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陶玉梅 鮑玉薇 賈景譜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隨著科技日益發展,人工智能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中國要成為人工智能的世界高地,必須從現在開始著手培養大批能夠適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這需要政府、高校、產業的互相融合,共同發展。為了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新發展,國家明確指出要跟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新“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因此,繼續教育對高職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它是完善知識結構,及時更新專業知識的重要措施,要從國家人才戰略的高度上重視繼續教育工作。國家相關部門加大了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能切實提高高職教師的創新及競爭能力,使其能夠立足人工智能時代,培養高素質技能應用人才。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給高職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的繼續教育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教的主力軍,人工智能在職業教育領域已經生根發芽,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以“人工智能” 為支點,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打造現代化專業群,推進“人工智能+專業”建設,這些新工科,新商科,都要實施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高素質復合型的現代職業人才以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高技能人才,最重要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從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出謀劃策。這就需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掌握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這要求高職教師要接受多種多樣的繼續教育。
大力發展繼續教育是“十三五”時期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處于人工智能時代,技能型人才的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等都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不斷提高高職畢業生的知識、能力與技能水平,因此,需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水平,及時更新其知識結構,而繼續教育在教師在職培訓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為了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
隨著高職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高職院校也對教師的繼續教育越來越重視,不斷擴大繼續教育的覆蓋面。高職教師參加的繼續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職稱評定部門要求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必須參加的繼續教育培訓,這種培訓大都面向所有教師不區分專業。二是培訓基地的在職進修。培訓基地多采用班級制,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師大都機械、被動學習。三是各種協會、學會組織的培訓,這種培訓多采用專家講座形式,只是這些專家大部分來自于各行業或政府,相對來說能接觸到一些行業內的信息,與社會實踐想要達到的效果方向是一致的。但這種培訓多以盈利為目的,費用較高,參與人數少。四是國培項目的培訓,有一些有實訓平臺的學校申請獲得國家贊助,培訓相關專業的其它高職院校的教師,效果比較好。四是學歷教育培訓。通過繼續教育教師的本科學歷、碩士研究生學歷占比不斷提高。
在人工智能時代,高職院校教師繼續教育越來越突顯存在的問題:
①繼續教育平臺建設缺少
雖然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已經初具規模,但仍存在建設不足的問題:一是,政府部門對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的費用較少。二是,開辦相關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構相對缺乏。三是,各機構的繼續教育資源各自獨立,不能實現聯合共享。
②教師教學工作任務重,培訓時間難以保證
一些學校的教師每周教學學時太多,多數時間用于教學工作和備課上,很難參加集中性質的培訓。
③培訓方式較單一,缺乏靈活性
目前的高職院校的繼續教育培訓多是利用假期及課外等的時間,進行集中式的補漏教育。不能做到與院校、教師自身的需求完全對接,教師在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受一些方面因素制約很難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去。
④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實用性不強
繼續教育培訓內容,由于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課程對繼續教育培訓的要求和內容不同,目前進行的培訓多數不能形成專業針對性,不能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和個人的迫切需要相統一。
其一,國家政策要不斷加大支持力度。
國家不斷對繼續教育機制進行完善。一是對評價機制完善,要組織高職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師資水平、教學管理等進行評價,根據評價和反饋的情況不斷改進工作。二是對監督機制完善,對高職教師在繼續教育過程中的出勤紀律、課堂紀律、工作實踐等反面進行監督,同時,還要對培訓機構進行監督,防止出現亂辦班、亂收費、亂發證等現象;三是對激勵機制完善,將繼續教育與教師的薪酬、晉升、獎懲等結合起來,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教師形成主動學習的動機。只要做到對繼續教育工作有布置、有評價、有監督、有激勵,才能保證其效果。
其二,將傳統手段與現代技術相融合
為了滿足教師的不同學習需求,可以采用遠程繼續教育模式,慕課平臺等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平臺通過網絡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
其三,建立實施以企業為主導模式進行技能為主的繼續教育平臺,推進校企業深度合作,產學研深度結合,提高繼續教育的實踐性。
為了增強技能,形成基地模式即以企業為依托,利用企業資源,對教師實施的針對專業崗位的實踐能力培訓。
其四,校外培訓機構助力高職教師繼續教育
教師可到校外一些優秀的培訓班進行一個階段集中學習一些新技術,成為“跨專業、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結合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規律和崗位特點,對各類專業高職教師開展富有成效的繼續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舉措。是高職教師提高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實現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個人發展的重要平臺,是高職院??缭绞桨l展的前提與基礎,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有力支撐。高職院校只要以教師的現實需求為出發點,推動繼續教育向專業化、實用化、復合化、自主化的方向發展,高職院校教師的繼續教育需求就能更有效的得到滿足,從而有效增強學校的競爭力,更好的促進“學習型”高職院校的構建,滿足人工智能時代對高職教育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