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
海德格爾說:“語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動。”高中語文中的語言學習,不僅需要學生對文章進行理性分析,還需要學生在對文章整體的感受、感知基礎上進行語言與思想的積累。新一輪教學改革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實現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作為高中教學核心目標,這也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提高高中生讀寫能力。
一、讀寫結合的作用
閱讀教學要避免趨向格式化,不能將一篇完美的文章分割開來而對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比如在《祝福》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有可能出現單純結合考試的知識點,即文章的結構、修辭方式和中心思想的歸納。學生閱讀是一種被動的翻閱字典般的閱讀,根本體會不到魯迅先生采用倒敘等方式所達到的效果。在無法理解作者寫作內涵的情況下,學生無法從閱讀過的文章中提取精華部分用于自己的寫作,導致學生讀寫的脫離。
讀寫結合有助于學生利用整體思維、從大的格局與角度分析作品,有利于加深文章的內涵。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寫作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需要增加閱讀量,善于收集、吸納那些對寫作有價值的內容。同時也應該避免模塊式分析而弱化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做到讀寫結合、讀寫相輔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注意點在哪兒呢?一是避免流于形式,找到連結點,使讀寫真正結合起來。二是提高要求,不要把每一次的習作練習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點內容。教師應把寫作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還要使寫作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只有這樣,學生才懂得怎么寫,寫什么。同樣,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機會,架起讀與寫的橋梁,科學練習。從讀到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是多維師生教學對話的平臺,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有效路徑。自覺實踐,持之以恒,一定能領略到讀寫相結合的成功喜悅。
二、讀寫結合的應用
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對培養高中生的寫作思維、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寫作能力也會產生積極作用。寫作能力是對文字和語言的靈活運用,是發散性思維的體現,是任何模塊化文字無法替代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也能夠使學生對文章理解更加深入,更能從作者角度對文章產生認知,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可見,閱讀和寫作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因此,培養讀寫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不是浪費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
例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讓學生反復多次閱讀這首詩,學生會在閱讀中細細品味每個文字所帶來的意境,體會到每個修辭方法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作者的心靈深處的聲音。如“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通過反復的閱讀,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到“沉默”和“康橋”所帶來的美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寫作思維。學生也會在以后的寫作中,用這樣的優美語句帶給文章通靈的表達。如果這時候教師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引導,學生會很快掌握這樣的詩句的表達技巧,仿寫出這樣的詩歌。因此,通過大量反復的閱讀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讓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三、收集素材,學以致用
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能夠在好的作品中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這種素材不僅包括語言的組織和運用方法,甚至還能從作者的思維方式上獲得啟發。例如,在閱讀《岳陽樓記》一文時,有這樣兩句:“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岸芷汀蘭,郁郁青青”。這些描寫景物的語句就可以被學生借鑒,用在自己的景物描寫的文章中。同時,通過揣摩文章從景物到情感的升華過程,也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讓文章更有精神內涵。一句“何哉”使景物描寫順利過渡到作者情感抒發情境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者在文章中表達出來的思想一方面可以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也可以被學生借鑒到自己的文章中,讓自己的文章更有精神高度。在《岳陽樓記》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練閱讀文章后,寫出文章的讀后感。通過讀后感寫作,學生可以對這篇古文理解得更加深刻,表達時更加斟詞酌句,從而對文章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熟練地閱讀文言文,進而理解文章的中心內容和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讓學生組織自己的語言,對文章進行改寫。完成后,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閱讀和修改,努力達到與原文表達意境的高度吻合,借此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如在《出師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讓學生在閱讀后對文章進行改寫的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這一句,學生改寫成:“我本是一介草民,在南陽面朝黃土背朝天,靠著種地為生,只求能在這動亂的世道中留得一條性命,根本就沒有在諸侯中揚名立萬的野心。”學生的改寫雖然和譯文會有所差異,但是在情感上更加貼合諸葛亮當年寫下《出師表》時“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意境。學生通過改寫增加了閱讀古文的興趣,能夠從記古文變為理解古文,從一個閱讀角色逐漸向著寫作者的角色轉變,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寫作的經過,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在作文方面的能力獲得提高。
四、品評文章,讀寫結合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式多種多樣,給文章寫品評也是其中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寫品評不僅要求學生能夠閱讀和掌握文章,而且還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評論結合文章段落或主題完整表述出來。
例如,在執教《為了忘卻的紀念》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根據文章的段落或語句寫出旁評。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有個學生認真閱讀后寫出這樣的旁評:“這句話是將自己的渺小與遇難的青年不畏犧牲精神進行對比后的反思,同時也是對殘酷現實的頓悟,讓作者產生自責。”盡管這個旁評寫得并不專業,表達也不太準確,但是,這是學生閱讀后對文章的真實理解。旁評一般采用比較精辟的詞句進行書寫,因此,這種方式對學生文字組織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同時,學生為了能把旁評寫得更準確,會對文章逐詞逐句地進行品味,從而達到讀寫結合的教學目的。
總之,“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得到提高,還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教師要實現讀寫結合在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深刻領會教學改革的真正內涵,認真準備課程教學方案,在教學中,讓學生的主體角色得到充分體現。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王集中學(2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