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曳杉
福布斯與向上金服共同發布的《2018中國新興中產階層財富白皮書》報告中顯示, 新興的中產階層家庭的資產結構呈現多元化,越來越青睞金融理財產品。
投資性房產占比在其資產配置中不再居高位,投資規模依舊不大。那么,新中產家庭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如何?他們在理財中有哪些特點?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福布斯中國將可投資資產在30萬—200萬的人群作為新興中產階層的財富門檻。調研結果中,新興中產階層的可投資資產規模相對小,以30萬-40萬規模居多,所占比例高達70%。理論上講,他們剛剛踏入階層的門檻,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可投資的資產會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而相對于更高水平的新興中產收入群體,他們在收入、消費、凈資產方面的規劃也是較為理性的。數據顯示,在年收入100萬以上的家庭中,其可投資資產規模在100萬-150萬的家庭占比為13.64%,150 萬以上為48.48%。
而40%的新興中產階層表示,對于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運用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選擇“有所提升”的人群占比高達38%。而對于互聯網理財的偏好,特別是在25-40歲年齡段的人群中,有近乎41.65%的人群表示,大幅度地提升了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運用,而在31-35歲的人群中同類占比中也達39.64%。
同時,報告顯示,中國新興中產階層的人群相對年輕,處于25-45歲之間,多數為80后。男女比例也較為均衡,其中男性占比54%,女性占比46%,多居于一二線城市,同時接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化的訓練,以白領等辦公室一族為主,也包括一些新興中小企業。
如果從學歷的角度再對收入情況進行深入的觀察,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那就是收入水平會隨著學歷水平的提升而提升,比如博士學歷,年入百萬者比例最高。
在受調查的新興中產階層群體中,博士學歷群體的收入狀況最佳,20萬以上的家庭收入者占比僅15.15%,相比其他學歷群體占比最低;100萬以上的家庭收入者占比達到24.24%,相比其他學歷群體,占比最高。這也再次印證了新中產階層憑借知識實現的資本變現、成就自我價值的道路,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先富群體可以通過勤勞甚至運氣來實現財富的積累。
大多數新中產階層的財富是以家庭為最小單位擁有的,所以每一個中產階層者,背后都是關聯著一個“中產家庭”,收入如此,消費、投資亦是如此。
近幾年來,新中產家庭在文化藝術、休閑放松、規劃儲備等方面的支出都有所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費則基本保持了一貫的水平,比如在社交應酬方面,保持不變的占比高達74%。
由統計數據來看,新中產家庭的基本生活開銷還是其最主要的消費支出組成,其中,奢侈品的購買占比最低,各類物品的購買、旅行以及其他各類服務、體驗消費等這些類目的消費在中產階層消費中也占有一定比重。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學習以及培訓的支出占比也會隨之提高。這與新中產階層講究一定的生活品質、提升自我,以謀求更好發展的理念密不可分。
從調研的相關數據上來看,有45%的中產家庭花在孩子身上的費用占比高達20%-40%,而隨著父母收入和子女年紀的同步增長,這個比例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與此同時,新中產階層家庭的資產結構呈現多元化,越來越青睞金融理財產品,投資性房產占比在其資產配置中不再居高位。
而與老中產一代相比,新中產的消費主張更加個性化。其中,他們的收入來源仍然以工資、獎金等職務性收入為主,雖然有一些勤勞的斜杠青年也會通過兼職獲得更多的勞務收入,但這并沒有改變新中產的收入結構,新中產階層的投資規模依舊不大。
相關數據顯示,新中產家庭在理財的幾類資產配置上,有銀行存款、投資性房產、股票、保險、基金、黃金以及比特幣等多項類別,他們通常不會把錢完全放在同一類資產上,這說明他們的理財意識很強。
盡管如此,新中產們的理財能力卻還是有所不足。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對理財的基本認知不夠,掌握的理財知識不充足,本身并沒有構建出相對系統的理財知識框架,甚至連最基本的理財意識都沒有形成。
這類新中產家庭理財的欲望十分強烈,但是不懂理財原理,或者極其沖動、冒進,這類家庭很容易進入投資誤區。
以2018年的P2P爆雷為例,這種在相對專業人士看來,超高收益的P2P平臺本身就存在著較大問題的問題,謹慎的人根本不會盲目地跳進“坑”里。但也有一些沒有理財觀念的新中產家庭看到某些投資回報率高達20%~30%的P2P平臺后,完全不去了解平臺的風險性,大腦一熱,全憑運氣、憑直覺地去進行投資,最后平臺爆雷,一無所有。
還有一類與之相反的新中產家庭,他們懼怕風險,不敢做出哪怕一丁點的嘗試,在機遇或者選擇面前,只會退縮。他們會想到,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況并不錯,甚至比大多數人都要好,如果投資理財一旦失敗,很可能就一下子變身為“貧下中農”了。
這也是大多數新中產家庭的最大心病,那就是:不能失敗。
眼下的財富與成就絕對不能輕易丟掉,如果說自己的現狀是象棋中的“帥”,那么通過理財獲得財富,頂多能算上“車”。眾多的顧慮與遲疑,讓他們在最后不得不做出“棄車保帥”的選擇,最終還是會回歸到中產階級的隊列中,這種人即便不會失去什么,卻也很難得到什么。
由此來看,新中產家庭的理財意識和理財能力并不能匹配,他們要么沖動激進,不顧后果,要么因噎廢食,瞻前顧后。只有對這兩類理財觀點進行整合,在其中找到適合的度,系統的去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新中產家庭才能在理財上真正做到心有余而力也有余。
本刊綜合新浪財經、創客100等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