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靈
摘 要: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幫助學生創建自己獨特的詩歌閱讀情境場,披情入境,感知情境美;實景朗誦,感悟情感美;放飛想象,習得表達美。
關鍵詞:詩歌教學; 虛擬現實; 情境場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59-001
詩歌是人類生活情感的結晶。鐘嶸《詩品序》評價詩歌“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1]由此對于詩歌的理解,也向來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評價。[1]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能促進學生對詩歌意境的學習理解;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其想象能力,有效培養審美情操。
目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目的功利化”和“教學模式機械化”兩大問題。[2]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也有助于落實課程改革理念,促進詩歌教學由傳統的“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飛越,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虛擬現實技術(VR技術,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的特點。它綜合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傳感器技術、顯示技術等,在多維信息空間上創建虛擬信息環境,使人具有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具有與環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有助于啟發構思。虛擬技術的核心是建模與仿真。
一、披情入境,感知情境美
詩歌遣詞造句高度精辟,具有特別的意境。巧妙運用VR技術創設詩境場,將學生帶入到有動靜、有聲音、有畫面的優美詩境中。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歌,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詩歌“詩中有畫”的特點提示我們解讀詩歌要借助形象描繪,將凝練抽象的話語同具體形象事物相結合。利用頭戴式VR設備,讓詩中的人、景、物變得可觸摸、可互動、可感知,讓學生親身體驗詩歌真實情境,仿佛身臨其境,給學生帶來絕佳的沉浸式感覺,教學往往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鵝》這首古詩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有景色、有鵝,甚至還有作者。當學生置身其中后,能夠擺脫文本的限制,與作者、鵝,甚至周圍的景物進行“直接”互動。在VR技術幫助下,每個學生可以借此去探索他認知世界里從未接觸過的事物。學生可以看到初唐時期的亭臺樓榭,楊柳依依,岸邊少年駱賓王正在歡快地向湖里的一群“嘎嘎”歡叫的大白鵝拋散谷粒。學生可以走向少年駱賓王,和他一起喂養白鵝。清澈見底的湖泊里,大白鵝前傾著脖子,互相爭搶食物。而湖岸邊吃飽了的白鵝,開心地引吭高歌,好像在說:“我吃飽啦,我真高興!”
通過VR技術,教學時可以很輕松地把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畫面說一說生動活潑、天真可愛的白鵝形象,學生就不難表達了:那長著一身潔白的羽毛,有著兩只紅紅的腳掌的鵝,在清澈淺綠的湖水中悠閑自在地撥掌前行,歡快地引頸高歌。此時水波蕩漾,荷葉輕搖,荷花飄香……這意境是多美啊!學生從現實來到虛擬世界,VR技術讓學生成為詩歌中的一分子。恰當的虛擬現實世界非常有利于學生產生獨特的詩意理解,更讓他們在詩歌意境中接受美的熏陶。與傳統的課堂相比,虛擬現實課堂能更直觀地呈現授課內容,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拓寬了學生眼界,有利于學生發揮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二、實景朗誦,感悟情感美
古詩講究對仗工整,在音韻上平仄押韻,瑯瑯上口。教學中,通過VR技術,擺脫時空的限制,將學生帶到創作地點。采用形象直觀場景,輔以旋律優美的音樂,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產生“移情”的感受,加深對古詩深層情感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在指導朗讀《望廬山瀑布》時,通過VR技術,直接將學生帶到廬山瀑布腳下,讓學生欣賞遠處香爐峰上慢慢升騰、連綿不絕的云霞煙霧,了解抽象詞“生”的意義,從而在朗讀“生”字時自然而然地讀的重且長。接著,VR技術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近處水花濺在身上的冰涼感,聽到瀑布落下跌入山谷的轟鳴聲。再通過VR技術,讓學生漂流游戲于虛擬之瀑布,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氣勢,引導學生拖長讀音讀出夸張,以增強氣勢。第四句中“疑”字將視角拉向詩人李白,讓詩人李白與學生比肩而站。學生此時此刻能真實地與詩人一齊發出贊嘆,產生驚奇、疑惑的想法,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不言而喻,合理運用VR技術不僅提高了學生朗讀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揣摩詩人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情感。
三、放飛想象,習得表達美
詩歌因其凝練形象的語言表達形式,為學生創造性地表達美感開辟了廣闊的天地。VR技術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放飛想象力,積極表達,表現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
例如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時,學生通過頭戴式VR設備邊走、邊聽、邊看、邊想。教師問:“在這般景象中你是怎樣的感受?”學生們紛紛應答,有的同學說:“香爐峰上團團霧氣,在陽光中,變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煙霧繚繞的仙境之中。”再如讓學生領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境時,我關掉錄像聲音,設問:“你覺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同學說:“這長長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揮舞的銀紗,美極了。”有的同學說:“瀑布從高高的山上奔騰而下,仿佛一條白色巨龍從天而降”……可見利用VR技術,能在教學中展示美的對象,讓學生產生美的感受,并積極地去表達美。[2]
培養目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課程體系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而課堂教學則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為目標和課程都要以課堂為載體作用于學生。提升詩歌課堂教學的品位,依托VR技術創建詩歌情境場,讓詩歌的意、象、情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上。如此少了說教,多了實踐,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乘坐興趣的“飛船”飛入詩歌境界,感知美、感悟情、表達美,在很大程度上拔高了詩歌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方勇譯注.莊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向蕾.讓多媒體信息技術走進語文課堂——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