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筆者本人對塞尚的最初印象是:筆觸笨拙生澀,反透視,無視了許多作畫的規律,仿佛是一個沒有準確造型基礎的藝術家。筆者帶著自己的疑惑——為什么塞尚這么出名,為什么他的畫可以得到這么多人的贊揚進行探索,找尋其原因與成功之道。
《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一書,是羅杰·弗萊對塞尚藝術的經典研究成果。弗萊以一個藝術家、畫家的身份來發言,將塞尚的作品當作自己藝術上的標桿,可以說是塞尚塑造了弗萊的美學。這種巨大的影響,使得塞尚成為了弗萊成熟時期繪畫的僅有準則。簡單來說,弗萊是塞尚的信仰者,所以弗萊對塞尚的批評是否嚴謹、客觀不禁令人質疑。作為批評性的文學,應觀點鮮明,有實驗和探索性,而不只是理論的闡述。而弗萊的批評文學具有一定的主觀情緒,這部分降低了筆者對弗萊批評文學的信服程度。
一、對弗萊評述的質疑
對弗萊評述的質疑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述”,一方面是“評”。“述”是指弗萊對塞尚畫風及其發展的敘述,“評”是指弗萊在研究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和發表的觀點。
《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一書分為18個章節,前4章并沒有從塞尚某一單獨的藝術作品作為鑒賞的本體,去研究塞尚的藝術風格,而是嘗試從整體描繪出塞尚的藝術理念、藝術觀點、藝術特點和繪畫風格。
弗萊認為塞尚遠不像后來的藝術史家或批評家那樣,贊揚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平面性的畫,相反,塞尚強烈批評高更這種平面性的繪畫,稱其“不會畫畫”,是在“炫耀喜感性”,與在他心中的造型性繪畫不能相提并論。塞尚的畫面是探索性的畫面。畫面生澀卻可以讓人預見作品的完美。而筆者認為,塞尚缺乏透視關系的畫面已經使得自己的畫面趨向平面化,這是不爭的事實,加上其反復強調修正的線條,在企圖尋找主客觀之間平衡的過程中,畫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裝飾性。這就是塞尚心中所想的,或弗萊認為塞尚心中所想的與實際表達的矛盾之處。或許平面裝飾效果并不是他的目的,卻在不經意間成為了塞尚的手段。
《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一書后面整整14個章節,都是根據塞尚不同時期的不同繪畫類型為分類,用一幅幅作品一一分析了塞尚畫風的轉變。弗萊這樣由淺入深,由整體到局部的論述方法是值得肯定的,而他與塞尚的相似經歷使他產生了同理心,其論述的部分內容讓筆者并不認同。
弗萊認為,塞尚將大自然的形狀歸納抽象為球體、圓錐體和圓柱體。塞尚用先入為主的主觀體驗對客體形體進行了加工。他對大自然形狀的理解使得他總是先以極其簡單的幾何形狀來進行思考,再去一點點地進行修正。貢布里希提出了“圖式與修正”的理論,說明藝術家是如何先通過簡化了的圖式,然后再經過一番“添油加醋”,使原初的簡化圖式逐漸豐富起來,完成一個由簡入繁的過程。但是塞尚的簡單圖式就是極為簡潔的幾何圖形。這種先入為主的創作思維和簡單的圖式基礎,終將使得畫面創作陷入一種程式化的模式。這不禁引發人們的思考:到底是畫家在主導畫面,還是圖式和客體在拉扯畫面的最終形成,而藝術家能做的是否僅僅是尋找這兩個力之間的平衡。
