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琪
【摘要】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在網絡和多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也要與時俱進。本文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對構建圖書館文化內涵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沈陽師范大學和內蒙古民族大學圖書館的相關情況予以例證,闡述問題并給出提升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問題;措施
圖書館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機構,其文化內涵是校園文化內涵的支柱之一。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的建設關乎學校的發展情況、學生素質的提升,是不可忽略的、長期的攻堅工程。在呼吁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對于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的建設,也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高度。
一、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及作用
大學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就是指大學圖書館所創造的,大學圖書館物質文化、大學圖書館制度文化和大學圖書館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一所大學圖書館所形成的、獨具自身特色的觀念、思想和心理狀態,以及與大學圖書館相適應的規章制度、組織方式和行為模式。
(一)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構成主體之一,關乎高等教育的成敗。它是一所大學精神面貌的良好詮釋。在大力提倡全民閱讀的背景下,要搞好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用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內涵來影響師生,提升閱讀興趣,任重而道遠。
(二)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舉措,關乎億萬家庭的幸福。在癌癥、抑郁癥等疾病高發的時代,一個健康的身心狀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這一代大學生大多是家里的寶貝,從小被寵到大,是家庭的希望。無論是對于大學生個人還是對于家庭而言,“心理健康”這個“一”沒有問題,后面的“零”才有意義。
(三)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助力器,關乎社會的發展和安定?,F今社會,高等教育已經較為普及,大學生隨處可見。今日,他們在學校是學生;明天,他們邁向社會,就是社會的一分子。所以,他們的思想水平和境界直接關乎中國的國民素質。
二、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圖書館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種文化由表及里,依次深入。物質文化是大學圖書館文化的基礎,一般包括:圖書館的外在建筑、內在設施、周邊環境建設、館藏圖書文獻資源、各類現代化管理設備等。制度文化是大學圖書館文化的重要一環,一般包括:對教師而言,國家或各學校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的圖書館管理制度、信息開發制度和各部室、各借閱區的崗位職責制度;對學生而言,制定的入館須知、圖書借閱規則和圖書逾期的處罰措施等。精神文化是大學圖書館文化的核心,一般包括:圖書館和館員教師形成的文化氛圍,圖書館內讀書、學習氛圍,是教師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價值取向的集中體現。還涵蓋了辦館理念、館訓、館徽、特色文化等,這些是圖書內在精神文化的外在展現,是圖書館的靈魂所在,也是圖書館完善自身的方向。
(一)物質文化方面。圖書館資源設置不合理,內部環境有待提升。在大城市或者名校的圖書館,往往已建成一個集智能、個性、人文、便捷的現代化智慧圖書館。圖書館不再是一個局限于讀書的地方,它更增添了影音娛樂、課外拓展等多種功能,是一個更加開放、舒適、便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智慧型圖書館。而大多數高校由于辦館理念落后、資金缺乏、空間改造不合理和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還停留在滿足原始借還書的狀態,這會大大限制圖書館文化內涵提升的速度和質量。
(二)制度文化方面。圖書館管理規章制度老舊,館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欠缺。很多圖書館忽視管理規章制度的與時俱進,未能對此提高認識,未及時更新各項制度、章程。雖然現在各大院校將教師隊伍向高學歷方向推動,大多數教師的素質出類拔萃,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少部分教師對自己要求低,不能時刻謹記自己作為一名教師,身負為人師表的責任。在工作中,容易滿足,不能時刻緊跟圖書館的發展,沉下身子,扎根于業務的鉆研、服務質量的提高和育人使命的承擔,這些都是制度弱化的表現。
(三)精神文化方面。過于注重服務育人,而忽略教育育人。作為高校圖書館一線館員,每天與學生接觸。偶爾會遇見無視圖書館管理制度,不服管教的學生。由于部分學生存在學分至上的觀念,而學院掌控著學分的主導權,尤其在注重服務育人、忽略教育育人的情況下,存在一些學生已經忘記“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無視圖書館的管理規章制度,甚至在言語上有失禮節,這些都是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弱化所導致的后果。身為教師,雖不教書,但仍不敢忘記育人的使命,要不斷地將積極、樂觀、努力、擔當的精神傳遞給學生,使他們成為無論成績優劣,但對于家庭、社會和國家是一個努力奮進、勇于擔當的人。
三、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的提升措施
(一)加強館內軟硬件設施建設,向智慧型圖書館邁進。沈陽師范大學通過自動借還系統,全館實行自動借還,把館員從基礎的借還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多地投入到文化內涵建設和閱讀推廣工作上。他們將原有的、傳統型封閉大閱覽室全部改為敞開式的閱覽室,并將部分空間再利用,改造為讀者討論空間、寫作指導(研討)空間、創意展示空間、多媒體制作空間、信息咨詢空間、語言交流空間、信息素養空間、開放學習空間、誦讀(微課錄制)空間、影音欣賞空間、創客大講堂、創意工作坊等主題空間。這些空間的設置,?吸引學生進入圖書館,使圖書館成為其生活中最熟悉、最舒心的地方,激發創造性,豐富課余生活,為培養全方位人才提供保障。
(二)重視館內規章制度的完善,向有序化圖書館邁進。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高校圖書館若想安全、有序地運行,必須有其完善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工作人員和讀者。在制定和完善館內規章制度時,要結合實際工作遇到的問題,使之有針對性、切實可行。這樣,才能真正推進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的建設,得到高質量發展。
(三)重視館內精神文化符號建設,向特色型圖書館邁進。圖書館的辦館理念、館訓、館徽、特色文化都是圖書館的文化符號,高度凝聚了圖書館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是圖書館的靈魂所在。例如內蒙古民族大學博物館集中展覽了科爾沁文化、薩滿文化、蒙醫藥文化的相關珍品。作為特色專業的蒙醫藥專業,在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中也在為學校和圖書館精神文化內涵不斷注入新的含義。
(四)加強圖書宣傳推廣工作,向現代化圖書館邁進。隨著多媒體的發展,微博、微信的普及,我們應將圖書館的工作重點由傳統的借還書,轉移到圖書的宣傳推廣工作上來。內蒙古民族大學近幾年陸續開展大型誦讀比賽、征文比賽、讀書沙龍、排架比賽;不定期組織專家講座;以及“每周一書”“有聲閱讀”推介,由館員自主撰寫附文、配樂朗讀,定期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從而達到引導閱讀、提升文化內涵的目的。內蒙古民族大學地處科爾沁草原,學校里有一半以上是蒙古族學生,所以,會兼顧蒙文和漢文的推廣,著重致力于草原文學的推廣,讓這顆草原的明珠繼續發揚光大。
四、結語
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建設,不僅僅是外在物質文化的豐富,更要注重內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完善和提升。只有三方面共同強化,才能使高校圖書館文化內涵建設達到新的高度,從而推動高校圖書館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春英.高校圖書館文化的內涵與功能[J].時代教育,2012 (5):96-97.
[2]化秀玲.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的內涵提升[J].河南教育,2018(1):34-36.
[3]王宇,孫鵬.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與發展趨勢展望[J].圖書情報工作,2018(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