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科技在林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林業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勢在必行,林地登記確權發證后,將減少林權權屬糾紛,為林權抵押貸款奠定基礎、鋪設平臺并提供數據信息,同時為林業實現“一張圖”開山鋪路,將是現代林業發展的一大創新。基于此,以昭平縣為研究對象,展開對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的相關探討。
關鍵詞 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廣西賀州市昭平縣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21
2009年中央國務院在廣西推行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試行),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主體改革。由于自1980年林業“三定”以來,大部分林農對林地的管護漸漸放松,各自的經營界線漸漸模糊,分山當事人隨著年齡的老化,林地山界四鄰界線記憶模糊。隨著經濟的發展,征用林地較多,因林地補嘗款引發的爭議越來越多。從長遠考慮,實現憑證管理和林業現代科技化,推行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試行)時間緊、任務重。
1 昭平縣林業概況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地處廣西東部、賀州市西南部,屬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森林資源豐富,是自治區四大重點林業縣之一。昭平縣行政區域面積32.73萬公頃,林地總面積322 645.4 hm2,有林林地總面積285 403.5 hm2,集體林地面積292 814.6 hm2,國有林地29 830.8 hm2 ,森林覆蓋率達85.55%。商品林面積225 151 hm2,公益林面積60 252.5 hm2,林業收入是昭平縣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
2 昭平縣推行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現狀
2.1 林權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采用的林權信息管理系統為西南林業大學開發的ARCGIS林權信息管理系統(簡稱林改系統),配備GPS衛星定位儀,提高現場勘界勾圖精度。該系統具有外業勘界圖打印、現場勘界數據規范錄入、公示文(表)打印、申請表打印、林權證打印(含文本、附圖)、林權信息查詢、林權信息數據庫備份和還原等功能,并具有圖、表信息一體化管理的特點[1]。數據庫具備導入、導出和宗地(ZD)合并等強大功能。
林權登記發證是一項政策性強、精度要求高、工作量較大的工作,為了將林改現場勘驗定界所得的各項外業數據和圖表及時、完整錄入輸機,提高林權登記發證工作效率,全區統一使用了林權信息管理系統,便于今后林改過程中各類檔案信息數據的移交、交換。
2.2 昭平縣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具體做法
2.2.1 林改工作開展情況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總任務是24.94萬公頃。2009年5月,昭平縣全面啟動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堅持“試點先行,整村推進,強化保障,和諧林改”的思路,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質量和進度并重,確保了林改工作扎實有序推進。2010年12月31日,全縣累計完成林改勘界面積23.70萬公頃,占林改任務的95.02%;發證面積22.45萬公頃,占林改任務的90.02%。全縣林改工作在全區111個縣(區)中排名第10名,名列全市第2。
2.2.2 主要做法和經驗
2.2.2.1推行“五級書記”抓林改的工作機制
昭平縣堅持推行“五級書記”抓林改的工作機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縣委書記、縣長多次過問林改工作,分管領導親自帶領參加了3次督查和3次調研。實行縣四家班子領導和縣直單位定點聯系負責鄉鎮林改工作機制,縣委、政府與各鄉鎮于2009年9月、2010年3月兩度簽訂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目標責任狀,列入年度雙文明目標績效考核內容。縣林改辦組織多次質量督查,抽查林改面積0.47萬公頃,確保林改質量。
2.2.2.2加大宣傳力度
堅持輿論先導,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廣大林農參加改革的積極性。昭平縣通過在線網站、電視臺等媒體,結合宣傳手冊、標語、村民小組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林改。昭平縣林業局組織開展了“林改外業勘界宣傳活動月”活動,以豐富的形式大力開展林改外業勘界宣傳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林農參加改革的積極性,使得林改政策家喻戶曉,群眾對林改勘界參與率達到100%。
2.2.2.3規范操作,確保林改質量和效率
