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超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在于讓學生打破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具有自主性、思辨性的有意義學習。基于這一點,要想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創生的能力,教師必須擁有生本意識,這樣才能為課程的開發與創生提供源泉。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生本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0?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51-00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它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但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其非常大的特殊性,它需要學校進行校本化的開發與實施。基于這一要求,就需要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課程開發與創新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在多年“中央集權”的課程管理機制和分科教學的體制中,習慣于被動接受已制定好的教學內容來展開教學,課程開發與創生的意識與能力普遍缺乏。
那教師應該如何來確立生本意識,提高課程開發與創生的能力呢?我覺得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了解學情,抓住教學主脈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差異,存在著特殊性,它的課程開發與創生過程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模式,即教師在指導綱要的引領下,在不拘泥于教材的條條框框下,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的開發與實施。但如果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一味的“媚上”,基于功利化的盲目跟風,只是站在學校、老師的角度來考慮,缺少對學生的了解和與學生的基本溝通、交流,勢必會使課程本身的質量與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在課程的開發與創生過程中,如果要保證課程的價值,那么教師必須要有學生意識,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應該體現在對學情有充分的掌握,學生現階段能接受的程度是什么,學生需要什么,什么才是他們感興趣的等等。我們要從孩子們的生活需求出發,才能對課程進行不斷的改進,豐富課程的內容,變換教學形式。我們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具體情況后,這樣才能抓住教學的主脈,進而確定自己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最終達成課程內容的有效的開發與創生。
二、緊扣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發展
了解學情可以讓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創生過程中知道學生的需求,而緊扣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則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明確了方向。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必選緊扣學生的核心素養,只有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應用,學生才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服務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具有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關注弱勢學生
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學生意識的體現,還在于對課程內容廣泛性要求的落實上,只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學習潛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就是要試圖把每個人的天賦潛能充分開發出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活動課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它包括創造性思維能力、組織規劃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都是置身事外,沒有積極參與。造成這一現象的很大原因,我們只關注到了少數“精英”學生,因為在他們身上花的時間多,往往收效比是最高的,最容易有收獲的。但我們的課程不僅僅是為部分“精英”學生而設,還應該考慮到整體,特別是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弱勢群體”,不應該把他們排除在外。而且很多孩子,所謂的學習能力差,只是相對于語數英的學習而言。
四、提倡個性化
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落腳點和最終體現之一。在課程的開發與創生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且能積極地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選擇性、主動性、創造性和想象力等等。在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而且還提出了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創生過程中,也有必要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作為課程的目標之一。
在課程內容的開發與創生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緊扣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并且能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特長或潛在的優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才能使他們萌發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致受到摧殘,展現身上的閃光點,使學生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揮出他們的天賦素質。
參考文獻:
[1]鄭金洲.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名稱與含義問題[J]新教師,2016年02期
[2]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J]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