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榮
摘要:論文基于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前存在的問題,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工程投資領域人才需求實際,總結實踐課程體系構建的經驗與方法。通過對實踐課程的整合、設計、創新與優化,構建出一套“課堂—校內—校外”實踐課程體系,并總結出確保實踐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應用導向 投資學專業 工程投資 實踐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急需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但在人才培養實踐中,投資學專業也存在諸如實踐課程重要性不凸顯、實踐課程特色不明顯、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實踐課程系統性不強等問題。因此,如何基于南昌工程學院辦學特色,圍繞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問題,探索出一條以工程投資為背景、以提升學生工程投資實踐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新路是該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幾年探索,在借鑒國內相關專業實踐教學經驗基礎上,該專業已構建出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為此,本文將總結投資學專業構建出的“課堂—校內—校外”實踐課程體系,以期為國內相關專業加強實踐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構建實踐課程體系的主要做法
針對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該專業實踐教學團隊多次外出調研學習,借鑒相關專業實踐教學成功經驗,聽取用人單位對實踐教學的建議,基于應用導向人才培養目標,總結凝練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在該體系中,實踐教學分為課堂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三個基本環節,包括“實驗、實訓、實習和實戰”四種基本方式。實踐課程包含課程實驗、創新創業專項訓練、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綜合實驗等類型。
(一)課堂實踐
1.投資交易類實踐課程。包括證券投資分析實訓和投資基金與理財規劃實訓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在證券投資學和投資基金管理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開設,通過軟件操作、模擬交易和證券交易競賽,讓學生掌握證券投資和投資基金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點掌握技術分析方法以及交易軟件的使用,實現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統一,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投資意識和縝密的投資分析能力。
2.工程投資類實踐課程。包括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實訓和工程項目投融資決策仿真實訓兩門課程。借助財務分析方法,結合實訓軟件,模擬工程投融資業務環節,訓練學生工程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能力及工程項目投融資方案設計與策劃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熟練掌握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的撰寫方法與技巧,掌握投資項目的評價方法與技巧,進一步提升工程投資實踐技能,增強工程項目投融資決策能力。
3.投資綜合類實踐課程。該課程是學生修讀完核心理論課程后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該課程以學生軟件操作為主教師講授為輔,通過對投資項目決策分析、項目評價、融資策劃等的綜合模擬實驗操作,讓學生熟悉并掌握項目財務評價程序,加深對投資項目評價基本理論和評價方法的理解,初步掌握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投資效果經濟評價的基本方法,具備利用軟件完成投資項目決策并進行項目經濟評估的能力。
4.創新創業類實踐課程。該課程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結合當前工程領域創業實際,圍繞工程投資法律法規、行業背景分析、市場調研與預測、投資策劃、融資方案設計等方面展開,重點指導學生撰寫創業計劃書、策劃融資方案、進行創業項目財務評價、制定財務計劃等,讓學生對創業項目有最基本的認知,為創業奠定基礎。
(二)校內實踐
1.素質拓展項目。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學校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和特長,積極參與科學研究、職業培訓、科技創新、學術講座、發明制作、文體競賽、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等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人格,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投資學專業要求學生畢業時修滿8個素拓學分,包括1個實踐類素拓學分。
2.投資技能大賽。該實踐項目旨在讓學生進一步將所學證券投資理論與實踐知識等應用于實戰,不斷熟悉證券交易規則、流程以及交易軟件的應用,并在比賽中積累經驗、掌握技巧、增強素養、提升能力。投資學專業鼓勵學生參加校內舉行的虛擬證券交易大賽、外匯虛擬交易大賽以及創新創業大賽等。
(三)校外實踐
1.專業實習。目前,投資學專業已建立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習方式包括投資認知實習(參觀工程項目、證券公司、投資公司等)、假期校外實習(證券公司實習、投資公司實習、工程單位實習等)、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等,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及實踐能力的提升。
2.社會調查。包括暑期社會實踐、專業性社會調查以及問卷調查三種類型。其中暑期社會實踐包括參加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組隊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專業性社會調查圍繞工程投資的某些問題,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社會調查,讓學生熟悉社會調查的方法,掌握調查報告的撰寫技巧等。問卷調查主要基于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學生主持或參與的創新創業項目、“互聯網+”創業項目的需要而開展的問卷調查。
3.學科競賽。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尤其是校外學科競賽,也是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目前,學生主要在老師指導下組隊參加校外的證券投資技能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及全國大學生金融與證券投資模擬實訓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
二、確保實踐教學效果的舉措
(一)增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一是積極參加工程實踐鍛煉,加深對工程項目的基本認知,熟悉工程投資的各項業務,不斷積累工程實踐經驗,為上好實踐課程打牢基礎。二是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大力引進學歷高、經驗足的中青年教師,不斷提升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實踐水平。三是鼓勵老師帶領學生參加比賽,在比賽中交流實踐教學經驗,總結比賽經驗,通過參賽促進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
通過創新考核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于課堂實踐教學環節,考核以學生實操為依據,提高實操權重,改變僅以實驗(實習)報告給成績的情況。對于校內實踐教學環節,根據學生參賽情況、團隊分工情況、獲獎情況等相應給成績。對于校外實踐教學環節,結合學生實習成果及綜合表現由指導老師和實習單位共同打分。
(三)優化課程評價及監督機制
為保障實踐教學質量,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并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監控。制定了實踐課程教學大綱,明確實踐課程的能力導向,逐步建立健全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制訂和完善各環節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實現了對實踐教學設計、實施過程、教學成果的有效監督,切實增強實踐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完善校內實訓環境
一是建立證券模擬交易實驗室。通過模擬實時交易過程,提供高度仿真模擬撮合后臺,為學生提供證券交易實戰演練平臺,訓練學生實際操控能力。二是工程企業投融資仿真實驗室。從融資決策、投資決策、投融資組合決策三個視角,對決策流程、策略選擇、經濟評價、風險管理四個環節模擬工程企業項目投資決策流程,使學生熟悉工程企業投融資業務流程,鍛煉學生模擬投融資能力。
(五)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一是充分利用好現有實習基地,鼓勵老師、學生利用寒、暑假前往實習基地實習。通過實習,開拓了老師視野,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同時也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結合人才培養特色與目標,重點與工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人才培養特色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趙晶晶,全穎,吳南.民辦高校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電大理工,2017(04):38-39.
[2]馮宇,陳婉霞.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9):387+389.
[3]趙文君.應用型本科院校投資學專業實踐教學探討[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04):73-75.
[4]林雙妹.仰恩大學《投資學》課程“體驗式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經濟師,2016(03):205-206.
資助項目:南昌工程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7JG035)。
(作者系南昌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講師,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