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泰 肖軼濤 河南省新鄉市公安局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視頻監控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明顯,有效助推了警務工作模式的轉變,成為支撐“智慧公安”建設、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斗力的重要載體。
(一)織密治安防控網絡。視頻監控建設是新形勢下維護社會治安大局穩定的重要載體,是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視頻監控建設,實現對治安重點區域、重點路段的視頻全覆蓋。視頻監控人員依托街面視頻探頭,可對城區主次干道、重點部位進行24小時視頻巡屏,在優化警力部署的同時,將在第一時間獲取異常線索,地面警力與空間警力結合,實現快速發現、準確打擊。
(二)支撐公安偵查破案。在滿足案件現場視頻調閱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可開發視頻偵查、視頻濃縮、視頻摘要等專業分析工具,有效服務基層不同場景下偵查破案需要。其中,通過視頻結構化處理,可實現對特定人員、車輛的快速檢索,大大提升破案效率。此外,在街面抓捕工作中,通過后臺對目標人員、車輛的實時視頻追蹤,有效提升了一線民警的抓捕效率。
(三)服務公安行政管理。通過植入不同模型算法,公安交管部門可以準確抓拍闖紅燈、壓線、接打電話等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對違反交通規則的人員進行處罰,有效維護交通秩序。此外,在重大活動安保、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中,通過視頻監控可實現可視化指揮調度,實時掌握現場情況,有效服務領導指揮決策。
(四)強化關注人員管控。將視頻圖像信息與人臉識別技術相結合,在不侵犯公民個人自由與尊嚴的情況下獲取人臉信息,并與在逃、涉毒、肇事肇禍精神病等關注人員基礎庫進行實時比對,實時掌控關注人員活動動向。同時,強化不同地區人臉比對系統之間數據資源匯聚整合和聯網共享,打破地區和部門之間人臉數據應用壁壘,實現應用效果的最大化。
(一)人才隊伍缺乏。當前,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在視頻監控工作方面尚無統一的組織機構。重視程度較高的地市,結合實際成立有專門的視頻管理支隊,并下設若干大隊,負責視頻監控建設、管理、應用等工作。而重視程度欠缺的地市,工作職能則分散在后勤、科信、治安等部門,實際牽頭視頻監控建設、管理、應用的人員往往僅有一至兩人。這就造成視頻監控工作缺乏連續性,前期頂層設計不足,后期運維、應用無法跟上,視頻監控建設的效益未能得到有效發揮。
(二)資金保障乏力。雖然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爭取黨委政府支持,積極開展視頻監控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全國各地經濟發展狀況和治安環境現狀差異巨大, 各地區實施工作力度的差異, 造成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與應用程度的極不均衡。視頻監控建設的經費保障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多數地市“有錢就建、沒錢不建”的局面未能打破。從不同地市看,經濟較好的地市覆蓋率較高,經濟較差的地市覆蓋率偏低;從同一地市看,城區主干道視頻探頭密度普遍較高,但背街小巷、郊區探頭密度依然偏低。
(三)發展瓶頸凸顯。當前,個別基層單位視頻監控后臺軟硬件條件有限,難以滿足視頻監控幾何級數增長的存儲需求,部分單位的視頻監控數據存儲時間無法達到最低標準要求。特別是隨著視頻監控智能化應用的全面展開,一線單位提出將視頻網與公安網數據同步應用的需求,但視頻網與其他網絡的數據同步只能依靠部門間共享平臺來實現,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實戰應用需求,視頻網與其他網絡數據同步應用功能亟需加強。
(四)聯網共享不足。在視頻資源整合過程中,社會單位自建的探頭種類繁多、制式多樣、標準不一,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安機關聯網整合帶來較大困難。據不完全統計,公安機關目前聯網共享的社會視頻數量,在全部社會單位視頻中的比例尚不足10%。此外,視頻監控品牌的多樣性導致視頻監控從前端信號采集、傳輸,到中心點的交換、控制,再到后端信號的顯示、存儲無法進行統一兼容,大范圍的圖像聯網和遠程控制受限,視頻監控聯網的最終效果未能滿足實戰需求。
