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冰青

人人都渴望挺拔的身姿和健康的身體,其中,脊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脊柱側彎”頻繁見諸于新聞媒體,讓不少人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不由得緊張起來。對此,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脊柱外科的陳其聽副主任表示,對于青少年脊柱側彎,大眾在提高認識之余,也無需太過緊張。脊柱側彎的癥狀很普遍,但總體來說真正需要采取“非常手段”的脊柱側彎患病率并不高。
那么,脊柱側彎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樣治療和改善它?對待脊柱側彎,我們應該抱持怎樣的認知呢?
陳主任表示,目前青少年脊柱側彎的發病率在3%左右。脊柱側彎也叫脊柱側凸,是一種三維的骨骼變形問題,也是較常見的骨骼變形現象。人體脊椎從側面看大致呈S形,從背面看呈直線型。而所謂“三維變形”用通俗的話來說,“就像扭著的麻花一樣,不是二維平面的彎曲。”陳主任解釋道。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是脊柱側彎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也是媒體報道中最受關注的類型。陳主任說,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通常在10歲左右開始發病,而進入青春期——人體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時,脊柱側彎的進程也會隨著骨骼的發育快速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特異性脊柱側彎的患者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大概是3:1,女孩的患病概率顯著高于男孩。“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發病與基因相關。”陳主任說。
此前曾有新聞報道稱,某地的一名14歲女孩被家長偶然發現有脊柱側彎的問題,去醫院檢查發現側彎角度已經達到32度,而在之前的學校體檢中卻沒有被發現和診斷,這一事件引起了當地許多家長和社會的關注。那么,普通的體檢為什么查不出脊柱側彎呢?陳主任說:“脊柱側彎并不是一種高發的疾病,而學校的常規體檢很少會有專業的骨科醫生甚至脊柱外科醫生參與,因此的確可能存在漏檢的情況。”實際上,陳主任與其團隊這些年在不同地區開展過不少脊柱側彎的篩查工作,但大規模的篩查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因此家長還是應該對孩子身體發育保持關注。“判斷脊柱側彎最便捷的觀測方法就是做彎腰測試。讓孩子露出后背,自然向前彎腰,家長從后方觀測,兩側的背部或腰部是否呈水平對稱狀態,如果有明顯的高低差異,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拍脊柱×光片,讓骨科醫生判斷是否是脊柱側彎。”陳主任說道。

脊柱是人體上半身的支柱,“打個比方,一個衣架上可以掛很多衣服,最重要的是中間承重的立柱,類似的,我們人體的臟器也需要一個可以承重的‘衣架,這個架子就是脊柱。”陳主任解釋。因此,脊柱形態的變化也會造成內臟位置的改變。嚴重的脊柱側彎,尤其是早發型的脊柱側彎,對兒童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都可能產生危害,“一些早發性脊柱側彎的小朋友,剛開始來的時候,瘦得皮包骨頭,有明顯的營養不良,經過對側彎脊柱的矯正治療后,心肺功能正常了,人也有了胃口,因此身體很快就;l士實起來了。”此外,脊柱還承擔著保護脊髓的功能,因此嚴重的脊柱側彎也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的問題。
目前測量脊柱側彎角度普遍采用Cobb角度測量法,陳主任介紹,經檢查Cobb角20度以上且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一般根據情況可采用穿戴支具的治療方式。如果病情比較嚴重、進展較快,需要手術來改變脊柱的角度,但這只是極少部分患者的情況,大約1/10的患者需要通過佩戴支架等手段進行治療,而無法通過支架改善或延緩病情的患者大約占總患者數量的1/30。而一般Cobb角在20度以下的脊柱側彎無需特殊治療,只需定期觀察有無變化。
與此同時,發現問題之后及時治療才是治療脊柱側彎的關鍵。“曾經有個二十多歲的姑娘,小時候查出來有脊柱側彎,但是當時沒有及時治療。長大了自己來醫院,是因為覺得這樣(脊柱側彎)影響了外表,覺得不好看,但是這時候來治療難度增加,因為成年后骨頭已經定型了,治療起來患者更痛苦,而且也沒有青春期時候治療效果好。”對這樣的病人,陳主任在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呼吁家長要意識到及時治療的重要性。脊柱側彎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疾病,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紙草書上就有記載,現代醫學在吸取世界各地傳統醫學精華的基礎上,與先進的技術手段結合,針對脊柱側彎已經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治療流程,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因此患者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尤其對于青少年來說,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課業負擔重,書包沉重,常常一坐就坐很久,長期的不良姿勢導致了脊柱變形側彎。對這一觀點,陳主任這樣解釋:“從目前研究來看,脊柱側彎更多是一種‘基因病,就像寫在基因里的一組編碼,另外它還可能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不良姿勢確實可能加重脊柱側彎。”有些人成年后體檢發現脊柱側彎,其實很可能青春期就已經出現,不過當初沒有發現。因此對于器質性的脊柱側彎,例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其實并不存在特殊的“預防”措施。
而對于功能性脊柱側彎來說,調整不良姿態、增加體育鍛煉很重要。無論是已經工作的成年人還是在上學的孩子,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姿勢,比如身體歪斜、久坐、單肩背重物等。陳主任表示,針對脊柱側彎程度較輕(Cobb角20度及以下)的人群,及時調整姿勢,多參加一些形體訓練例如體操,會幫助改善身體外觀,同時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當然,健身能夠矯正的是功能性的問題,不能改變畸形,如果出現問題還是應該先去醫院,咨詢專科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鍛煉。”另外,也有些人是因為其他問題出現了脊柱側彎的癥狀,例如腰椎間盤突出,針對這種繼發性的脊柱側彎,治療原始疾病才是根本。
常見的脊柱變形問題,除了脊柱側彎,還有青少年中較為普遍的“駝背”,姿勢性的駝背是可以通過改變不良姿態得到調整的。青春期的女孩會因為胸部發育等第二性征的出現,感到害羞、不好意思,出現含胸駝背的姿勢:許多“抽條”的男孩子,也可能因為不適應迅速的身高變化而駝背,家長和學校應該重視青春期健康教育,幫助青少年理解身體的變化,養成正確的姿態和良好的習慣。

近年來,隨著大眾對健康的重視,健身塑形成為了一種新的潮流,人們對于自己的身體和外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但無處不在的對身體的強調也在潛移默化中制造著新的焦慮。陳主任遇到過不少問診的患者,對自己的脊柱側彎表現出了過度的擔憂,甚至跑了好多家醫院看病。“在外觀不明顯和不影響功能的前提下,沒必要過度介意。”陳主任說道。談到身體和姿態的“美”,從事脊柱畸形臨床研究多年的陳主任也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你見過維納斯嗎?你注意過她的背面嗎?其實從背面看,她的脊柱也有側彎的問題,但是你會說她不美嗎?人與人是不同的,美的標準也因人而異,‘維納斯不需要治療,要接受治療的是‘卡西莫多。”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標準體態”,完美的身體可能更多是商業文化精心打造的產物。在外貌焦慮嚴重的時代,接受自己所謂的不完美,學會與自己的身體和諧共處,也許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