筆者認為,無論弗萊如何地吹捧塞尚的虔誠和努力,塞尚笨拙的畫面也在述說著他不扎實的造型繪畫基礎。弗萊將繪畫的質地或肌理歸為技術的產物。但任何一位繪畫者都知道,這些元素始終是存在的,不因技術高低而消失,只會因為技術運用變得更加和諧。弗萊還認為所有的繪畫元素都為形式服務,形式至上。色彩、肌理、線條和筆法都對形式的造型性服務。簡而言之,弗萊認為塞尚的所有繪畫元素都是為了最終的形式而服務的,而最終的形式又只能落腳到畫面上。一旦形式作為了創作的目的,各個元素之間的平衡成為主要,一幅畫究竟要表達什么反而成為次要。如果僅僅是尋找形式中各元素的和諧,那么畫面終將是枯燥乏味的。這種枯燥乏味小心謹慎地滲透在畫面中,被粉飾為“具有紀念碑的特質”。形式的和諧是一幅好畫應該具有的特質之一,而不是唯一目的。或許弗萊之所以強調形式對塞尚作品的重要性,是在掩飾塞尚的作畫能力不足并使畫面內涵趨向深遠。
弗萊認為直尺畫出的直線是機械的,任何徒手線都展現出了書寫者的神經機制所獨有的某種個性,所有這些經過對比可以看出。徒手畫的線是有靈魂的線,直尺畫出的直線是沒有靈魂的。如今人們都很講求靈魂。一道菜是否有靈魂?一根線條又是否有靈魂?可是菜里面的靈魂有味道么,能咀嚼得到么,還是單純的得知是手工作業之后的心理安慰?畫面是同樣的道理,作為觀者來說,靈魂無跡可尋。如若畫面的靈魂是要人工和機械工具作比較才能體現的話,塞尚與其他藝術家相比的高明之處又在哪里。
二、弗萊評述的可取之處
盡管弗萊對塞尚的評價有令人質疑的地方,不過弗萊的研究方法和闡述方法值得學習。
弗萊認為論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論題,比如塞尚繪畫風格分期研究、塞尚繪畫介質探索、塞尚藝術總體景象描繪、塞尚個別作品具體而微的分析,還有塞尚生平、性情氣質、心理分析等。弗萊還分析了塞尚的性格,因為塞尚的性格影響了其創作方式及觀念。塞尚作畫時的徘徊、審視、尋找平衡、不斷地去判斷,展示了塞尚理性的一面。如果說他制作了一幅極其理性的作品,那是因為他善于壓抑自己的情感。塞尚的驕傲,讓他聽不得別人的批評,這樣的性格最終會影響他的創作。塞尚性格上還具有強烈的不妥協性,然而在法國畫家庫爾貝的影響下,他還是開始了對不同風格的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塞尚發現印象派畫家馬奈的闡述方式讓當時認為自己是幻想主義者的他難以受用,而轉向更富有想象力的創意畫。
不光弗萊的研究和闡述方法值得學習,弗萊對塞尚繪畫發展過程的內容闡釋也能使人們得到啟發。早期,塞尚刻意模仿巴洛克風格的構圖,但是失敗了,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卻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因為失敗的嘗試而規避了不適合自己的風格,有了自己的風格傾向。其作品畫面透露出的焦灼情緒和厚實的筆觸,都成為了塞尚的標志性繪畫語言。
塞尚注重主觀內心世界的表達,他通過對自然的深刻體味,在現實中提煉物象,然后將它們表達在畫面中,這整個賦形過程被稱為“結晶化”。漸漸地,外部事物在這個賦形過程中具有核心地位。而在塞尚早年,情感表達的需求壓倒了對外部世界的觀察。
塞尚的早期肖像畫,色彩強烈,筆觸鮮明,簡潔明了地表達了明暗關系,展現出了他那果敢而任性的性格本質。他漸漸地又將精力轉向靜物畫。可能正是因為他對靜物畫的研究,使他的畫面開始具有一種紀念碑式的特質,一種寧靜、嚴肅、莊重的氣質,這種特質是有別于夏爾丹的靜物畫的。從畫面上來看,塞尚的作品可以說是很好地契合了“寧拙毋巧”的美學觀點。在畫面上寧愿顯得笨拙,也不愿對其藝術缺乏忠誠。在皇皇巨著的影響下,畫者選擇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有些取舍是被迫的,因為能力不夠;有些取舍是刻意的,因為自己的藝術理念。
綜上,筆者認為,除去弗萊具有主觀色彩的論述,弗萊對塞尚的創作過程的敘述,以及對塞尚不同時期風格的轉變及轉變的原因等分析,都具有很高參考價值,其研究方法和闡述方法也值得學習。
(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