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松嶺,韓恒梅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1)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由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主辦的高職院校,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后盾。平煤神馬建工集團創立于1955年,是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集工程總承包、設計咨詢、水泥建材生產為一體的綜合型建筑企業集團,集團注冊資本11.5億元,在冊職工8800多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00多人,一、二級注冊建造師305人,綜合實力居河南省建筑企業前二十強。集團擁有礦山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化工石油工程、冶煉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作為國有大型施工企業,集團積累了豐富的人才和技術積淀,具有完善的進度、質量、安全等各項管理體系。
2011年,在學院開辦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之初,便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建工集團開展了訂單式聯合培養,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開展積累了教學管理經驗,奠定了師資和實訓、工學交替的實踐基礎,為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和中國平煤神馬建工集團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2013年,建筑專業群被列為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大重點建設專業群之一,現有全日制普通高職在校生874人。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與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堅持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與合作企業建立協同育人機制,招生招工一體化辦學,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建筑產業工業化、信息化改造升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加上行業發展和同行競爭推動,高端企業不斷保有自主技術和工程管理經驗,職業學校只能教授普通技能和技術,已經不能滿足這些企業的需要,學生畢業到企業工作,企業仍然需要再培訓;加之當前我國人才市場正面臨著 “技工荒”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現象。為破解這些難題,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養實用人才,以便在教學中嵌入企業自主技術和工程管理經驗,現代學徒制無疑是一種有效方式,既有利于學校解決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培養的人才技能不強、技術不實用,學校教學設備設施更新困難等困惑,也有利于企業解決招工難、錄用人才再培訓等難題。推行現代學徒制正好克服了當前阻礙職業教育發展的困難,并能夠使新時期的職業教育釋放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能量。
學徒制作為一種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學校職業教育的不足。當前,校企合作主要模式是頂崗實習、訂單培養,但隨著行業發展、產業升級又遇到了新的“瓶頸”,需要新的辦法予以解決,現代學徒制可以有效地把校企合作推向深水區,為改革和創新職業教育模式另辟新路。
建筑行業在生產實踐中,處于重要地位的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很多屬于“人類知識總體中那些無法言傳或說不清楚的知識”,即緘默知識,它們很難轉化為明晰知識,只能在行動中被展現、被察覺、被意會,歷史上建筑工匠都是通過傳統“學徒制”傳承的。推行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師傅”們的言傳身教,將晦澀的知識形象化,甚至顯性化,使學生盡快掌握。
由于建筑產品形體龐大、產品多樣、建設周期長、工種多、人員多等特點,學生在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在真實的現場進行訓練,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為此,有必要探討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協同創新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和學校資源,按照建筑工程施工過程構建職業崗位課程。在校內進行單項技能實訓,在校外企業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實行“雙主體育人、三階段提升”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雙主體育人”是指學校和企業這兩個主體。以往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受教者只有學生這一個身份,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是以學校為主體,企業為輔助,企業只是被動地接收學生實習,企業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所占分量很小,體現不出企業參與的價值。“雙主體育人”培養模式,受教育者既是學生,也是企業員工,學生每年有近四個月(半學期+暑假)的時間是在企業帶薪實踐,企業培養的不僅是學生,也是企業未來的員工,徹底改變了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輔助地位,把企業放在跟學校同樣重要,甚至比學校更重的地位,突出企業的作用,真正讓企業參與到學生培養中,實實在在做到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如圖2所示。

圖1 “雙主體育人,三階段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

圖2 “雙主體育人”結構圖
“三階段提升”是指學生入校后,從一個對建筑行業企業崗位工種懵懂無知的學生,通過三年校企聯合培養,成長為一個與建筑崗位工種零距離銜接的建筑企業員工。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成長規律,校外教學性實訓基地進行的實踐教學主要在第二、四、六學期進行,分成識崗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三個階段,具體為:第二學期的后半學期和暑假這四個月,學生在校外教學性實訓基地進行以識崗為主的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在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引導下認識工作內容,同時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企業給予適當的補助;第四學期的后半學期和暑假,在校外教學性實訓基地進行以跟崗為主的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進行企業生產實踐,企業給予學生不低于同崗正式員工一半的工資;第六學期是在企業工作崗位上頂崗工作,進行崗位綜合技能訓練,在師傅指導下進行企業生產實踐和管理經驗提升,期間企業給予學生試用期員工工資待遇,學生畢業后自動轉為正式員工,享受正式員工待遇。“三階段提升”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三階段提升”結構圖
研究成果指導了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改革建設與發展,促進了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即出特色、上水平,促進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內涵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校企合作完成的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成功做法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對省內外其他高職院校實現校企協同育人,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乃至土建類專業如何依托行業企業資源,打造“雙師”團隊、共建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相關的校內外實踐基地標準與建筑類企業實習運行管理標準等奠定了基礎,真正實現了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對兄弟院校打造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價值。到2019年第一批學生畢業后,我們將進一步總結、分析、完善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模式,并進一步推廣,為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人才就業提供良好的借簽和幫助;建立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模式后,可為學院土建類專業學生、兄弟院校建筑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培訓,預計每年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訓練可達30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