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杰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
互聯網時代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要與市場人才需求直接接軌,基于藝術設計的思維以及形態、技術的變化,構建以設計思維和科技思維為核心的,系統化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以促進藝術設計行業的變化。實現藝術設計教學系統式創新,是為了協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適應新工作崗位的要求,調整以往的教學路線,持續性提升學生的技能與素質。網絡信息化時代下,藝術設計教學課程、教學體系以及教學環境等,都需要基于系統論借助網絡資源,打造新的教學平臺,從而培養出符合互聯網經濟時代所需的人才。
當下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目標,以不斷改進的心態面向市場人才需求,迎接時變化多帶來的挑戰,將教學目標、學科專業形式與市場人才需求對接,有目的地進行人才技能與素養培育,實現藝術設計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達到藝術設計教學應用化的發展。藝術設計教學范式的轉變,是以系統式的轉型為主,重新構建新的教學系統,以互聯網下藝術設計行業的變化為主,重構教學內容以及課程教學體系,基于互聯網的發展構建教學資源庫,切實提升社會發展對藝術設計類人才的要求。
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思維,一方面要求人才能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并將知識應用在相關實踐活動中,另一方面則是要應對好各方面的問題,結合藝術設計的發展環境,引導學生掌握設計方法和設計知識運用能力后,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教學目標、教學范式以及人才培養思維的轉變,是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重點,為達到系統式創新的要求,還要進一步從時代背景與學科專業性質入手,不斷地改進整個教學體系,實現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全面優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藝術設計觀念以及藝術設計技術等都發生了變化,當前藝術設計的新觀念引導著設計走向大眾化、人本化以及綠色化等,各種設計操作軟件也逐步革新,不同版本的軟件對學生操作技能要求不同。所以,互聯網背景下藝術設計教學系統式創新,旨在實現以下目標:
(1)激發創新動力。互聯網環境下藝術設計相關網站中,具有多種設計模型,能為設計者提供開放的創作平臺,還能改變陳舊的檔案歸類模式,以互聯網數據資源為主,讓學生在學習與發展中豐富創新動力,促進藝術流通。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系統式創新,還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相連,實現學生藝術修養與設計能力的提升。
(2)加強技術教學的創新。數字化的推進,帶動了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臺。為解決藝術設計傳統繁瑣步驟容易造成差錯的問題,互聯網時代下可采用相應的制圖軟件,簡化繁瑣的工序,實現簡易化以及精準化藝術教學。
藝術設計教學系統式創新,應結合互聯網+發展戰略。借助網絡以及資源的優勢,重新為藝術設計教學創建資源庫,促進藝術資源庫與課程信息化建設,克服教學資源配備上的差異,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首先,構建互聯網+學習環境。目前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媒介多元化,影響著藝術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為促進藝術設計教學系統式創新,應借助新技術與大數據,突破創新教學資源的局限性與滯后性,便于學生更快地接受行業新動態和新技術,促使藝術專業課程走向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道路。
其次,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中,以學生學習特點為主,引入多媒體資源與信息資源等,加強師生之間的協作性,顧及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同時,便于學生自行獲取相應的知識進行自學。慕課、微課以及互聯網+等,都應該作為多元化教學模式的一環節。慕課能為學生構建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通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互相作用,微課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并突破課程體系的限制,實現重點知識的重復學習,促進學生課下擴展。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學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符合藝術設計類行業及崗位的要求,就要借助網絡資源的教學平臺,實現課程教學改革,引入創造性思維改變以往以形式審美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在認知、虛擬、追蹤技術的科技創新趨勢下,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應根據設計類型功能對應的造型以及材料等元素變化,基于行業對人才創造力、洞察力以及感知力等要求,注重審美、經驗以及商業系統服務的實踐,轉變以往階段式的課程教學模式,以系統化為范式,構建新的藝術教學體系,達到互聯網時代公司組織原則變化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