(五)應用效果不佳。視頻建設歸根結底還是要服務警務實戰,當前已建成視頻監控的實戰應用很大程度還停留在事后調取視頻這個初步層面,沒有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將圖像、圖片等信息匯聚整合從而實現預防犯罪、綜合查詢的功效。“監巡對接”機制未真正發揮作用,少數基層單位領導不重視、沒有投入警力用好視頻監控資源,導致建設應用存在“上熱下冷”現象。此外,由于前期規劃不足,不同程度地還存在布點不夠嚴密、仍有盲區死角等情況。
(一)成立組織機構,強化頂層設計。抓好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關鍵在于成立組織機構,核心在于強化頂層設計。在組織機構方面,各級公安機關應按照公安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安機關視頻圖像信息應用工作的意見》中有關視頻監看、視頻管理和視頻應用三支專業隊伍的工作內容,建立專職的視頻監控建設人才隊伍,圍繞視頻監控開展招標建設、運維管理、實戰應用等具體工作。在頂層設計方面,要按照規劃布點合理、技術標準統一、視頻資源共享以及先重點后一般、既滿足當前需要又著眼長遠發展的建設原則,科學規劃本地視頻監控建設。特別是要圍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視頻接入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化處理情況,科學分配后臺計算、存儲資源,實現云存儲、云計算, 打造本地“視頻云”。
(二)明確資金來源,分期分批建設。要按照“黨政領導、綜治協調、公安負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工作模式,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將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和維護經費列入地方年度財政預算,撥付比例逐年遞增,以滿足設備更新、維護、新增建設的需要。在建設模式上,可按照“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拓展社會化投資途徑,廣泛吸收、利用社會各種資源,在堅持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基礎上,采取“投資商帶資建設、政府分期租賃”的方式,支持主流網絡運營企業和大型安防企業開展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形成多元化投資、綜合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提升科技含量,有效服務實戰。要與高校院所等科研部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增加具有低照度、視頻結構化功能攝像機及高空
望攝像機等高新科技產品的布建比例,將視頻結構化處理、圖像分析比對、智能檢索等需求轉化為實戰成果。要升級視綜應用平臺,增加更簡單有效的圖像處理工具、提高視頻分析檢索效能、完善監控點基礎信息及電子地圖標注,充分提升視頻偵查工作的效率。要根據本地公安機關實際制定下發視頻圖像相關工作制度,規范案件視頻圖像信息的采集、存檔及應用,形成案件視頻“有圖必采、有圖必存、有圖必用”的工作機制。要指導實戰部門對采集的視頻信息進行上傳、研判與串并案分析,有效提高公安機關破小案、破串案的能力。
(四)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視頻整合。要落實視頻資源整合公安主體責任,強化各地現有視頻監控資源的摸排,持續推進視頻圖像資源整合,確保點位互補、網絡聯通、平臺對接,最大限度實現社會視頻圖像資源的聯網共享。要重點推進公安視頻專網和政府視頻專網匯聚平臺建設,將重點行業、領域內涉及社會管理的重要部位、易發案部位的視頻監控資源聯網接入平臺,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實現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和政府各部門的共享共用。
(五)狠抓后期運維,確保系統正常。視頻監控系統建成后,如果不能加強維護和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視頻監控系統的在線率和可用性必將大幅下降。要把視頻監控運行管理作為常態化抓落實的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更加規范高效的運維機制,
按照“誰建設、誰管理、誰維護”的原則,落實重點行業、領域視頻監控系統的屬地管理責任,落實運維資金和管理保障。對政府出資建設的重點公共區域的視頻監控系統,要建立專業化的管理隊伍,將運維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按照城市基礎公共設施進行管理,確保運維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專業化、快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