務服務站的業務量將日漸增加,而基層服務站的窗口較少,會出現扎堆辦理、排隊難、辦事難等問題。
1.3 政務服務辦事難:一是辦事材料多,材料出具的政府部門多。二是辦事跑腿多,辦一個事需要到多個部門蓋多個章。三是辦理時間長,從群眾準備材料開始,再到開具各個證明,最后完成申報和審批,總體時間成本很高。
為解決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可以探索在社區、街道部署政務自助服務終端設備并開發相應的系統,將涵蓋街道、社區的事項辦理部署到終端設備上,通過設備上的拍照、身份證驗證等技術手段實現在線驗證,后臺與各委辦局的個人、企業等信息進行對接,業務申報后,將實時調用相關申報接口,將業務信息轉入政務服務行政審批平臺,由工作人員通過審批平臺進行在線預審、受理、審批等操作。
政務自助服務終端設備可以借鑒銀行自動柜員機(ATM)的工作模式,利用終端設備上的集成的多種專用辦公設備、多套政務服務系統,結合身份識別、智能傳感、處理自動化、遠程控制等技術,實現在自助服務終端上隨時辦理各類行政便民事項,提高行政辦事效率、降低辦事成本。
在硬件配置上,政務自助服務終端可以配備觸摸顯示器、二維碼閱讀器、數字鍵盤、證卡(身份證、社保卡、銀行卡等,USB接口)讀取設備、指紋識別、拍照攝像頭、熱敏打印機、彩色激光打印機、高拍儀、監控攝像頭、硬盤錄像機的輸入輸出設備,實現身份驗證,證件提交,證明文件打印,監控管理等功能。
在軟件功能上,可以開發和部署便民服務自助終端系統,通過對已進行流程梳理過的政務服務事項整合開發、部署到自助服務終端上,通過人機交互實現民眾進行政務事項的自助查詢和自助辦理。系統將通過事項接口、預約接口、繳費接口等接口與后臺應用支撐平臺對接,通過支撐平臺與各委辦局業務系統、網上辦事大廳、綜合受理系統、事項庫、繳費系統等政務服務事項相關的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實現信息的查詢、信息申報、事項信息調用、信息驗證、繳費等業務功能。可以實現的政務事項包括民政事項、計生事項、社保事項、人社事項、殘聯事項、國稅事項等。
在數據處理上,自助服務終端設備不保存業務數據,業務數據直接寫入政務服務審批平臺業務數據庫中,業務數據庫與各委辦局業務數據庫進行同步。自助服務終端設備的政務服務業務查詢功能將調用相關查詢接口進行實時查詢。
通過這樣一套政務自助服務終端和應用系統的建設,可以很好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行政管理要素進行清理、整合和優化,搭建以區政務服務中心為核心、街道服務大廳為樞紐、社區服務站為落腳點的政務服務生態圈,達成群眾辦事“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標、形成“區、街、社區”三級輻射型政務服務網絡。為群眾提供自助式政務事項辦理服務,提高群眾辦事0次到場率,推進群眾和政務服務有效融合,拓寬政務服務渠道,實現群眾足不出戶享受政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