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森江?阿不都力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當代的教學活動中,其教學目標不再受“知識中心”的束縛,而是知識型、只能型、教育型的完美結合。由過去的只重視認知領域目標,擴展到技能目標、能力目標、學法目標、德育目標、情感目標等領域。那么,只有先進的、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科學的教學活動。所以,開放性的教學理念使我們的教學活動具有更高的靈活性,進而成了連接學科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以及學生個性發展的樞紐,體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要求。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開放性也是尤為重要的。本文從系統論的理論視角和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出發,提出從封閉走向開放是課堂教學的必由之路。開放性課堂的開放性體現在:價值取向的開放性,師生關系的開放性,教學資源的開放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開放性;封閉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191-01
在傳統工業社會中,學校被譽為快捷、高效的知識再生產的“工廠”,為了適用應試教育的需求,“工廠”以僵化的流水線形式作業,制造出規格模式化、單一化的“勞動產品”。這種勞動產品在知識經濟的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要改變這種局面,構建開放性課堂教學十分必要。開放性課堂教學以其多方位的開放性,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具有時代意義。如何達到課堂教學的開放,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
1.價值取向的開放性
1.1 注重學習潛力的挖掘。
在開放性課堂教學中,首先“教是為了不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在現代社會中,學生面對浩瀚如煙、日新月異的信息,要從中獲取自身所需信息,學會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掌握了關于如何獲得自身所需信息的能力,就有可能踏上通向一切的道路。
其次,要開放學生的思維視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封閉性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能否按其思路把問題都解答出來,如果是,那就說明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都掌握了,沒有問題了。長此以往,培養出來的是諳于常規思維、求同思維,而沒有獨立思維能力、問題意識萎縮的學生。開放性課堂恰好彌補了這一重大的不足,以問題的形式傳授知識,始于問題,終于問題,不斷深化問題,觸發新問題。
1.2 注重提升教學的人文價值。
封閉性課堂教學以知識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指向,強調知識的理性價值、實用價值,在教學中見書不見人,由此帶來的是一批缺乏人文素養泯滅個性的“標準件”。而開放性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遞,而且要注重知識發生的人文背景;不僅要注重解題技巧的機械性模仿,而且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生活與社會的體驗性學習;不僅要強調講授的系統性、邏輯性,更要發揮教學的情感性,以教師的人格力量來感化學生的人格避免出現冷冰冰、硬梆梆的教學。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不僅要強調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艱巨性,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做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學生不僅感受到學習知識的無窮樂趣,更能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
2.師生關系的開放性
在開放性的課堂上,教師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先知先覺者,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師道尊嚴的權威者、管理者、裁判官。他們更多是一名向導和顧問,激勵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發現矛盾論點。一個有創造性的新型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對待大量的信息,他更多是一名向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在開放性課堂上,“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的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此外,在開放性課堂上,學生已不再唯老師馬首是瞻,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積極地吸納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既是一個不斷接受教的指導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爭取擺脫教的引導,以能獨立組織探究并發展的過程。
因此,在開放性課堂上,要把學生擺在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上,激活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變外部動機為內發動機,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從一開始就具有喚醒功能,讓學生成為自我定向、自我激活、自我調適、自我實現的主體。
3.課堂教學資源的開放性
首先,教學時空的開放。封閉性的教學囿于課堂上,限于書本中,應試的魔杖大大縮小教育教學的概念,以至于出現“教育等于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等于智育,智育等于教學,教學等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等于教書,教書等于教要考的書”的認識偏差。開放性的教學則要突破教室的圍墻和考試的樊籬。“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陳鶴琴語)。如果只滿足于“身在此山中”,那就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因此,“要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真正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其次,要盤活各學科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們要夯實各學科的基礎知識結構,深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使各學科內容相互開放,交叉滲透,有機結合,這既避免學科間的人為割裂,又使各學科教學內容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開放與融合。
封閉導致陳腐僵化,導致生機與活力的耗損。唯有開放,才能開啟源頭活水,激發生命的漣漪;才能喚回鼓蕩東風,催綠滿園春色。課堂教學走向開放是課堂教學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娜.淺談構建高三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教師,2018(24).
[2]殷莉莉.淺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西部素質教育,2018(11).
[3]曹喜龍.淺談地理教學中課外活動的設計與評價[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