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鵬
2018年11月,中嘉能源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下稱中嘉能源公司)參加石家莊盛世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下稱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舉辦的2018年北京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拍賣會上選中一幅圖錄內容介紹為“說明:上款人為趙寶華為已故某部軍政委”的范曾的作品《促織圖》并交付了10萬保證金。中嘉能源公司提貨時發現,該拍品為贗品,且拍賣人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無法提供任何與此說明相關的資料或依據。
近日,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把中嘉能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成交價款、傭金、保管費等款項。
中嘉能源公司經理沈曉琳告訴記者,公司參加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舉辦的2018年北京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于2018年12月3日通過招商銀行匯款,向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支付10萬元拍賣保證金。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提供的拍賣圖錄171號拍品為范曾的作品《促織圖》,在該作品左側提款部分注明“此促織中神品寶華其藏之”,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圖錄對該款內容介紹為“說明:上款人為趙寶華為已故某部軍政委”,且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對該部分說明通過標紅方式進行重點提示。
中嘉能源公司以40萬元的價格將該拍品競得。隨后,中嘉能源公司的授權代表到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提貨,要求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提供拍品的相關說明資料。但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做出的關于圖錄中對提款內容“寶華”其人身份說明的答復,令中嘉能源公司的授權代表吃驚。
沈曉琳稱,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工作人員給的答復是:其公司工作人員基于從網上搜索到有個喜收藏的已故軍政委叫趙寶華的信息,憑個人聯想,自行對該拍品進行說明介紹。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無法提供任何與此說明相關的資料或依據,屬虛構事實。
沈曉琳經多方驗證還發現,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提供拍品《促織圖》是模仿的。沈曉琳表示,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拍賣的畫,是模仿了范曾畫冊曾刊載過的《促織圖》,其線條和細節有明顯的模仿痕跡。拍賣圖錄上關于上款人為趙寶華的說明是虛假的,該畫作的上款人應為范曾的前妻邊寶華。
然而,還未等沈曉琳與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進行交涉,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卻將中嘉能源公司告上法庭,訴請中嘉能源公司履行合同支付40萬元款項,并支付傭金和保管費等。
近日,該案在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開庭,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是原告。
在法庭上,法官要求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提交拍賣標的物《促織圖》的來源、委托人等相關信息。該公司訴訟代理人稱,“公司負責人在外地出差,現在沒有掌握相關信息”。
中嘉能源公司的代理人請當庭撥打負責人電話,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訴訟代理人并未回應。法官對其提醒稱,關于拍賣標的的來源、委托人的相關信息,庭前被告要求調查取證,法院已經要求原告提交,并且告知原告,如果不提交,要承擔法律后果。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訴訟代理人也未回應。
對于圖錄中拍品內容介紹為“說明:上款人為趙寶華為已故某部軍政委”的來源,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訴訟代理人也未給予回應;為何要套紅,其辯稱是“提醒競買人注意、核實”。

中嘉能源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中國當代美術家范曾》畫冊等證據,用以證明涉案畫作是贗品。
中嘉能源公司的代理人張起淮律師接受采訪時表示,畫是模仿的。原告拍賣的畫,是模仿了范曾畫冊曾刊載過的《促織圖》,其線條和細節有明顯的模仿痕跡。
中嘉能源提出撤回對該拍品的競買,要求石家莊盛世東方公司退還拍賣保證金。
記者發現,就去年的拍賣會,河北媒體曾發布了一條消息稱,2018年北京秋季藝術品拍賣精品12月4日9時在北京湖南大廈開始拍賣,此次2018年北京秋拍精品展由中山博物館和盛世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主辦,展出的書畫精品包括齊白石的《群蝦圖》、徐悲鴻的國畫《奔馬圖》、張大千的《修竹仕女》、黃胄的《飲水思源》、曾國藩的《行書七言聯》、張之洞的《行書》等名家作品700多件。
5月8日,上游新聞記者致電石家莊盛世東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想了解該畫作的相關情況,該負責人拒絕了采訪。
《拍賣法》第61條第2款規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此條款本來是針對一些很難掌握真偽及品質的特定拍賣標的(如文物藝術品),很難要求拍賣人與委托人百分之百地為此承擔責任。然而,業內人士指出,在現實中,此條款可能被一些人用作“擋箭牌”,知假賣假,因拍賣行無法保證拍品的可靠性,風險就被轉嫁到更缺乏經驗的買家頭上。
記者梳理媒體公開報道發現,拍賣公司拍贗品屢見報道。
2008年,上海女藏家蘇敏羅以235萬元在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拍得一幅吳冠中油畫《池塘》。其后,這幅畫被吳冠中指為贗品,并將結論寫在了畫布之上。藏家將翰海和賣家一起告上了法庭。在有畫家本人作證的情況下,法院依然駁回蘇敏羅的訴訟請求。當時就有法律界人士提出,《拍賣法》給買受人預留的空間過于苛刻,應該修改,或增加一些解釋性的細則規定。
2012年7月19日,著名畫家趙建成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北京某拍賣公司5月27日在濟南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中,有10幅署名“趙建成”的作品并非其本人所作,為假畫,并將該拍賣公司起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趙建成說,由于拍賣法第61條的免責條款,當前國內的拍賣行上拍假畫已司空見慣,很多買受人買到假畫,只能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當代畫家看到假冒自己的贗品上拍,多半是“敢怒不敢言”。“我這次維權是不得已而為之,拍賣公司拍賣贗品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的聲譽。”
1997年《拍賣法》開始施行時,藝術品拍賣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拍賣法》第61條第2款制定的初衷是為保護拍賣公司合法經營,現在卻成了拍賣公司的瑕疵免責金牌。有了免責條款的庇護,一些拍賣公司對贗品上拍,自然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兩年對于修改《拍賣法》的意見層出不窮,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拍賣法》第61條第二款規定,應修改為“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不知道拍賣標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但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知道并故意隱瞞真偽或品質瑕疵的,給買受人造成損失的,應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2016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司法解釋,其中又有了新的變化,即合同約定減輕或者免除出賣人對標的物的瑕疵擔保責任,但出賣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不告知買受人標的物瑕疵的,那么當出賣人主張依約減輕或者免除瑕疵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將不予支持。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拍賣法應要求拍賣公司在成交后公開繳稅憑證;第61條應補充“買受人在拍賣成交后若有證據表明拍品有瑕疵,可按一定方式退換”的內容;對虛假鑒定、聯手做局等涉嫌欺詐行為,除民事責任外,須加入刑事處罰。
摘自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