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 湖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學院
高校家困生屬于高校大學生多個特殊群體中的一類,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此群體社會關注度日漸提高,群體內大部分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也日漸增強,基于以上因素,高校資助工作方法也必須隨著新時期新變化,與時俱進地調整工作思路及方法。目前,我國高校資助工作中存在著認定標準不夠具體規范、重物質輕精神,對學習、心理、人際等綜合素質考量欠缺等問題。筆者通過分析學院近年資助工作開展具體形式,調查表、訪談、團輔等形式,探索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方法對家困生學習、心理、資助時效性等方面的影響。
截止2019年6月,我院入庫的家困生174人,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的0.0059%,其中特困生58人,困難學生生52人,一般困難學生生64人,資助率82.4%。根據家庭情況調查表顯示,學院經濟困難學生致困原因有以下幾種:貧困地區生活水平限制8.52%,學生本人或直系親屬病殘11.65%,遭受重大災害 2.13%,單親家庭13.58%,多子女家庭63.5%。但以上因素對于家困生家庭至困不是獨立的,往往是交叉存在的,比如有家困生既處在偏遠落后地區又是單親家庭,有家困生既是多子女家庭又有直系親屬重病。由此可見,家困生至困原因的區分沒有絕對因素,只是相對的。
1、常規性資助工作。截至目前,交通學院資助工作平穩運行2年,學院資助工作以“菁英成長加油站”為項目依托,旨在培養“專業能力突出、身體心理健康、舉止行為規范、道德修養高尚”的大學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學校要求,建立了“獎、助、貸、勤、補、減”六位一體的家庭經濟困難資助體系。每學年根據國家教育部文件,入學開放綠色通道,定期開展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校級獎學金評選活動,學院內部針對家困生庫內學生,設置固定勤工助學崗位,保證常規資助渠道暢通,夯實基本資助力度。
2、延展性資助工作。學院在常規資助工作的基礎上,專門設置學院優秀獎學金和優秀學生干部獎學金,組織學風建設月評比、文明寢室評比、湖南工業大學章程知識搶答賽等活動,以獎金形式補助獎勵學生,諸多延展性資助工作形式,資助家困生的同時,也起到正面激勵作用。國慶中秋等重要節假日以物資形式慰問家庭困難學生、少數民族貧困學生,將資助工作觸角深入家困生內心,不單純停留在經濟資助表面。目前學院正進一步加強與社會聯系,不斷擴大社會資助范圍。
3、資助對象現狀。通過教師輔導、朋輩輔導等方式,針對家困生現狀進行分析,14%的學生有自卑和失落感,17%的學生在面試兼職時缺乏信心,21%的學生課業負擔壓力較重,48%的學生認為自己再語言表達能力和其他能力上有所缺乏。調查結果表明,除了經濟資助之外,大多數家困生都希望獲得經濟資助的同時,以資助工作為依托開展一些針對家困生群體心理知識、專業技能延展等方面的活動。
1、家困生認定精準度欠缺。新時期的到來預示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走上新臺階,“家困生”認定精準度向資助工作提出新挑戰,這也是困擾學院資助專干的棘手問題。原始的家訪認定方法是最精準的認定方式,但隨著新時期高校資助范圍日趨擴大,家訪方式對資助專干來說無疑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目前將《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作為原始文件依據,最初認定環節在家困生生源地,產生的問題是:“不拿白不拿”的意識,“貧困不貧困都先辦理證明”的做法。當地民政部門對這一環節隨意性很強,辦理手續難度小,比如最典型的家庭主要成員年收入填寫,存在真實性有待考量的問題。諸如此類的問題導致《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存在可信度低的問題。入校后的家困生入庫認定工作,不得不主要依賴于班級評議會,朋輩了解等方式,此類方式存在的弊端是敏感家困生的隱私保護性差,比如學院就出現過,有同學家庭經濟困難,母親患有精神疾病,但要認定入庫成為家困生,就必須參加評議會,上臺講述自己的真實情況,該生不愿將隱私暴露無奈放棄家困生評選。如果不通過班級認定會議將該生納入家困生庫,又會引起其他同學的不滿。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每年的家困生認定工作中都都會遇到,導致部分家困生無緣助學金,資助工作落實不全面。
2、資助工作思想幫扶力度弱化。新時期要求高校資助工作以“資助與育人相結合”為目的,但目前高校家困生中存在“靠、要、等”的意識,思想幫扶的力度不強。由于每學年獎助貸評定工作時間集中在10月,這個月也被戲稱為“黑色十月”,這個階段資助專干工作往往只能做到完成交辦任務,深入學生開展家困生心里近況了解、思想引導等工作通常不盡人意,導致資助與育人結合不夠完善。交通學院資助專干兼任心健專干,這兩項工作的穿插了解到,心理健康異常群體往往重疊出現在家庭經濟困難群體中,家困生由于家庭經濟原因造成心理壓力,導致自卑、敏感等異常心理出現,還有部分家困生價值觀產生偏差又沒有及時得到幫扶引導,新時期“校園貸”的肆意生長,看準的就是這一群體,導致資助工作覆蓋范圍外的少數學生家庭經濟雪上加霜。
3、資助工作監督規則缺失。根據目前學院資助工作后期效果來看,仍然存在部分家困生得到資助后對資助款項使用不得當,有同學被使用資助款項購買手機、衣物、吃喝玩樂等不當行為,而不是優先繳納欠繳學費或購買學習用品,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規則對其進行管控。這部分家困生普遍認為資助款項屬于個人財務,理應有自由支配、消費權。還有部分享受助學貸款的同學,畢業后成為欠款不還釘子戶,學院對其除了勸說追款外,沒有具有一定法律效應的監督條例,這無疑都是資助工作監督規則缺失的體現。
以交通工程學院資助工作方法分析可以看到,目前高校資助工作開展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進步,資助形式多樣,資助渠道通常,資助覆蓋面廣,資助認可度高。資助工作方法也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摸索著新途徑,可以看到正在從“基本保障”到“延展開拓”發展的趨勢,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資助工作應更精準、更貼心、更嚴肅是高校資助工作開展的大趨勢。既以資助工作為依托幫助更多家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更應以資助工作為抓手,推進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深入開展,助力培養家困生群體成為自理、自強、誠信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