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毛梓丞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鄉村振興戰略,為發展新時期鄉村旅游提供了新的思想導向和行動指南。鄉村旅游發展在促進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河南省三門峽市也積極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基于此,以三門峽市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為切入點,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此給予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游;農業經濟;河南省三門峽市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39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生態旅游方式,對未來鄉村的發展,尤其是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的鄉村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而且,鄉村利用其自身特有的優勢進行旅游經營活動,能夠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充足動力。三門峽市作為我國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其在鄉村旅游上的發展潛力巨大。
1 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1.1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政府對鄉村旅游越來越重視,并且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近年來,作為國內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游所帶來的收入高速增長。根據數據統計,2015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方面接待的游客超過2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 400億元,2016年鄉村旅游收入超過5 700億元,所占比重上升至14.45%。2015年至今,隨著相關部門陸續出臺相應的惠農扶持政策,內容涉及了包括鄉村旅游在內的諸多方面,進一步促進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旅游提供了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
現如今,鄉村旅游已成為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它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可以更好實現農業的功能性價值,同時對鄉村經濟、鄉村文化以及鄉村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此外,鄉村旅游還能提升農業產品的附加值,為農民收入的增加提供新的增長點。
1.2 三門峽市鄉村旅游的發展資源
三門峽市地處河南省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帶,便利的地理位置給當地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便利。目前,三門峽市政府部門仍在不斷深入挖掘境內優質的鄉村旅游資源,提升本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以助力山區貧困地區脫貧。
據數據統計,2019年2月,河南省三門峽市接待省內外游客數量已達220萬人次,相比2018年同期增長7個百分點,旅游帶來的收入3.7億元,相較2018年同期增長超過16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底,三門峽市已有國家4A級景區豫西大峽谷、丹峽峽谷風景區、仰韶文化博物館、國家天鵝湖城市濕地公園、雙龍灣風景區、虢國博物館、陜州地坑院、函谷關舊址共8個。其中,天鵝湖城市濕地公園的深受游客喜愛,每年前來過冬的白天鵝已然成為了三門峽市廣為人知的天然旅游名片;作為人文景觀,三門峽市陜縣地坑院有著豫西地區獨特的印記,2018年初有著4 000年歷史并被稱作“地平線下的古村落”的陜州地坑院在中央電視臺的直播中將它的人文風俗傳遍國內外。除此之外,還擁有著3A級景區靈寶娘娘山風景區和三門峽大壩。
2013年,河南省啟動了建設美麗鄉村計劃,不僅助推了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截至2017年,河南省公布的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名單,三門峽全市有18個鄉村入選。近年來,政府部門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三門峽市有2項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項被列入省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71項被列入市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有26個鄉(鎮)被國家和河南省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特色文化鄉鄉、示范文化站以及文化先進鄉鎮等。
2 三門峽市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資金投入不足,鄉村旅游產業配套設施待完善
