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姜燕 張冉 徐祗坤
摘 要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農民合作社發展迅速,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高速發展,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城鄉統籌發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現階段農民合作社的建設發展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基于此,參考大量文獻,介紹農民合作社的作用,分析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農民合作社;規范化;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38
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對于新時代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存在非常重要,政府也非常重視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的問題。但是,現階段的農民合作社門檻過低,存在很多的空心合作社。因此,必須加快農村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徹底解決本質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 農民合作社的作用
就農戶本身來說,合作社存在的意義重大,其除了可以降低農產品的成本,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在市場上的地位。Lopulisa等[1]認為,農民可以依靠農民合作社來降低自己種植農產品的風險,提升農產品售賣價值。就國家的層面來說,Yang等[2]認為,農民合作社的存在可以加快農產品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此外,發展農民合作社還可以加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崔寶玉等[3]指出,農民合作社可以解決農產品“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升農民的農產品議價能力,提高農民在市場的地位。劉俊文[4]指出,農民合作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帶領農戶增收,尤其是對于貧困農戶來說,收益更大。李如春等[5]指出,農民合作社可以提高農民對貧困的認識,激起農民自身的發展意識,有利于精準扶貧。向紅霞等[6]指出,農民合作社可以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產品的良性競爭。王海南等[7]認為,農民合作社和農民、農業息息相關,可以促進鄉村振興與新時代的新農村建設。
2 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合作社外部問題
當前,中國農民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就政府層面來講,政府政策和資金的幫扶明顯促進了很多合作社的發展,但不是所有的農民合作社都能很好地受到政府幫扶。李繼剛[8]指出,現階段的龍頭企業在各個方面都比小型的農民合作社競爭力強,政府也對此類企業扶持力度較大,將普通的農民合作社擠到了邊緣處境。盡管政府要求各種金融機構對農民合作社給予支持,但效果甚微,阻礙了農民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李生龍[9]指出,由于農產品的擔保機構缺失,且存在很多農業風險,農民合作社很難拿下農業貸款,金融機構也不能給合作社批款。張冀民等[10]表示,除了政府的資金幫扶問題,還存在一系列的監管問題,導致了“大農得利,小農失利”的問題。李立清等人[11]指出,如果物質條件達不到,就會出現很多空心合作社,而且若政府提供的市場信息不及時,農民合作社也很難走下去。
2.2 合作社內部問題
董紅等[12]認為,農民合作社還存在很多自身內部的問題,規模小、經濟能力弱為主要問題。聞博等[13]在研究中指出,大部分農民合作社的管理并不民主,雖然設立了很多部門,但基本形同虛設。陳麗等[14]認為,農民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制度過于混亂,沒有規范化的管理,并不能壯大農民合作社。劉剛等[15]指出,合作社缺乏監督、激勵制度去規范化管理農民合作社。也有很多的學者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分析了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如黎莉莉[16]指出,農民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在文化綜合素質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且缺乏相關的專業管理人才。也有很多學者認為,農民合作社的管理存在工作人員之間缺乏信任的問題。
3 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途徑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結合農民合作社工作重點,在扶持政策和資金方面向農民合作社重點傾斜。以農民合作社為載體,結合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培訓項目合作實施,提高農民合作社的各項水平。加強農民合作社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有效解決農民合作社創新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問題。政府應與農業相關部門協調,聯合制定一系列針對農民合作社有關的基礎設施扶持政策,并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機器的裝備數量、服務面積和經營規模確定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面積。此外,李生龍[9]指出,應提高農民合作社的資金投入,完善相關的農業保險,提高農產品價值,提高農民合作社競爭力,以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
3.2 規范管理,強化監督
想要建設規范化農民合作社,就必須強化農民合作社的監督機制。王影[17]認為,應該加大對相關農民合作社的法律宣傳,使得農民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更加了解自身的職權。姚夢麟[18]認為應該確保合作社的各項工作的民主性,加強管理,降低農民合作社門檻的同時避免形成空心合作社。此外,還應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養,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提供給農民相關的市場信息,促進農民合作社更好發展。
3.3 強化財務管理
農民合作社是指在某一產品的生產,某一行業的經營或某一服務領域共同組織成的合作經濟組織,完全按照合作制原則結成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以形成共同生產或經營,抵御市場風險,取得規模效益,其性質有別于其他集體所有制企業,也有別于一般的盈利組織,主要體現自我服務的公益性,但是也同樣要強化財務管理。通過分析國外的先進經驗發現,農民合作社必須強化財務管理,改善現有的盈余分配,較大的合作社應該做到盈余返還。趙夢麗[19]指出,在現有的財務制度下,應培養工作人員了解財務管理的相關知識。
3.4 培養高素質人才
李娟娟[20]指出,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就要強化農民合作社專業人才的培養,打造出一支專業的農民合作社人才隊伍。農民合作社的人才培養需要借助社會上的多方機構進行,因此,要建立一支專業的農民合作社培養機構。農民合作社要從上到下對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包括各個部門的領導,做到統一專業化,進而實現農民合作的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