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春

慢阻肺是一種逐漸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壞性慢性肺部疾病,被稱為呼吸道疾病中最“不動聲色”的隱形殺手。它雖然姓“慢”,患病人數卻增長得很“快”,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慢阻肺的患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當前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在我國,慢阻肺是我國城市居民第四位、農村首位的死亡原因,預計到2020年,慢阻肺將成為第三大死亡原因。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患者數量已經達到約1億人,成為僅次于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
慢阻肺患者的主要癥狀是慢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在疾病早期,很多患者僅僅表現為晨起后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他們通常認為吸煙有點咳嗽、咯痰很“正常”,殊不知這可能已經是慢阻肺早期了。再等到出現活動后氣喘時,病情往往已經發展到中、重度。慢阻肺的早期癥狀有以下幾個特點。
咳嗽初起咳嗽呈間歇性,早晨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并不顯著。少數病例干咳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雖有明顯氣流受限但無咳嗽癥狀,表現為復發性喘息。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較多:合并感染時痰量增多,常有膿性痰。任何形式的慢性咳痰可提示為慢阻肺。
氣短或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是使患者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僅于勞力時出現,后逐漸加重,以致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氣短,呈進行性加重,持續存在。
喘息和胸悶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緊悶感通常于勞力后發生,與呼吸費力、肋間肌等容性收縮有關。
全身性癥狀在疾病的臨床過程中,特別在較重患者,可能會發生全身性癥狀,如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郁、焦慮等。合并感染時可咳血痰或咯血。
隨著肺功能損害逐漸加重,慢阻肺患者常出現慢性呼吸衰竭,并進一步引起肺動脈高壓、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表現為口唇紫紺、間斷下肢水腫等。重度慢阻肺患者也容易合并氣胸、肺栓塞,并常伴有身體疲勞、體重下降等,全身各個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對于40歲以上的人,如果符合長期吸煙、活動后氣急、咳嗽咳痰三個月這三條中的任意一條,就應該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測,確認是否已患上慢阻肺。
中醫認為慢阻肺屬中醫“咳嗽”“喘證”“肺脹”范疇。根據不同時期的癥狀,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急性期主張清熱化痰,對于遷延期和緩解期需要增強免疫力,保護肺功能。這個階段,很多患者朋友比較容易忽視,實際上在這個階段及時扶助正氣,尤其在夏天外陽充足時進行冬病夏治,可以減輕疾病的冬季復發,減少冬季發作次數,預防病情發展和加重,延緩病程,達到保護肺功能的作用。
俗話說:陽氣不足,百病叢生。“陽氣”,是我們身體里一切生命跡象的推動力,好比太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來源。現在很多疾病都可以說是陽氣虛弱引發的,萬病皆損于一元陽氣。陽虛體質的常見癥狀包括:
畏寒怕冷,抵抗力差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癥狀。人體陽氣不足,抵抗力下降,就會畏寒怕風、怕冷,手腳冰涼,對季節轉換特別敏感,稍不注意就著涼感冒。
氣色較差,精神欠佳沒有感覺到自己有病,但臉色青白、灰暗、無光澤,不是非常紅潤。女性陽虛,面色往往發白,失去紅潤之色,看起來就覺得缺乏血色,且精神萎靡不振、少氣懶言、月經不調:男性表現為腰部酸痛、精稀早泄等。
食欲不暢,容易腹瀉食欲不好或大便稀薄、不成形,經常慢性腹瀉,特別是熬夜后、吃寒性食物后、勞累或受寒后就開始拉肚子,尤其以晨起腹瀉多見。甚至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當陽氣不足時,進入胃中的食物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舌淡而胖,或有齒痕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于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余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此外,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如果有陽氣不足,同時伴有呼吸系統反復咳痰喘、消化系統胃痛、腹瀉、婦科宮寒痛經、風濕系統關節變形怕冷關節痛、小兒消化不良脾胃虛弱,其中一項癥狀皆可以選擇冬病夏治內服外治法,俗話說:春夏要養陽就是這個道理。
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癥,但死亡率較高。這是因為慢阻肺是一個進行性發展的疾病,起病非常隱蔽,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因此很容易被忽視,從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當患者出現氣急、呼吸困難等明顯癥狀時,往往已到了疾病的中晚期,使治療陷入被動。因此,及時治療至關重要。慢阻肺強調全程管理。短期目標為減輕癥狀,提高運動耐量,改善健康狀態:長期目標包括預防疾病進展,預防和治療急性加重,減少病死率。及時規范的治療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患者苦于經常反復,所以充分發揮中醫藥的治療優勢,可以很好減輕“咳痰喘”癥狀,同時減少復發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