1)按規范程序操作。在抓好各級林改實施方案制定、討論、修改和表決工作的基礎上,狠抓勘界質量關;在二榜公示結束后,組織群眾、技術人員對勘界結果進行一次全面復查;三榜公示結束后,再對5%面積的林區進行質量抽查,確保林權證辦成“鐵證”。林權登記核查準確率達到100%。
2)采用科技手段推進林改。先后聘請西南林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大桂山林場技術力量共142人,應用ArcGIS林權管理系統和GPS衛星定位儀等先進設備,提高了外業勘界準確率和內業效率。對林改系統ZD數據庫實行專人專管,做到材料、電子版ZD、林權證數字信息一致。
3)實行“整村推進”加快外業勘界。在外業勘界工作中,林業技術人員與抽調的鄉鎮干部、村委干部和村民小組組長組成聯合工作組,以村為單位推進林改,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圍,既能及時協調化解處理不可預料的林地爭議或糾紛,也確保了現場勾圖的正常進行,提高了外業勘界工作的效率。
3 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的查漏補缺糾錯整改工作開展及成果
根據廣西林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查缺補漏整改活動的通知》(桂林改辦發〔2011〕14號)的要求,以及國家林業局《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1號令)第二條“縣級以上林業部門依法履行林權登記職責”以及第十七條“發現林權證錯、漏登記的或者遺失、損失的,有關權利人可以到原林權登記機關申請更正或者補辦”的規定,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運用ArcGIS以及GPS衛星定位技術,在各鄉鎮組織開展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查漏補缺整改工作[2]。2012年完成6 405 hm2,宗地數
5 684宗。2013年完成735.51 hm2,宗地486宗。2014年完成3 218.60 hm2,宗地2 155宗。2015年完成2 639.33 hm2,宗地1 764宗。2016年完成4 116.25 hm2,宗地2 682宗。2017年完成412.73 hm2,宗地309宗。2018年完成10 084.00 hm2,涉及303個小組,宗地6 050宗。
自2012年至2018年開展查漏補缺糾錯工作及數據調整后,昭平縣確權集體林地總面積為25.58萬公頃,其中公益林5.41萬公頃、商品林20.17萬公頃、已確權面積19.90萬公頃、確權發證面積14.88萬公頃,發證率達58.18%,發證總本數64 596本,發證總宗地數239 919宗,發證農戶數32 714戶。林地流轉登記發證面積26 751.146 hm2,宗地數1 883宗。
4 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成果的運用
4.1 查詢林權信息
隨著高科技在林業領域中的逐步運用,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成果為實現林業“一張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林改系統ZD中,隨時可以查詢相關信息數據。查詢內容有:林權證編號、宗地號、鄉鎮村小組及個人信息、宗地屬性(個人和集體)、樹種、造林年度、小地名、四鄰界限、座標、圖幅號、森林類別(公益林和商品森)、林地流轉登記情況、林地變更情況、林權證發放情況、林權抵押查封情況[3]。
4.2 數據核對
林木采伐設計運用林改成果進行數據核對,快速簡捷,兩個圖層一比對,就對在不在范圍十分明朗。同時利用林改成果導出外勘圖進行林木采伐外業設計調查十分實用。隨著平板CPS衛星定位儀的應用,可將地形圖和林改成果ZD導入平板CPS衛星定位儀中,在外業調查定位中可以核對范圍及相關信息,進行現場勾圖信息錄入和現場拍照等,使得數據更加準確。
4.3 資源共享,為外業提供便利
林改成果強大的數據庫ZD對林業調查、林業規劃、森林案件、營林工作、森林政策性保險、林下經濟、林權抵押等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精準的數據信息及圖層,對林業實現“一張圖”具有深遠意義,為達到資源共享、實現外業無紙化和開展工作提供了便利。
6 結語
推行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試行)是高科技在林業應用日益廣泛的結果。林地登記確權發證后,將減少林權權屬糾紛,為林權抵押貸款奠定基礎、鋪設平臺,并為林業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信息及圖層,同時為林業實現“一張圖”開山鋪路,奠定基石,將是現代林業發展中的一大創新。
參考文獻:
[1] 邵平.基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林業政策協調與合作研究[J].綠色科技,2017(8):291-292.
[2] 吳永康.榮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業產業發展的思考[J].中國林業產業,2017(1):218.
[3] 洪貞.三明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綠色科技,2018(3):160-161.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19-07-21
作者簡介:邱超江(1975—),男,廣西昭平人,中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E-mail: gxzpqc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