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詩潔 沈序龍
摘要:全球貿易的治理結構對于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推動貿易的發展,需要建立互利共贏的貿易環境。而“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提升出有利于推動全球貿易的發展,這一倡議的實施,將會對當前的全球貿易治理結構產生深遠影響,有利于推動全球貿易治理結構向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全球貿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并深化了全球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為全球貿易提供了新型構架的多邊合作平臺,為全球貿易治理有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一帶一路”? 互利共贏? 全球貿易? 貿易發展
在近年來的發展,部分發達國家出于貿易保護的初衷,反全球化聲音再次增大,反全球化思潮有不斷蔓延趨勢。在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中,需要有新的貿易治理結構來推動全球貿易的發展。當前的中國在全球貿易大國,積極參與貿易治理結構的優化,主動維護多元化的世界貿易體系。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基于共商、共建、共享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以推動貿易自由化為導向,對實現互利共贏的貿易全球化的有著重大貢獻,并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利于為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新體系創造條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全球貿易治理結構將會發生變革,全球貿易將向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一、全球貿易治理結構需要變革的原因分析
(一)當前全球貿易治理結構存在缺陷
從當前國際貿易的現狀來看,治理結構不利實現公正性。部分發達國家借助在貿易中的核心地位與經濟實力,對貿易體系規則加以干預。關貿協定的許多內容體現出維護發達國家的利益的基本訴求。發達國家對于具有優勢的領域,比如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等,主要要求貿易自由化,而對于涉及到發展國家的農產品、紡織品等,卻在阻止貿易自由化。
從多邊貿易體制也要看到機制有缺陷。多邊貿易談判需要以協商一致為基礎,以保證成員國的利益得以維護。但上協商中卻沒有注重部分國家的合理要求,存在經濟權力讓步現象,弱勢國家被迫接受強國的多種要求。 貿易協定內容存在復雜性,涉及不同國家的根本利益,多邊貿易成員眾多,共識具有難度。在貿易爭端的解決中,發展中國家難以借助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應有的權益,解決機制對于發展中國家存在不利影響。并且爭端的解決需要較長的時間,機制自身缺乏時間上的約束保障。
(二)全球貿易環境有了變化
當前,全球貿易有了新的發展趨勢,新興經濟體的比重不斷提高,貿易地位也在快速提升。國際投資直接流入的經濟熱點地區,特別是金磚五國的崛起,在國際貿易的影響力更強。在新興經濟體不斷壯大的同時,當前全球貿易治理結構存在利益分配不合理問題更加突出。新興經濟體在利益中的弱勢與經濟實力的提升不匹配,當前全球貿易治理結構的缺陷更加明顯。全球貿易治理結構需要完善,以消除不合理的益分配。
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雖然許多國家呼吁要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但是在外貿政策中卻存在貿易保護行為。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更加明顯,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力量在弱化。而政治上存在的不確定性導致國際經濟協調難度增大,全球經濟一體化存在多方面的抵制。此外,區域經濟存在“碎片化”發展趨勢。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政治、經濟、社會多方面的作用,區域經濟合作存在多方面的不利影響。“碎片化”制約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二、“一帶一路”對貿易全球化的作用
(一)推動全球貿易治理結構的轉型
“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推動全球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帶動全球市場實現深度融合,沿線國家可以依托國際貿易實現多方面的對接,有利于構建公正、公平的貿易新框架,可以表達出發展中國家基于全球貿易治理的合理訴求。“一帶一路”建立起新型的貿易協調機制與合作機制,貿易合作也有了保障機制,貿易合作有了新的模式,不但有利于建立國際貿易新秩序,還可以建立包容發展的新型貿易價值鏈。“一帶一路”以包容開放為基礎,提倡貿易中的尊重、平等。在尊重各個國家根本利益的基礎下,實現貿易的多領域合作,建立多層次的合作平臺,開辟出平等合作的國際貿易新模式,構建成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二)推動全球貿易的深層次發展
