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梅麗
摘 要 用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鉆石模型分析彌勒市的葡萄酒產業如何形成整體優勢,使之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結合應用網絡查詢、文獻資料、問卷及實地調查研究方法發現存在突出問題,提出了加強原料供應、加大對外合作、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知名度及加強葡萄酒文化體系建設、正確引導消費等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 鉆石模型;葡萄酒產業;發展;彌勒市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53
云南省彌勒市是著名的“高原葡萄之鄉”,著名的葡萄種植市和葡萄酒生產市。彌勒市葡萄具有口感好既可鮮食又可釀酒等特性,目前彌勒市已成為中國葡萄酒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彌勒市葡萄酒產區的產業發展進行分析,為葡萄酒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思路和對策,以期為彌勒葡萄酒產業提供科學的指導。
1 彌勒市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
2018年,彌勒市葡萄種植面積達到67 00 hm2,種植戶約14 258戶,總產量16.16萬噸。彌勒市葡萄種植區域為東風農場和新哨、彌陽、虹溪等鄉鎮,品種多,其中法國野、赤霞珠和云中舞是彌勒市主要的釀酒葡萄。目前,彌勒市擁有以云南紅葡萄酒廠、神泉葡萄酒廠為主的大小葡萄加工企業8個,年加工能力達到37 000 t,全市葡萄酒產量8 472 t。
2 基于鉆石模型的彌勒市葡萄酒產業發展分析
2.1 生產要素
2.1.1 初級生產要素
彌勒市位于東經103°04′、北緯23°50′,年降雨量700.0~990.4 mm,年均氣溫17.3 ℃,年日照時間2 168 h,紫外線強,葡萄不易發生病害。葡萄種植區每年有效積溫都在5 000 ℃以上,種植土壤是砂壤土,透氣肥沃,早春氣溫回升快、葡萄成熟早,搶占市場先機市場空間大,且晝夜溫差大,葡萄品質好[1]。彌勒市近幾年氣候比較惡劣,如冰雹等。自然災害是制約彌勒市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2]。
2.1.2 高級生產要素
交通方面,彌勒市2017年底統計市境內公路密度為100.12 km/100 km2,彌勒市是紅河州北上昆明、南下兩廣的重要門戶;勞動力方面,根據彌勒市農業產業辦調查報告中數據顯示:目前彌勒市葡萄酒行業從業人員十余萬人,基礎勞動力充足,但缺乏技術型工人,培育機制也不完善。
2.2 需求條件
我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們開始注重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和關注身體健康。在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開始享受健康高端生活,因此發展農村市場必將取得大突破。
2.3 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
2.3.1 釀酒葡萄種植業
彌勒市開發特色葡萄種植為釀造精品葡萄酒提供了優質原料。多數以家庭為單位的葡萄種植戶不能進行機械化種植同時還缺少專業大棚。
2.3.2 倉儲物流業
彌勒市東風鎮有著彌勒最規范的倉儲物流基地,東風農場有著倉儲、裝卸、中轉、送貨等服務功能。彌勒市有些小型酒莊在葡萄酒包裝上依然在使用塑料,降低了自身葡萄酒的品牌格調,葡萄的冷鏈技術有待改進[3],保證從外界引入的釀酒葡萄鮮度。
2.3.3 旅游業
彌勒市葡萄主題文化公園結合葡萄種植的田間景觀和其他農業景觀形成了東風韻旅游小鎮,東風韻景區有葡萄酒品鑒、商品銷售、文化體驗和休閑娛樂等功能。但景區的基礎設施方面更多地模仿了西方風格[3],缺少中國風的葡萄酒莊建筑,沒有本土傳統文化特色。
2.4 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
2.4.1 營銷戰略
彌勒市葡萄酒企業在營銷方面大部分已建立并完善葡萄產銷信息綜合服務平臺。部分企業做好市場分析和預測,應用互聯網進行網上交易和期貨交易,增加產銷鏈接和市場流通。
2.4.2 品牌戰略
彌勒市重視區域內的品牌多樣性,致力打造“彌勒葡萄酒”地域品牌,打造區域品牌優勢[3],帶動彌勒產區內的葡萄酒品牌發展。但彌勒葡萄酒品牌方面除了云南紅為大家所熟知,其他的品牌尚未形成較強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4.3 人才結構與競爭
