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廣宇

樊金龍

費高云
近8個月過后,江蘇響水天嘉宜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的處理有了重大進展。
江蘇省內兩位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省長被問責: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樊金龍被中央紀委給予黨內警告處分,副省長費高云被國家監委給予政務記過處分。
與此同時,獲得國務院批復的事故調查報告指出了各方“罪狀”:天嘉宜公司存在刻意瞞報、違法貯存、違法處置硝化廢料,安全環保管理混亂等問題;環評、安評等中介服務機構出具虛假失實評價報告;生態環境部門未認真履行危險廢物監管職責,工信、市場監管、規劃、住建和消防等部門存在違規行為;響水縣和生態化工園區招商引資安全環保把關不嚴;江蘇省、鹽城市未認真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
對爆炸背后的安全生產問題和產業問題的追問,是響水這場爆炸事故的“回響”,也都是值得各級政府和企業深思的問題。
首先,調查報告揭示了,從涉事公司到各級政府機構,幾乎所有的環節都存在明顯瀆職和疏漏。
發生爆炸的園區各個環節都有問題。對此,或許正如國務院會議所指出的那樣:我們必須健全涉及危化品安全相關部門監管協作和聯合執法機制,加快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對導致重大事故的主觀故意違法行為加重處罰。
另外一個明顯的問題,則是產業轉移問題。化工是江蘇省的支柱產業,當地的化工企業多、園區密集,中國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公布的“2019中國化工園區30強名單”中有9家位于江蘇。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這些企業和園區的發展方式也較為粗放。
事故之后,江蘇省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整治化工產業。2019年5月,《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公布,提出要大幅壓減低端落后的化工產能。9月,江蘇全省排查出列入整治范圍的化工生產企業4022家,計劃關閉退出1431家,停產整改267家、限期整改1302家、異地遷建77家、整治提升945家。
上述這些行動可謂是有刮骨療毒般的決心,也確實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必經之路。
“關停”“搬遷”的背后也存在隱患。據報道,部分西北省市的化工園區已經“看上”了響水園區內的部分企業,這些地區土地多,環境容量大,稅收、土地價格對企業自身也有比較大的優惠政策誘惑。但這種產業轉移如果未經合理規劃,是否又會將尚未解決到位的安全和環境問題帶至西北地區?
另外,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如果過分“一刀切”“因噎廢食”,造成產品價格上漲、搬遷成本耗費等問題,影響當地企業的發展和百姓經濟狀況,具體問題又應當怎樣處理?這也是主政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響水“3·21”爆炸事故造成了78人死亡、76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19.86億元的嚴重后果,爆炸的巨響長久地留在了人們心中。
再次關注這一特別重大事故的進展,關注到副省長被問責、相關人員被處理的同時,我們也在關心如何才能真正將這種問責和對安全生產的重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