“一帶一路”以推動國家際貿易發展為基礎,力求解決國際貿易中存在的“發展缺位”。在當前的國際貿易體系中,“發展缺位”對全球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貿易治理結構沒有解決發展中國家的持續發展問題。而“一帶一路”實現了發展中國家的緊密聯系,著力破解發展中國家的長遠發展問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為了推動國家貿易的發展,需要預設基于平等的合作機制。而“一帶一路”基于各國的實際,依據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國際貿易有了合作新機制,形成了多層次的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為國際間的有序發展為導向,借助基礎建設的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有了新的作用力。此外,由于實現自由貿易談判,沿線各個國家的發展戰略的深度對接,可以了世界經濟復蘇與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條件。
(三) 整合“碎片化”治理機制
“一帶一路”區別于其他合作機制,體現出開放性和包容性,“碎片化”區域經濟整合有了新的思路。“一帶一路”倡議與當前的國際合作體制實現了融合,因此具有推動作用。“一帶一路”針對國際貿易不是“標新”,而是對當前的貿易治理結果加以完善,借助互聯互通機制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創新發展。“一帶一路”提供國際貿易的對話平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很強的經濟互補性,雖然存在多邊合作機制,但是分散缺乏聯系。而“一帶一路”有利于將發展機制整合并加以延伸。借助對話機制,可以深入區域間的貿易融合,可以實現不同國家的緊密聯系,成員有了新的對話機制。 “一帶一路”建議了“議題設置”機制。沿線各國可以從國情出發,提出基本共同發展的議題,區域間國家有了更強的向心力,區域合作更加緊密。
(四) 引領新型的經濟全球化
在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逆全球化有抬頭趨勢,這也說明了原有的國際貿易存在缺陷。少數發達國家貿易保護引發了不均衡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基于多元化發展,全球化貿易得以升級,全球貿易實現多元化有了新的動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多樣化特征,體現出多層次,可以滿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包括新興經濟體差異化的需求。此外,傳統的區域合作缺乏廣泛意義上的協調機制,兼容效果難以保證,對全球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一帶一路”基于開放共融,向全世界開放,不搞封閉,不設置門檻,不排除第三方,提供了新型合作平臺,引領全球經濟建立新型的貿易合作關系,有利于推動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貿易一體化。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貿易戰略選擇
“一帶一路”為中國帶來了發展機遇,中國企業要深入“一帶一路”的內涵,主動參與到全球貿易中。國內企業要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夯實貿易合作基礎,發揮合作機制平臺的作用,推進新型經貿機制,從多領域、多層次與沿線國家加強合作。比如出品企業要注重出口產品的戰略,避免發生貿易摩擦。金融企業要有國際資本戰略,健全金融風險控制體系,實現基金定投、保險、信托將自身發展戰略和沿線國家發展戰略有效對接,增大彼此契合點與利益匯合點。實業企業要研究在“一帶一路”大環境下的合規經營與稅務籌劃,實現全球資產的優化配置。
中國要發揮資本、技術、產能等方面的優勢,加強沿線國家經濟的有效銜接,發揮優勢的拉動作用,帶動沿線國家的就業、稅收與經濟持續增長,保證普通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以改善,這是實現貿易治理結構改善的基礎條件。在此基礎上,各方有利于實現共商共建共享。
此外,中國企業要意識到金融合作是實現經貿合作的基礎,金融一體化可以為區域經濟一體化起到推動作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不同的資源優勢,合作發展具有很大的空間,所以要發揮金融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推動貿易的人民幣結算。
四、結束語
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成為發展趨勢,因此需要建立有利于推動貿易自由化的貿易治理結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全球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將會對實現互利共贏的貿易全球化產生重大貢獻及影響。中國企業也要利用好“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機遇,主動參與國際貿易,提升企業適應國際競爭的實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課題組.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管理世界,2014,(10):1-16.
[2]陳雨露.大金融框架下的金融發展[J].中國金融,2014,(19):71-73.
[3]黃衛平,胡玫.對世界貿易格局的再思考[J].美國研究,2016,(2):36-46.
[4]劉瑞,徐毅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對 G20應當持有的基本立場[J].社會科學研究,2015,(2):67-72.
(沈詩潔單位:香港弘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成都營業部;沈序龍單位: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