與國內外葡萄酒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合作為適應產區未來發展需求,制定科學培養計劃且加強對外來人才的優待政策,在對內培養企業人才的同時吸引優秀業內人才前來共同發展葡萄產業。
2.5 機會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和科學技術發展,葡萄酒消費需求也將由傳統的富裕群體消費的高檔品轉化為普通群體的日常消費品,加上葡萄在化妝品護膚面膜等領域的開發應用,已形成一股新的消費趨勢。
2.6 政府
彌勒市葡萄種植歷史悠久,歷屆彌勒市委、市政府領導把葡萄產業視為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一項惠民產業來培育。葡萄酒產業作為彌勒市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彌勒市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支持、優惠政策[4]大力扶持葡萄產業。
3 彌勒市葡萄酒產業發展對策[5]
通過鉆石模型分析彌勒市葡萄酒產業,發現很多因素影響著彌勒市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很多國外大品牌葡萄酒廉價地涌入中國市場對我國本土葡萄酒品牌帶來沖擊[6]。因此,從葡萄酒產業未來發展出發,提出發展思路和對策,以期為彌勒葡萄酒產業提供科學的指導。
3.1 原料供應方面
政府應引導企業與農戶強化“企業+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形成制約,既能保障種植戶的葡萄銷售又能保證葡萄酒企的原料供應;建立大型的葡萄交易中心,應用現代金融工具有效調節葡萄供求關系和價格波動。
3.2 加大對外合作,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知名度
1)借鑒國內外知名葡萄酒產區的發展經驗,與張裕、長城等品牌酒企建立合作共贏關系,引進優秀人才及先進管理技術走出具有區域特色的道路。2)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知名度。借助云南紅集團在在國內的影響力舉辦知名葡萄酒會,葡萄酒節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加強本地葡萄酒的流通。
3.3 加強葡萄酒文化體系建設,正確引導葡萄酒消費
彌勒市應加強宣傳建設,打造具有特色葡萄酒消費文化以葡萄酒文化推動消費者對經營主體的認識、對產品的認同[7],觸動消費者在情感,吸收民俗風情與彌勒市神秘的阿細跳月文化融合,以酒載道[8],賦予酒莊、產品特色人文氣息,提升精神文化內涵,增加企業文化底蘊,賦予葡萄酒的價值。借助地域優勢,加強產地葡萄酒宣傳,特別是通過增加酒節等活動,宣傳、引導消費者進行葡萄酒消費,逐步營造健康、時尚和科學飲酒氛圍。
4 結語
彌勒市具有生產世界優質葡萄酒的潛力,作為一個新興葡萄酒產區,尚處于萌芽階段,競爭壓力大,但風險與機會并存,目前在全國葡萄酒中消費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彌勒市的葡萄酒企業應搶占先機,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
參考文獻:
[1] 李金成.鞏固和提升彌勒葡萄酒產業淺析[J].中國果業信息,2012,29(12):15-17.
[2] 韓永奇,劉世松.開創中國葡萄酒的美好未來——2015中國葡萄酒論壇綜述[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5(04):60-66.
[3] 王碩,韓智超,袁德軒,等.基于波特鉆石模型下懷來縣葡萄酒產業競爭力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1):202-204.
[4] 董燕飚.內蒙古烏海市葡萄產業發展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5] 劉世松,菅蓁.中國葡萄酒產業現狀剖析及發展研究[J].釀酒,2016,43(05):13-17.
[6] 曹麗蒲,周紅.葡萄酒文化傳播的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4(36):165-168.
[7] 車軍.蓬萊葡萄酒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6.
[8] 宋思寧,董興全,慕茜,等.泰沂山麓地區葡萄酒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5):220-222,
226.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