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梅 翟 悅 樊曉勇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2017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簡稱《意見》),《意見》從當前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推進實施,教育和人才改革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出發,提出了深化產教融合的政策措施,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育和人才改革發展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行動,也是順應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意見》堅持問題導向,重點聚焦與就業市場、企業需求、創新創業直接相連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重點聚焦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主要針對當前產教融合發展存在的瓶頸和制約因素,教育和產業缺乏統籌融合、良性互動,校企合作存在“學校熱、企業冷”現象等,提出要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形成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協同參與的工作格局,著力構建產教融合一攬子政策體系。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精神,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質量,遼寧省委制定了《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遼政辦發〔2018〕32號),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服務遼寧振興發展,匯聚企業資源支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和創新創業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加強創新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構建教育和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推進產教協同育人、產教供需雙向對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大連科技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2013年成立,目前學院該專業在校本科生約300人。該專業是由計算機、電子、通信等不同學科交叉融合而產生出來的新學科,是典型的新工科專業,代表最新產業或行業發展方向,有引領性、交融性、創新性、跨界性和發展性特征。物聯網專業是基于硬件設備進行實踐操作較強的專業,為提高學生專業實踐動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滿足專業課的課內實驗等實踐教學活動的需要;為專業的穩定發展;實驗實訓教學設施的建設變得愈發迫切和重要。為此,專業積極探索和物聯網領域內的相關企業進行洽談合作,目前與北京博創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中智訊(武漢)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和友好聯系,以期望在國家及省政策的支持下,尋求產教融合,以提升該專業教學實踐環境、提專業教師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素養。把產教融合優勢的“勢能”轉化為創新發展的“動能”,為遼寧振興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大連科技學院數字技術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為培養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目標建立一個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符合物聯網領域對人才真正需求的實踐教學環境,各項資源協同發展,形成良性的育人機制。一是依托與企業協同育人契機,以行業需求、市場就業為導向,建立一套物聯網實踐教學體系,目標定位和規格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物聯網行業的需求。二是建立一套領先于同類院校水平的物聯網綜合軟硬件平臺。基于此實驗平臺實現學生和教師貢獻社會價值的最大化。三是尋求多種渠道與企業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共同進行資源建設和開發,協同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物聯網應用型人才。四是建立一支熟悉物聯網業務,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雙師型師資。
在目標的指引下,確定研究思路為:以適應新工科背景下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基本原則,通過對物聯網相關行業調研與分析,確定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企業參與到人才實踐培養全過程,并提供企業實習、創新創業比賽、先進的實驗平臺、豐富經驗師資、柔性化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同時也可提高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相輔相成,建立一套符合物聯網專業特色的基于產學合作的物聯網綜合實踐平臺。
為保證基于產學合作模式的物聯網實踐平臺的建設有序進行,專業內部組建產學合作建設小組,明確組內人員的職責分工。通過查閱文獻、案例研究、比較研究等方法,確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方向。建立穩定的機構和機制,與企業建立穩定的、暢通的聯系。與企業進行建設思路、具體實施等實質性的工作。
(一)文獻檢索法。收集、鑒別及整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共建實踐平臺的相關文獻資料,分析一些比較成熟的模式和做法,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二)訪談法。通過電話、郵件、面談等多途徑和行業企業相關人員進行交流,獲得企業在協同育人方面的態度和舉措,針對反饋進行分析研究,以確定實際可行的舉措。
(三)案例研究法。選取有代表性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調研對象,客觀了解各院校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方面的具體思路、措施、成效等,為本研究提供實證依據。
(四)比較研究法。比較國內外在校企合作、協同育人上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提出合理的適合物聯網工程專業在此問題上的研究發展實際的策略。
(一)針對學院物聯網專業現有的實踐環境及現狀,與物聯網相關企業公司進行研討,提出合理的改革及建設思路。與北京博創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中智訊有限公司分別合作申報了2018年第二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并成功獲批,項目順利進行,和企業進行了實質性的合作,建立了實踐基地,企業參與了專業實驗室的建設。
(二)依托北京博創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技術等資源優勢,按照專業的課程體系,結合校內已有資源搭建了一套貫穿于課程實踐、綜合實訓、創新創業等環節的設備及實踐平臺。在此平臺可以綜合復用,一方面滿足教學,一方面可供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能夠有效滿足本專業《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嵌入式系統應用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物聯網工程綜合實訓》等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提升了本專業實踐條件建設,提升了學校實踐教學水平。為促進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申請與實施、物聯網嵌入式大賽開展、畢業設計等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場所及平臺,提升專業學生整體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專業現有教學體系與從企業引進的實驗平臺相結合的對應表如表1所示。

表1 專業現有教學體系與企業引進的實驗平臺對應
(三)資源共建。在與企業合作建設聯合實驗室、實踐基地,以提升學校專業實踐環境的基礎上,專業教師與博創科技企業技術人員針對課程實踐項目設計、課件、實踐指導書、案例、視頻、教材等各種教學資源進行了合作建設,并進行了項目合作開發、產學研合作等,緊跟企業行業市場對接,通過共同開發有關的教學資源等方式提升了專業整體的育人水平。
(四)師資培訓基地建設。充分借助企業在前言技術上的優勢,推動本專業新技術實踐教學改革。通過先進的實驗環境、軟件資源、師資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教學科研水平。根據行業對高校教師或技術人員的要求,和北京博創智聯科技、武漢中智訊公司合作進行了師資技術培訓活動,實現了設備、教師、技術等資源的共享,為社會提供更高的回報。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基于新工科的背景及產教融合的方式,與北京博創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中智訊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實踐設備引進、師資培訓、項目開發、指導學生等多種合作方式。面向應用,構建符合物聯網企業實際需求的實驗環境。以社會需求為指導準則,配備主流實驗設備,構建柔性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適應就業需求。基于主流平臺的實驗室,進行更多的實際典型案例訓練,讓學生能在畢業前具備在企業從事實際物聯網開發業務的經驗,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接軌。基于先進的物聯網實驗環境,為培養具備實際開發經驗的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