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是《井岡山的斗爭》一文誕生91周年,回首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伸手觸摸中國革命的搖籃,讓人不禁感慨井岡山精神歷久彌新,仍不斷散發著時代的光芒,值得我們不斷學習,積極借鑒,時刻自省,以更好的擔當起實現中國夢的時代重任。
關鍵詞:井岡山 ? 紅色基因 ? 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飽含深情地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①回首91年前的那個冬天,毛澤東帶領部隊登上井岡山一年后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總結紅軍在井岡山斗爭中取得的經驗,向黨中央做了專題報告91年后我們撥開歷史的塵封,翻開永恒的經典,感慨那時艱巨的國內外形勢,感悟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至死不渝的堅定信仰、實事求是的革命態度、艱苦奮斗的工作精神、至真至誠的群眾路線,最終帶領中國革命事業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偉大成就,對于今天的我們仍極具教育、借鑒意義。
一、堅定信仰是共產黨人永遠的政治靈魂
1927年大革命破產,國共合作遭到破壞,蔣介石瘋狂殺害共產黨人,白色恐怖籠罩全國,而后的起義也紛紛遭遇挫折,中國革命陷入低潮。不少黨內人士充滿了悲觀失望的想法,認為中國革命的高潮不會在短短幾年內來臨了,甚至可能永遠不會來。有些人登報聲明脫離共產黨或共青團。甚至有的人向敵人自首,出賣黨的組織和黨員,據1927年統計,黨員數量由黨的五大召開時的近5.8萬人急劇減少到1萬多人。 面對前途未卜的革命前景,以毛澤東為首的一大批信念堅定的共產黨人沒有悲觀失望,他們堅信手中緊握的馬克思主義的利劍鋒芒依舊,他們擦掉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志們的尸體,接過紅旗繼續戰斗。毛澤東在文中寫到:“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只有中國有這種事,……只要買辦豪紳階級間的分裂和戰爭是繼續的,則工農武裝割據的存在和發展也將是能夠繼續的。”那個時候毛澤東堅信由于買辦階級背后的帝國主義天然的利益的沖突導致他們之間的矛盾必然長期存在,從理論上指出了工農武裝割據存在發展的光明前途。就是憑著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仰,對中國革命必將勝利的信念,他們戰斗在井岡山、發展在井岡山,鍛造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并不斷散發出耀眼的光芒,為日后黨和紅軍的不斷壯大持續輸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②新時代中國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新時代帶來的新任務,必須向先輩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挺起信仰脊梁、補好精神之“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積極投身到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浪潮中去。
二、實事求是是共產黨人永遠的政治品格
在文中毛澤東分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現狀、八月失敗的原因、軍事問題、土地問題、政權問題、黨的組織問題、革命性質問題,均是根據井岡山地區的實際斗爭情況和軍隊、人民的現實狀況作出判斷、制定對策,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共產黨的基本素養。1928年毛澤東在一筆撰寫此文的時候并不知道21年后中國共產黨人克服重重困難奪取了全國政權,那時在低潮中徘徊的共產黨人也不知道那一條路是康莊大道,哪一條路是泥濘小路,哪一條路是絕境死路。那時廣州起義中起義軍占領了廣州大部分,總指揮葉挺認識到敵眾我寡,無力堅守,主張撤出廣州,但遭到了共產國際派來的指導諾伊曼的反對,他用蘇聯的道路指導中國的革命,致使起義在第三天就失敗了,而且損失了大批黨的優秀革命者。另一面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本來計劃帶領秋收起義部隊攻打長沙,遭受反革命武裝抵抗受挫后沒有被國內反動派屠殺的憤怒沖昏頭腦,盲目進攻,而是轉而來到了天地更為廣闊的農村,上了井岡山,為革命保存了重要的力量。歷史證明,毛澤東是對的,中國的革命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才能找到救亡圖存的正道,中國的問題必須結合中國特殊的國情來解決,復制其他國家的路是走不出光明前景的,是走不出國泰民安的,是走不出民富國強的,也是走不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也不可能有適合各國情況的統一模式。照搬書本不行,照搬國外也不行,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③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實事求是的精神,學習井岡山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現實問題入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調查研究、勤于總結思考、集中集體智慧、科學討論決策、靈活機動執行,創造性地推動本全面建設、科學發展。
三、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永遠的政治本色
文章描繪了當時的情形:“除糧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洋的油鹽柴菜錢,還是難乎為繼。現在全軍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毛澤東繼續寫道:“什么人都是一樣苦,從軍長到伙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尤其是新來的俘虜兵,他們感覺國民黨軍隊和我們軍隊是兩個世界。他們雖然感覺紅軍的物質生活不如白軍,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仔細感受那時侯軍隊的氛圍,我們能感受到艱苦奮斗不僅僅是在困苦的環境中頑強不屈、堅持戰斗,更是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同甘共苦、官兵一致,這是新型人民軍隊強大力量的不竭源泉,是官兵奮勇殺敵、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巨大動力,是我們無產階級軍隊高貴的政治品格的突出表現。毛澤東一根燈芯的故事和朱德的扁擔的故事激勵和教育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共同奮進、共創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一定要保持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④經濟水平的不斷躍升帶來了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面對的是更大的誘惑,新時代我們不能忘記老傳統,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不能變,要保持定力、增強耐力、積攢氣力,要堅持把重心放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把根脈扎在群眾中,要堅持把氣力用在科學發展上。
四、群眾路線是共產黨人永遠的政治優勢
在文中毛澤東客觀的總結了“八月失敗”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湘南群眾未起來,成了單純的軍事冒險。” 后面他還寫道:“為紅軍計,欲求擴大,只有在有群眾基礎的井岡山四周。”可以看出,從紅軍建設初期,我們黨依靠成功與失敗兩方面的經驗中總結出群眾的力量對于中國革命的重要。我軍在長期的發展建設中與人民群眾形成了魚水情深的關系,在淮海戰役中四個解放區前后出動民工543萬人。“最后一把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上戰場。”老百姓正是唱著這樣的歌謠,推著小推車勇往直前沖向戰場。縱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可以說沒有人民群眾對黨和紅軍的擁護和支持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國民黨的垮臺和國家的獨立。所以在1943年,毛澤東寫到:“在我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堅持群眾路線,貫徹群眾方針,習主席強調:“做好黨的一切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我們說發揚群眾集思廣益,絕不是喊喊口號走走過場,而是要誠心誠意、實打實做。”新時代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沒有人民的衷心擁護不行,沒有人民的經驗智慧不行,沒有人民的熱情參與不行。必須不斷更替新觀念、創造新辦法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
注釋:
①張曉明:《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人民網,2016-03-29。
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10-28(001)。
③習近平:《關于新中國60年黨的建設的幾點思考》,《學習時報》,2009年9月28日。
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10-28(001)。
⑤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毛澤東選集》第三卷,1943年,第899頁。
(作者簡介:吳蒙慧(通訊作者),正營職中校軍銜,碩士研究生,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學基本理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