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華 覃靜



心急的小寶寶提前出生了!面對這個早到的小天使,家長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這么小的寶寶該如何養育。早產寶寶需要更細心的養育,與足月寶寶不一樣的是,早產寶寶的年齡計算、生長方式、護理方法、生長監測等都有專門的方法,這可謂是給早產寶寶的專屬“禮物”。
矯正年齡
足月的寶寶只有一種年齡,就是實際出生的年齡,而早產寶寶有兩種年齡,一種是實際的出生年齡,從寶寶出生的時候算起。一種是矯正年齡,按照預產期來計算的年齡叫矯正年齡。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早產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醫生通常會通過矯正年齡來評估早產寶寶的生長發育。
矯正年齡的計算公式為:
矯正月齡=實際月齡-早產周數 / 4,早產周數= 40周-出生時胎齡。
我們用一個出生胎齡為28周、已經出生4個月的寶寶來舉例,計算他的矯正年齡:
寶寶的早產周數:40-28=12
寶寶的矯正月齡:4-12/4=1
由此可以看出,寶寶雖然已經出生4個月了,但他的矯正年齡只有1個月,他的生長發育應該比照1個月的寶寶來評估,而不是比照4個月的寶寶來評估。
早產寶寶用矯正年齡來評估生長發育,是對寶寶的生長客觀的評價,給寶寶一個追趕生長的機會,也可以緩解家長的焦慮,如果按實際年齡來評估,早產寶寶會一直處于落后狀態,總是趕不上足月寶寶的生長,而實際上,早產寶寶在一定時間內是有機會趕上足月寶寶的。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的早產寶寶在兩年之內就能追上足月寶寶的生長,小一些的寶寶追趕得慢一點,大約3年的時間也能追趕上足月寶寶的生長,所以家長不要以寶寶的實際出生年齡來與足月寶寶比,否則永遠覺得自己的寶寶生長發育是落后的,這對于早產寶寶來說不公平,也平添了家長的煩惱。
什么時候不再使用矯正年齡?
根據早產的孕周不同,停止使用矯正年齡的時間也不同。孕28周以上出生的早產寶寶,一般使用矯正年齡到2歲,孕28周以下出生的早產寶寶,可以使用矯正年齡到3歲。
早產兒生長曲線
生長曲線可以動態地觀察寶寶的生長情況,是監測寶寶生長的最好的工具。早產寶寶的生長,需要使用早產兒生長曲線進行監測。
曲線的橫坐標代表寶寶的矯正胎齡,以周為單位。曲線的縱坐標分為3個部分:最上面的部分記錄寶寶的身長,以厘米為單位;中間部分記錄寶寶的頭圍,以厘米為單位;最下面的部分記錄寶寶的體重,以千克為單位。
畫生長曲線時,先要根據寶寶的性別選擇男寶寶或女寶寶專用曲線圖。每次測量時,先在橫坐標上找到寶寶的矯正胎齡,再在縱坐標上找到寶寶的體重、身長或頭圍的點,在縱坐標、橫坐標的交叉處點上一個點。將每一次畫出的點用線條連在一起,就是寶寶的生長曲線圖。
圖中有5條參考百分位曲線,其中97%、50%、10%這3條曲線分別相當于第97、第50、第10百分位。P50大致相當于平均水平,P97以上提示寶寶可能生長過快,P10以下提示寶寶可能生長緩慢。
何時改用普通生長曲線?
寶寶的矯正胎齡達到50周后,可換成普通的生長曲線。描畫時,同樣找橫坐標和縱坐標交叉的點,連接在一起,繪成寶寶的身長、體重、頭圍、身長別體重曲線圖。
追趕性生長
寶寶的生長軌跡不是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寶寶都有他自己的生長軌跡。早產寶寶因為提前出生,縮短了在宮內良好環境中生長的過程,出生后又受到各種早產并發癥的影響,對他的生長可能造成一些阻礙,影響到寶寶早期的生長。
所以,早產的寶寶出生后,除了與足月寶寶一樣會出現體重下降的過程以外,還會有一個短時間內的生長緩慢過程。一旦寶寶的疾病情況得到控制,又會恢復到原來的生長軌跡上來,而且會有一個加速生長的過程,寶寶的體重和身長都開始快速生長,速度要高于同性別、同年齡的正常足月寶寶,這種加速生長的趨勢就叫作追趕性生長。對于大多數的早產寶寶來說,在出生后前6個月的追趕性生長非常關鍵,它決定了早產寶寶最終是否能追趕上足月寶寶的生長。
早產寶寶出生時的胎齡、體重、身長和頭圍不同,追趕生長的速度和時間也會有一定的差別。出生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追趕性生長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追趕性生長并非越快越好
很多相關研究發現,出生時低體重的寶寶,如果出生后追趕生長的速度太快,長大后容易發生成年慢性疾病,比如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等,所以,家長要定期監測寶寶的生長,讓寶寶保持在一個適度追趕生長的狀態。
母乳強化劑
母乳強化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一些礦物質、維生素,可以補充母乳中營養成分的不足,滿足寶寶快速生長的需要。醫生會根據寶寶的體重、月齡來決定寶寶每天需要添加多少母乳強化劑。
我國的早產兒喂養指南通常建議出生胎齡在34周以下、出生體重低于2000克的早產寶寶需添加母乳強化劑。因為小胎齡、低體重的寶寶宮內的營養儲備比較低,底子薄,出生后寶寶快速生長的需要量又比較高,而早產媽媽母乳中的蛋白質含量雖然比較高,但是在媽媽分娩兩周后,母乳中蛋白質的含量就會慢慢下降,無法滿足寶寶快速生長的需要。
所以,對于這樣的寶寶,需要添加母乳強化劑。出生胎齡越小、生長越不好的寶寶,可能需要補充的時間越長;出生胎齡較大、生長較好的寶寶,可能需要補充的時間較短。
母乳強化劑為小袋的粉劑,要與少量母乳混勻后喂給寶寶吃。需要給寶寶喂母乳強化劑時,媽媽可擠出母乳,隨時配制,配制好了以后,要在1個小時內喂給寶寶吃,吃剩下的不要再喂給寶寶。
什么時候停用母乳強化劑?