三門峽市的旅游基礎設施雖比之前完善許多,但從總體來看,由于政府資金的投入額度有限,該市旅游基礎設施仍較薄弱,主要體現在公共設施上。如缺乏停車場以及停車場使用不規范,少數旅游景點路線規劃不完善,標識路牌不清晰、標識路牌上的語言種類不完善等,致使游客的旅游質量下降。由此可見,三門峽市必須進一步規劃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進而推動鄉村旅游的穩定發展[1]。
2.2 缺乏專業人員
當前,三門峽市承辦鄉村旅游的主體多為缺乏專業指導的農民,從業和管理人員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結構上都存在問題,甚至存在導游員對旅游景點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多的情況,導致景點具有的內在價值無法傳達給游客,降低了游客的滿意度,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三門峽市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在結構失衡的背景下,農戶盲目跟風開發及制造了大量粗糙產品,嚴重阻礙了三門峽市鄉村旅游的發展。
2.3 體驗感不強,互動性差
三門峽鄉村旅游雖然獨具文化特色,但景點的建設千篇一律,游客僅通過看景、聽景、游景的方式,很難融入其中,留下印象。而大多數游客都較為注重鄉村旅游體驗質量,選擇到鄉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體驗和感受鄉村生活,從而了解鄉村文化。因此,鄉村旅游的核心屬性是體驗感,參與類的鄉村旅游項目逐步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2]。
2.4 旅游品牌優勢不足
旅游品牌是旅游經營者憑借自身產品及服務確立的可以代表其作品及服務形象的名稱、標記或符號。品牌可以決定旅游產業的未來發展,現階段,旅游消費人群對待旅游品牌的認可度日益增強,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品牌,有助于促進本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新時期鄉村旅游產業的競爭,其實就是鄉村旅游品牌的競爭[3]。
三門峽市作為三省交界的黃金地帶,仰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春秋時期虢國文化均發源于此。作為黃河流域第一壩,三門峽水電站廣為人知,但是相對于三門峽大壩而言,其函谷關舊址、小秦嶺等眾多旅游景區推廣度較少,缺乏相應的旅游品牌。
3 促進三門峽市鄉村旅游發展的措施
3.1 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
通過搭建投資平臺、產業平臺、市場平臺等,創新鄉村旅游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技巧,引進外來資本和當地居民共建共享,實現鄉村旅游長遠發展。在公交站及主要交通道路制作安裝多種語言旅游導覽圖,修建并規范停車場的使用。在人流量大的旅游景點開設公交車線路站點,增加公共交通配套設施,增強鄉村旅游沿途各個景點的通達性,進而增加鄉村旅游游客數量[4]。除此之外,還要注重改造旅游區廁所、建設鄉村無線網絡覆蓋系統等硬件設施,保證鄉村旅游的便利性。任何一個關鍵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游客對景點的滿意度下降,因此要使三門峽市鄉村旅游更加深入人心,就要從細節上更上一層樓。
3.2 加強人才培養,引進返鄉人才
政府部門要從鄉村旅游基礎知識培訓入手,提升鄉村旅游管理者的技能和文化素養,同時依靠政府和社會力量對農民進行產業教育,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服務意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在社會上普遍存在,因此,政府可通過提高相應福利待遇的方式(如完善社會保障、提高薪資報酬、提高管理費用和優免稅費等),吸引大學生返鄉就業。而且,引導青壯年回流可以改善鄉村人口結構,提高人口質量和文化素養,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3.3 打造品牌體驗型鄉村旅游
我國的農業經濟和鄉村旅游發展起步較晚,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如韓國的韓屋村民宿鄉村旅游、日本的體驗式鄉村旅游等,推出適合河南省三門峽市鄉村旅游實際情況的體驗活動,根據自身文化和資源特點發展文化產業,并因地制宜地將創意元素融入當地的文化產業中,形成自己的品牌。這樣不僅能提高農業經濟和鄉村旅游發展的協調度,提高鄉村旅游的質量與吸引力,還能讓游客感受到當下潮流的特色鄉村民宿文化,同時滿足游客想要感受鄉村風光、體驗鄉村生活的深度體驗需求[5]。
4 結語
三門峽市要想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就要利用優勢,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鄉村文化,結合本地區底蘊深厚的歷史,打造屬于自己的鄉村旅游品牌,合理有效開發鄉村旅游路線,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共享、共建三門峽市鄉村旅游。
參考文獻:
[1] 李星群.鄉村旅游經營實體創業影響因素研究[J].旅游學刊,2008(1):19-25.
[2] 高穎,劉竹青,劉玉梅.中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比較研究[J].世界農業,2011(1):80-82.
[3] 王甲迎.三門峽市美麗鄉村建設探析[J].沈陽干部學刊,2017,19(1):45-47.
[4] 孫亞輝.河南省鄉村旅游開發與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3):208-213.
[5] 高婧.淺析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諸多因素[J].山西農經,2018(24):46.
(責任編輯:劉昀)
收稿日期:2019-07-11
作者簡介:李陽(1993—),女,河南三門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農村發展。E-mail: 6356285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