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源

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是宣傳思想工作的第一使命。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貢獻有目共睹。但在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對國有企業的質疑聲仍不絕于耳。為此,中國大唐引入互聯網思維,積極探索全媒體的發展之路,專注于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塑造央企良好形象,旨在為實現國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的總體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的歷史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承擔著“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重要職責和使命,肩負好這個重任就要牢牢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以中國大唐為例,做好輿論引導應把握“四個必須”。
一是必須牢牢把握政治導向。把握好政治導向,就是要堅持黨性原則,不忘初心,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中國大唐始終致力于加強黨對媒體的領導,全面準確傳播中國共產黨的聲音,客觀真實反映廣大員工的意愿,為基層員工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中國大唐成立17年來,先后創立了報紙、網站、電視、雜志、微博、微信等傳播平臺,積累了眾多讀者。與此同時,中國大唐從政治素養、業務素養、知識素養和個人素養等方面入手,每年常態化舉辦新聞業務年會、輿情培訓班等,在企業內部打造了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高強的新聞工作者隊伍,為集團新聞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產品的打造貼上鮮明的政治標簽。
二是必須把握好新聞宣傳的導向。新聞宣傳工作就要服務大局,就要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基準,弘揚勞模、先鋒、崗位能手等先進典型的正能量。中國大唐著力在新聞題材的選擇上接地氣,大力挖掘富有時代氣息、最能代表廣大員工利益,具有廣泛認同的人和事,特別注重以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講道理。與此同時,中國大唐不斷創新載體,充分發揮微信、微博平臺的宣傳功效,以符合新媒體風格特色的形式將一線員工在一線奮戰的“表情包”充分展現出來,確保新聞跟上員工需求和時代步伐,促使大唐員工愛聽愛看、產生共鳴。
三是必須認真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輿論引導就要指向正方向,匯聚正能量,就要以團結、穩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最基本元素,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發揮凝心聚力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不斷激發企業內部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中國大唐一直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創新宣傳藝術,增強傳播力和感染力,積極營造干凈健康、充滿正能量,凝聚10萬大唐員工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奉獻力量的企業文化環境。
四是必須堅持客觀公正。客觀公正,就是要堅守內容真實、態度公正客觀的原則。中國大唐要求基層通訊員必須思想端正,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宣傳紀律,不好大喜功,不嘩眾取寵,提高報道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深入一線調研,在一線班組、檢修現場、基建項目中挖潛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對所報道的每一處細節,均采用公平、正直、平等的態度,堅決避免創造新聞。
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的基本方法
隨著新興媒體的蓬勃發展,大眾傳播媒介對輿論影響力日益增大,在及時有效應對輿論的同時,加大了媒介引導輿論的責任砝碼。就中國大唐而言,積極探索出“政策、思想、典型、正面、信息、警戒”十二字引導法,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把握正確導向,有效引導社會熱點,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政策引導。我國的大眾傳播媒介被明確地賦予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重要職責。每一次改革,每一個重大歷史節點,政策引導總是先行。中國大唐通過對有關政策進行及時有效的宣傳解釋,引導職工掌握和貫徹政策,吃透上情,摸準下情。在進入“十三五”規劃伊始,中國大唐就及時在本系統各單位下發關于“十三五”規劃書籍,舉辦培訓班解讀規劃內容,在網站開設專欄,以連載十二期回顧“十二五”系列報道等,結合電力企業實際,在政策引導上做到了既講究藝術性又提升實效性,讓全體大唐員工明白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每年的工作會召開后,都會在網站、報紙開設專欄,以新聞報道、評論等形式深刻解讀工作思路,實現政策引導先行,打造政策引導利器。
思想引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面對復雜的輿論環境,要實現多媒體融合發展,打造一支政治理論水平高、思想政治素質硬、業務工作能力強的輿情隊伍,做到群眾發聲在哪,思想輿論引導就做到哪。中國大唐曾通過“以供給側改革看大唐”系列報道,在新華網和中國電力報等主流媒體發聲,對接國家供給側改革戰略,充分展現了央企在積極響應、全力推進供給側改革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央企銳意進取、敢于擔當的正面形象。
典型引導。用典型事件和榜樣的力量來指導實踐是任何時期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中國大唐一直致力于精致化思考下的新聞策劃,遵循傳播規律,提高傳播藝術,創新傳播模式,最大化發揮典型人物報道的獨特功能。每年在網站開辟青年榜樣、勞模精神宣傳月等專題,讓一線典型走向前臺。在典型引導中做到了“三感”,一是真實感,讓普通人成為典型人物報道的主角;二是參與感,每年都會在微信平臺上評選中國大唐十大杰出青年,增添互動元素;三是深度感,在典型報道中,把握新聞背景,挖掘其背后的社會意義,輻射出更廣的效應,通過深度報道,進一步引導受眾對央企推動社會發展進行積極正面的思考。
正面引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不斷提高能力和水平。目前,網絡平臺已經成為較大的民眾輿論場,微博微信往往是負面輿論的集散地,大量的負面輿論會得到點贊和轉發。中國大唐一直致力于創新正面引導方法。一是“坦誠相待”,及時向受眾公布突發事件真實進展,穩定公眾情緒、疏導輿情;二是“循序漸進”,從政策解讀和公布相關措施,一步步引導,為負面輿論降溫,從而占領輿論制高點,掌握話語權。對新聞媒體而言,必須要堅持正確的導向,時時掌控網絡輿論的發展動向和趨勢,適應新媒體的發展步伐,強化主流輿論場。在掌握好載體的同時,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也至關重要,在真假新聞之間“慧眼”甄別,正確引領輿論走向,對突發事件負面輿論提供正面積極的引導。
信息引導。發生負面輿論的時候,要摸準受眾的心理,傳播正面的信息以矯正視聽,弱化負面新聞信息的負效果。一是采用事實性信息,向受眾介紹真相。一般在突發事件中,受眾最緊迫需要的就是事情的真相,這時候就需要確保事實性信息及時發布。二是需要采用校正性信息,向謠言開刀。在突發事件的信息傳播過程中,總有一些猜測和謠言,這就需要及時傳播校正性信息,以正視聽。三是采用解釋性信息,消除公眾誤解。一般在突發事件中,公眾缺乏相關資料的了解,會對事件產生片面的認知和猜疑,這就需要發布解釋性信息。四是積極應對負面信息。當出現負面信息時,要保持沉著冷靜,采取主動科學的危機公關策略,抓準機會將劣勢變為優勢,這樣不僅能消除公眾對企業的誤解,也能從側面展示企業的良好形象。
警戒引導。以正面報道為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新聞報道要求。但負面新聞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運用得當完全能夠成為緩解矛盾、宣泄情緒的重要途徑,發揮出正面新聞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負面事件中觸目驚心的事實或場面給受眾留下深思,將負面事件曝光于天下,以警戒的手段抑制類似不良行為的出現及事件的擴張和蔓延。主動的、系統的、有參與度的將更廣泛的受眾,吸納到企業的正面宣傳中來,增加受眾對企業的認同感,打破央企的臉譜化,使企業發展得到受眾的真正理解,也是中國大唐在面對復雜的輿論形勢下采取的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