當寶寶的體格生長指標(即體重、身長、頭圍)都達到了第25~50百分位的時候,就可以逐漸停掉母乳強化劑了,停的時候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量,不能一下子全停掉,否則有可能導致寶寶生長速度緩慢甚至停止。在開始減量的1~2周后,給寶寶測量一下體重,如果體重增長正常,再繼續減量,如果寶寶體重增長變慢,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減量的方案。
早產兒配方粉
如果媽媽母乳不足或者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夠母乳喂養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早產兒配方粉作為母乳的替代。早產兒配方粉有兩種:早產兒配方粉和早產兒過渡配方粉。
早產兒配方粉一般在寶寶住院期間使用,這種配方粉的能量密度比較高,熱卡達到每100毫升80千卡,配方粉里的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都是強化配方的,可以滿足早產寶寶在出生后早期的生長需求,適合胎齡小于34周、出生體重不足2000克的早產寶寶。
早產兒過渡配方粉一般用于早產寶寶出院后,它的能量密度和各種營養素的成分介于早產兒配方粉和普通嬰兒配方粉之間,熱卡在每100毫升73~74千卡,可以滿足早產寶寶繼續追趕生長的營養需要。而普通嬰兒配方粉熱卡通常為每100毫升67千卡。
什么時候可以換成普通配方粉?
通常情況下,寶寶所有的生長指標都達到第25~50百分位時,可以嘗試給寶寶轉為普通嬰兒配方粉。從早產兒過渡配方粉轉為普通嬰兒配方粉要循序漸進,整個轉換的過程大約需要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果在轉換的過程中,寶寶的生長軌跡正常,轉換可以繼續進行,如果發現寶寶的生長速度變緩或停止,需要暫時停止轉換,并及時咨詢醫生。
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是指在早產寶寶出生后,媽媽跟寶寶進行早期的、持續的皮膚接觸,每天盡量長時間地把寶寶貼身抱在胸前,就像袋鼠媽媽把小袋鼠放在胸前的口袋里一樣,和寶寶親密接觸。
袋鼠式護理主要面向的是早產寶寶和低出生體重的寶寶,包括體重不足2500克的足月小樣兒。只要早產寶寶的生命體征穩定,就可以進行袋鼠式護理。剛開始做的時候,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袋鼠式護理每次不少于60分鐘,每天給寶寶做袋鼠式護理的時間越長越好,世界衛生組織希望早產寶寶每天能得到18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袋鼠式護理。
做袋鼠式護理時,環境溫度要適宜,不能太低,媽媽穿著寬松的棉質衣服,給寶寶穿好紙尿褲,戴好帽子,穿上襪子,不用穿衣服。媽媽敞開衣服,讓寶寶趴在自己裸露的胸腹部,頭部位于兩個乳房之間,頭轉向一側,使寶寶的胸腹部緊貼著自己的身體。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做袋鼠式護理,可以用捆綁帶將寶寶固定在媽媽身上,這樣方便媽媽坐、站、躺著時都可以進行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對于早產寶寶來說非常重要,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袋鼠式護理能起到降低早產兒死亡率的作用,目前已經將袋鼠式護理作為降低早產兒死亡率的一個重要干預措施。另外,袋鼠式護理對于早產寶寶來說還有以下作用:
可以縮短寶寶的住院時間
一些早產寶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并發癥,做袋鼠式護理,可以讓早產寶寶恢復得更快,縮短住院時間。
可以讓寶寶的生命體征更加平穩
袋鼠式護理可以幫助早產寶寶保溫,減少低體溫的發生。而且,在媽媽懷里做袋鼠式護理時,寶寶的呼吸、心率都要比在暖箱里更平穩。
可以促進寶寶的自主覓食和消化功能
寶寶貼在媽媽胸前,會自然而然地尋找媽媽的乳頭,學著自己吃奶,而且寶寶對奶類的耐受性也會越來越好,吃奶后不再脹肚,消化得比原來要好。
可以刺激媽媽泌乳
進行袋鼠式護理后,由于寶寶和媽媽接觸的時間多了,吸吮媽媽乳頭的時間也就多了,這樣可以刺激媽媽泌乳,讓媽媽的乳汁更充足,滿足寶寶生長的需要。
可以讓寶寶獲得媽媽身上的有益菌
寶寶和媽媽通過皮膚接觸,可以把媽媽身上有益的細菌傳遞給寶寶,有利于寶寶建立起自己體內的微生態環境。如果沒有這樣的皮膚接觸,寶寶身上會有很多醫院里的致病菌,不利于寶寶的健康。
可以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袋鼠式護理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呼吸和心跳,感受到媽媽的體溫,從而使寶寶有安全感,減少哭鬧,同時也促進了寶寶與媽媽的感情交流。
什么時候可以停止袋鼠式護理?
袋鼠式護理進行到寶寶矯正胎齡40周(即相當于足月)或體重達到2500克時,就可以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