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智

摘 要:隨著2014年以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開展,大量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出來,大大地緩解了農村人才的不足,因此也促進了洪湖市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的繁榮穩定。
關鍵詞:洪湖市; 農民; 培育; 產業
中圖分類號:G72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197-001
洪湖市隸屬于湖北省荊州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東南端,總面積2519平方公里,總人口93萬人,農村人口75萬人,農村勞動力44萬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20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5.5%,糧食播種面積150萬畝,水產養殖面積86萬畝,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養殖大縣和湖北省十大產糧大縣,是江漢平原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近年來,大量青壯年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或經商,農村出現了老齡化和空心化的現象,嚴重地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洪湖市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從2014年開始,到2018年為止,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368人,經過5年的實踐與探索,逐步從盲目的、以完成任務為主的方式,向以農民需求為導向的方式轉變,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洪湖實際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該模式總結為:“緊扣產業,把握需求,精準培育,注重實效”。
一、緊扣產業,培養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2014年以前,洪湖市初步形成了河蟹、蝦稻、再生稻、藕帶四大農業產業,其中河蟹產業發展比較成熟,主要分布在濱湖、小港、大同三個鄉鎮;再生稻在沙口鎮種植規模比較大,在其他鄉鎮種植規模比較小;蝦稻在螺山、瞿家灣有一定的規模,在其他鄉鎮規模較小;藕帶主要在萬全鎮分布較大,其他鄉鎮分布較小。以上四大產業都有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生產的產品不愁銷路,而加工企業則有原材料不足、吃不飽的困境,要把這四大產業做大做強,就需要很多農民投身到這些產業中去。而當時農民對銷路普遍不懷疑,但缺技術不敢冒險投資,這就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洪湖市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廣大培育工作者的努力,培養了大量的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這些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產業發展的帶頭人,這些人帶動周邊農戶把產業發展了起來,然后逐步連成片,成為了大的產業基地。
洪湖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不僅帶動了一批大的農業產業發展,也促進了一些小的農業產業的發展,如萬全鎮以澤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黃家口鎮的菊花產業、大同湖管理區的葡萄產業。
二、把握需求,根據農民的培訓意愿辦班
在培育工作開始前,做培育需求調查,看農民想學哪些方面的知識,然后根據農民需求,選擇合適的培育對象,分專業組建培訓班。2016年,洪湖市農廣校在有培訓意愿的4個鄉鎮作培訓需求調查(調查結果見文末),然后根據調查結果,組建了三個以稻蝦綜合種養為主的培訓班,一個以葡萄種植為主的培訓班。
三、精準培育,提高培育質量
在組建培訓班后,進一步摸清學員想學哪些內容,聘請最能滿足學員需求的老師,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精準施教。具體做法為:
“一學”,請專家教授、農民土專家講解農業政策法規、素質禮儀、電商、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提高學員的知識水平;“二看”,把學員帶到實訓實習場所,由實訓基地負責人實地介紹具體做法和經驗,學員邊聽介紹邊觀摩,增加感性知識;“三做”,由專家做示范演示,學員在專家的指導下學會某項操作技能;“四討論”,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各自談出自已在種(養)殖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互相取長補短;“五跟蹤”,請專家進行入戶指導,建立微信群、提供指導老師電話、發放技術資料等方式加強跟蹤服務,進一步提高學員技術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實效,使學員成為生產能手和產業發展的帶動人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成敗,關鍵看培養的人才是不是能發揮作用,先是自己的產業要發展好,再是能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
洪湖市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過程中嚴把對象遴選關,優先選擇有一定產業基礎,學習意愿強的對象進行培育。這些人學到知識和技能后,種(養)水平得到提升,賺了錢后,周邊農戶跟著學,以此達到共同發展、共同致富的目的。
洪湖市2017級學員,螺山鎮螺山村村長李么青2017年小龍蝦苗種繁育規模129畝,2017年底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后,2019年小龍蝦苗種繁育規模擴大到320畝,帶動螺山村農民小龍蝦苗種繁育規模達1200畝。
通過當地政府的引導,新型職業農民示范帶動引領,近幾年洪湖市出現了一批特色鄉村,如河蟹養殖特色鄉鎮濱湖辦事處、小港管理區、大同湖管理區;小龍蝦養殖特色鄉鎮螺山鎮、黃家口鎮、瞿家灣鎮、烏林鎮;再生稻特色鄉鎮沙口鎮、汊河鎮、黃家口鎮;藕帶特色鄉鎮萬全鎮、沙口鎮。稻蝦綜合種養特色村螺山鎮螺山村、新建村,黃家口鎮姚河村,瞿家灣鎮瞿家灣村;再生稻特色村沙口鎮董口村、黃家口鎮新垸村,菊花種植特色村黃家口鎮新建村,葡萄種植特色村大同湖管理區龍船河辦事處等。洪湖市農業產業發展欣欣向榮,農業農村面貌大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