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楓 王丹丹 李娜 賈仁甫
摘 要 目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全面推行運用,并且初見成效。基于此,結合江蘇省寶應縣貫徹實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發展情況,分析當前該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難點,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為全國落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江蘇省寶應縣
中圖分類號:F323.2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28
根據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16〕2號),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綜合施策、因地制宜、供需統籌、整合資源等基本原則,寶應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面推行改革還存在一些難點。基于此,針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行發展實際情況,分析當前改革工作存在的難點,提出應對舉措。
1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難點
1.1 水商品意識薄弱
當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農業用水主體存在水商品意識淡薄的問題,認為“水資源是自然存在的,不應該收取費用”[1],因此,部分用水主體產生了一定的抵制收費情緒,阻礙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發展進程。出現該種情況的原因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農業用水主體存在不理解、不認同的現象。
1.2 工作組織建立不完善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需要農業用水主體的支持和參與,因此,用水者協會成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重要一環,不僅關系到今后農業灌溉用水的管理模式,也關系著灌區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機制是否完備[2]。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農業用水協會是民間非盈利組織,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協會管理機制不完備,工作職能沒有落實到個人,存在信息傳遞不及時、工作效率低等現象,且當前用水協會組織建設不健全,沒有覆蓋到全縣。
1.3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存在管理問題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安宜鎮、曹甸鎮等都存在水利工程設施老舊、年久失修等現象,并且耗電量大,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造成農戶泵站維修費用及村委維修養護負擔增大。且部分灌區沒有匹配相應的水利設施,農田灌溉存在問題,尤其是寶應縣北部鄉鎮,多數以土渠灌溉為主,不具備灌溉泵站,采用流動泵站或者柴油機打水的方式進行灌溉,加大了農民灌溉成本,阻礙了農業水價改革[3]。此外,水利基礎設施無人管理,泵站型號、數量、使用情況模糊,沒有做到及時清查修繕,急需管理人員進行現有泵站的普查工作,健全水利設施管理制度。
1.4 用水計量設施短缺
當前,供水無計量、用水主體缺乏節水積極性等導致農業用水浪費、渠系滲漏嚴重、水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而用水計量設施可以有效控制用水總量,從而達到節約水資源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有必要安裝用水計量設施。但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農業用水存在用水計量設施短缺的現象,沒有全面落實供水終端用水計量,且計量設施沒有匹配相應管理人員,管理制度不完善。此外,根據寶應縣實地調研資料,該縣各個區域農戶和管理人員對于安裝計量設施存在抵觸情緒。
1.5 個人種植灌溉面積較少
目前,寶應縣的種植模式以個體家庭成包為主,受傳統農業的影響,種植面積少,土地分散經營,灌溉制度不協調,對已建和擬建水利工程帶來諸多困難[4]。由于個體農戶種植面積不多,對參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缺乏積極性。
2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應對措施
2.1 加強宣傳力度
宣傳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并將宣傳工作落實到個人,培養農業用水主體自主節水意識。應加強政策引導,號召人們積極參與支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高個人意識。此外,還應提高農業用水主體的節水意識,完成“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的思想轉換。
2.2 完善工作組織的建立
鼓勵建立農民用水者協會,提倡農民用水自治。積極進行資源整合,資金配備,健全協會發展機制。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進行宣傳,傳播新時期治水方針。在建立農民用水協會的基礎上,明確功能定位,積極壯大組織隊伍,配備專業人員,提高辦事效率,并爭取在每個鄉鎮匹配相應的用水協會,擴大功能輻射范圍。
開展管理組織,對農民用水者協會進行專業管理,定期考察交流工作完成情況。1)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針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真實情況提出建議,建立由上而下的水價改革機制,做好農業用水協會的帶頭作用。2)建立基層管理組織激勵機制,根據農業用水協會運行的綜合情況,對于管理好的組織進行表彰及獎勵,對于管理存在問題的組織及時進行整頓[5],逐步完善基層組織管理工作。
2.3 更新水利基礎設施
1)修繕陳舊灌溉設施,配備節能、高效新設施,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率,實現水資源節約利用。
2)對水利設施定期維護建立管理機制,管理權利下放到農民,鼓勵農民用水戶參與用水管理,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3)加快農業灌溉末級渠系工程建設,為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供基礎條件。4)引導農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土地流轉力度。
2.4 完善水價制定
寶應縣為豐水地區,多數地區種植經濟作物,增加分類收費很有必要。應根據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的用水情況,按照用水定額,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并根據不同的用水主體制定相應的水價標準,區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養殖業等,在終端用水環節探索實行分類水價[6],并結合《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江蘇省節約用水條例》《江蘇省用水審計實施辦法》等要求,達到節約水資源目的。
由于寶應縣安裝計量用水設施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建議在自流灌溉區閘站安裝計量設施。對于提水灌區,目前可以通過水費折算出水量,公式如下:
利用上式可以計算出用水量,從而對用水量進行有效控制,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使用收益率,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進程。
2.5 鼓勵規模化種植
當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應鼓勵擴大種植面積,推廣規模化種植,進行土地資源整合,更好地推進農業合作化或種植大戶規模化經營,調動農業用水戶參與水價改革的積極性,增強節水意識,在節水的同時促進農村土地改革,推動農業發展。
2.6 推進精準補貼、節水獎勵措施
在水價初步形成的基礎上,結合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實際情況,建立與農民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精準補貼措施,重點補貼糧食作物的用水主體定額內用水,力求做到精準補貼。建立節水獎勵措施,調動農業用水主體節水積極性,促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發展進程。當前,寶應縣的灌溉單元為有泵站的以泵站為灌溉單元,建議以鎮為單位作為補貼對象,建立節水獎勵機制,以促進改革。
2.7 建立監督考核制度
為確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取得成效,應建立內部和外部的監督制度。改革的相關利益者是供水單位和農業用水主體,通過建立監督制度,能夠嚴格監督單位供水、收費繳費情況以及農業用水主體用水、節水情況,時刻調動管理人員積極性與用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3 結語
根據寶應縣農業水價改革發展實際情況,結合新時期節水方針以及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對該縣當前農業水價改革存在的難點提出應對措施,能夠有效推進水價綜合改革進程,進而推動全國范圍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參考文獻:
[1] 朱強,王曉雪.淺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農業科學,2016(1):58-61.
[2] 徐裕星.用水者協會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中的作用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8,38(21):183-184.
[3] 趙澤峰.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成效分析[J].內蒙古水利,2018(5):69-70.
[4] 王朝陽.實施土地規模化種植充分發揮節水工程效益[J].發展,2017(1):38.
[5] 潘韶春.我國農民用水戶協會發展現狀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8(13):68-69.
[6] 溫立平.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難點與對策[J].當代農村財經,2018(10):17-19.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19-07-15
作者簡介:吳楓(1979—),女,江蘇寶應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規劃設計。E-mail: 4069431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