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莉 菏澤學院網絡信息中心
信息生態觀念注重的是信息環境、人類與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系性,在區域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背景之下,引入信息生態觀的目的是強調教育系統當中各個要素之間的相關性以及生態內涵,比如,教學環境、師生關系,教學設備等等。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信息技術穩步發展的社會背景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重點在于在教學課堂當中引入信息資源與信息技術工具來輔助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符合新時期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互動性的要求,注重的是以人為本對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創新,為社會培養創新性的人才。區域教育信息化不僅能夠有效的節省教學成本費用,而且能夠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且能夠保證教學內容的時效性。
結合信息生態觀來看,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應該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注重教育系統內部之間的相互融合與共同促進。但是實際的區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當中,有大部分的院校在引進信息設備時,大多都是一次性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只注重引進,而沒有進行后續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因而導致設備管理混亂,學生不愛惜,甚至是設備丟失等問題。這都是需要院校管理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同時,在教育信息生態觀的引導下,院校應當以人為本進行教學工作,注重師生之間的和諧平等的交流方式。
然而,部分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過于依賴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而且在課堂當中沒有設置互動性的環節。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都是以單方面的傳授知識為主,讓學生被動的傾聽,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這也與院校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關系。此外,師生之間缺乏統一的信息交互平臺的問題,也是影響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的主要因素。
基于目前區域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現狀,院校管理人員與教師應當積極立足于信息生態觀的基本觀點,研究并制定有效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具體方案,以促進教學工作的穩步運行。
首先,基于信息生態觀的指導思想,在實際進行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中,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展開相應的基礎建設工作。比如,注重對校園環境的建設工作,可以從張貼宣傳海報或者條幅的方式,引起學生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比如,在操場設置電子信息屏幕、以及廣播系統的完善,和機房的建設等等,來加大信息化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在具體的建設工作當中,院校應當加大管理工作的力度。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制定管理條例,保障機房或者教室多媒體設備的安全,提高學生愛護公共財務的意識。在這個工作中,應當建立起專門的計算機設備維護和管理部門,并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對每日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嚴格記錄。給每個班級安排相應的負責人,可以由班主任或者班長來擔任,從而保證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維修和管理部門還應當針對計算機設備的使用情況,定期進行保養、維修以及軟件的殺毒和升級工作等等。從而合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達到生態觀的發展要求。
區域教育的信息化對教師操作設備的技術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為了保證課堂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院校還應當對各科教師展開系統的培訓工作,并定期考核教師的工作能力。在這方面可以通過制定一些獎勵機制,提高教師們使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熱情。同時,信息生態觀注重的是以人為本,院校還應當通過管理制度的輔助,來規范教師使用信息工具的行為。在培訓教師團隊的過程中,必須要讓教師明確,信息工具只是課堂上輔助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一種新型工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要分清主次關系。學會合理利用信息工具活躍課堂氣氛與師生關系,而不是一味的使用信息技術減輕自身的教學壓力。通過合理設置信息技術的使用時長和頻率,來真正達到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的目的。
信息生態觀的基本內容在于各個信息要素之間的共享性和交互性,而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教育工作逐漸實現了利用網絡技術制作教學課程的功能。比如,網絡選修課,微課教學視頻等等,學生通過在線觀看可以在課后也能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和復習。為了提升網絡視頻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共同參與拍攝和制作視頻的過程。同時,在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的這個過程中,為了保證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性。院校應當建立起統一的教學官方平臺,將各科的教學資源都統一上傳到一個平臺當中,并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學生課后學習情況的監督和管理。
同時,網絡平臺的建立不僅可以實時進行師生在線交流互動,而且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其他院校的學生或者教師也可以通過登錄平臺來下載相應的教學視頻,以此來不斷完善各個院校的教學結構體系,促進院校與院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共同促進區域內整體教育工作的穩步開展。此外,在網絡平臺當中,可以實現在線查課、選課、成績查詢等一系列的功能,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合理拓寬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規模。
信息生態觀的核心關注點是人的價值,在這個問題上,院校應當著重于學生在課堂以及在學校當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和心理需求來合理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內容等等,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使用信息技術的主要對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服務對象。信息化教學課堂的實際教學工作應當注重于學生之間的不同能力、不同水平、以及不同學習經歷的問題,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的公平公正。同時,各科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網絡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學會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給予引導而不是通過課堂管理工作來一味的對學生進行限制和約束。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院校應當合理設置計算機上機課程,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操作計算機進行學習的能力。
各個院校必須意識到信息生態觀背景下,區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結合新時期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加大對信息設備的監督管理工作,對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技術進行系統的培訓工作。同時,還應當建立起學校的官方互動網站,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結構,從而保證信息資源的交互性和整體性,促進區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穩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