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東亮
摘 要: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我國各類職業技術學院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為了更多的培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屬于不可多得的一種培養人才的模式?;谏a型機械加工實訓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機械操作能力為核心,以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為培訓,同時增強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就將這一合作模式的發展現狀和具體運行進行以下探究。
關鍵詞:生產型; 機械加工; 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105-001
在全面發展各類教育的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找準自身定位,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改革,其中校企合作模式是近幾年廣為提倡的教育理念和職業學校發展思路。就是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與企業定立長期人才培養計劃,通過產品生產和學生參與生產的雙重拉動,來實現生產商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教育效益。我國職業學校越來越多的嘗試建立具有實際生產功能和銷售經營的生產型機械加工實訓基地,通過招收社會資金與技術,加大設備的更新與投入,實現“產-教-學”一體化。
1.基于生產型機械加工實訓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發展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各類職業學校的探索并實際運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分為三種:(1)學校主導模式。學校利用自身的資金、技術、師資、教育經驗積累,自己建立生產型機械加工實訓基地。該模式下,學校需要自身具備非常雄厚的資金優勢或者教育政府部門的資金政策支持,容易受到經濟運行態勢或者政策的影響。(2)企業主導模式。企業利用自身強大的資金、技術、生產設備等優勢,學校組織學生參與此類企業的生產培訓。但學校處于被動的局面,容易受到企業的決策或對校企合作模式的認識錯誤影響,出現重生產輕教育的局面。(3)學校企業共建模式。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共同合作建立生產實訓基地,共建共享。但在合作中如何處理好生產與教學的矛盾、經濟效益如何分配、生產設備的運行維護等問題,事關校企共建模式能否良好運行下去。
2.基于生產型機械加工分析實訓基地的“三合作”校企合作模式
本文就將從南陽市高級技工學校的機械加工實訓專業建立的“三合作”校企合作模式進行研究。
2.1“三合作”校企合作模式的具體運作
(1)學校和企業雙主合作建基。南陽高級技工學校與南陽鼎泰高科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協議,學校和企業按照轉型升級引人才、校企合作促發展、促進就業謀雙贏的合作目標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當地政府在政策制度上對校企合作給予大力支持,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與運行。另一方面,學校利用自身多年辦學教學經驗,向企業輸送優秀師資,指導企業生產,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持。鼎泰企業結合自身特點,謀求與學校學生的實訓實現對接,加大生產設備的投入和更新,滿足學校教學和企業產品加工雙需求。
(2)實訓教學和生產實踐雙過程相結合。生產實訓基地在擴改建的過程中完全按照工廠設置的標準建立生產車間,設置區域明顯的加工區、產品檢測區、實訓教學區、意外模擬區、設備檢修區、科研創新區等區域,引進專業的生產加工設備,建立專業化的產品生產流程。企業為了確保辦廠資質,還引進了6S企業管理標準。不僅保證了企業生產的有序進行,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實訓中體驗到了實際而又真實的企業生產場情,使學生切身感受融入到企業的生產中。此外,學校的教材編排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相契合,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確保學生學有所用。
(3)實現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雙師合作。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或者專業技師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各有所長,同時也各有所短,雙方在校企合作中優劣互補,各取所需,共同進步。教師在理論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具有長年累月的經驗,企業技師在實際操作、生產經驗方面則強于教師。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和企業雙方要有所作為。學校向企業派駐優秀的教師,幫助技師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學校還定期舉辦生產一線技師進修班,向技師講授先進的機械設備和發展理念,豐富技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增強技師與時俱進的能力。同時企業承接學校教師下基層實踐學習的任務,對教師實行一對一實際操作講學,增強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績效考核、職稱評級等形式,促進教師完善自我。
2.2校企合作模式的三個關鍵環節
在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學校和企業應該是一種共享共建的合作關系,學校主導模式下,學校的壓力過重,容易出現辦學與生產重心的偏差,嚴重時會出現職業學校倒閉的局面。企業主導模式潛在的問題筆者已經在發展現狀中分析過。通過南陽高級技校的實際教學經驗,筆者總結出在校企合作中應該做好以下三個關鍵環節:
(1)合作企業的選擇?;谏a型加工實訓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所選擇的合作企業,首當其沖的就是應當與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相匹配,其次企業要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穩定的經濟效益,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和專業的生產設備,能夠滿足大批量學生進廠進行實際生產操作教學。要保證學生通過校企合作切實能夠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有施展能力的空間和發揮作用的本領。
(2)實訓項目的研發。實訓項目的研發、企業的研發理念要與學校的教學理念相結合,與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相匹配,保證學生的受教質量和學生實際生產操作能力的提升。學校教務研究部門和學生就業管理中心的負責人要在實訓項目的研發上多下功夫,進行攻關克難,保證實訓教學的科學性。
(3)合作機制的完善。校企合作是一項長期的業務,在長時間的合作中矛盾不可避免,同時雙方立場的不同難免會出現一些利益分歧,這就需要校企雙方在建立合作伙伴的初期,就要制定科學完善的合作協議,雙方要根據經濟發展趨勢和教育發展理念的改變對協議的內容進行及時的補充和更新,確保協議的與時俱進,切實保證協議能夠滿足校企雙方的利益。
3.結束語
基于生產型機械加工實訓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職業學校的操作實踐中證明,校企合作在企業轉型升級、發揮產品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教育效益、促進學生就業、校企合作共贏等方面效果顯著,應該在更多的職業學校中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吳志鋒.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6(32):43
[2]丁金昌,童衛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8(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