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21世紀最初的20年是科技大爆發的時代,大量新的前沿科學技術和概念不斷涌現,幾乎每兩年就會出現一次科技的浪潮,對產業、科學、社會和個人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社交網絡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節點是2005年Facebook的誕生,在這一年騰訊的QQ已經擁有500萬用戶,在10年后,它們都成長為用戶超過10億,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世界級公司。社交網絡作為類腦神經元網絡的技術基礎,在互聯網大腦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云計算起源于90年代興起的B/S萬維網架構,在谷歌、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出現后,B/S架構逐步發展成為幾十萬臺服務器聯合運轉的服務器集群,從而進化成為云計算,實現硬件、軟件和數據的統一管理。云計算是互聯網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技術基礎。
物聯網是伴隨IBM在2009年提出智慧地球在世界范圍興起的科技概念,它重點突出了視頻、音頻以及氣敏、熱敏、力敏傳感器的聯網。
3G/4G/5G和光纖技術在21世紀之后得到了快速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人類進入互聯網的時間和地點,也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和信息在互聯網中流出的速度和梳理。
工業4.0/工業互聯網分別由德國政府和美國GE公司在2012年左右提出,重點突出了通過網絡和智能技術,加強包括智能制造、機器人、自動駕駛、3D打印、無人機等。
大數據是在2013年興起的科技概念,它是互聯網大腦各神經系統發育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為人工智能的興起奠定基礎。
人工智能作為概念,誕生于1956年,在經歷了兩次冬天后,2015年人工智能技術在世界范圍爆發,本質上與互聯網大腦逐步成熟有關。人工智能的再次興起,可以看作是激活互聯網大腦作為整體運轉的重要因素。
城市大腦和企業大腦在2018年集中爆發。在經過近50年時間的進化后,互聯網大腦已經初見雛形,因此互聯網大腦的架構與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結合,就形成了城市大腦。
混合智能/超級智能是在互聯網大腦逐步形成兩個重要智能核心的情況下形成的,一個是鏈接數十億人類群體智慧的云群體智能,一個是鏈接數百億智能設備的云機器智能。
區塊鏈的產生是互聯網大腦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次特殊現象,隨著谷歌、阿里、騰訊、亞馬遜等巨頭擁有的云計算(互聯網中樞神經),對人類的信息、工作、生活、娛樂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部分具有獨立意識的互聯網用戶試圖通過區塊鏈,對這個趨勢進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