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博 王曉玲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逐漸滲透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具有信息搜索、娛樂、社交、通訊等功能,但是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創業的比例較低。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高職院校應提前做好引導工作,采用線下創新創業教育與線上創業大賽相結合的模式,以此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成功率。
目前,國家提出“網絡強國”的新政策,明確指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盡快落實泛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習總書記指出“如今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已經全面滲透到國民的生產生活之中,甚至使全球的經濟、利益與安全格局發生改變,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與優勢,促進國家發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也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構建官方網站,并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與創新創業教育緊密結合,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應以互聯網為橋梁和紐帶,與相關教育機構、政府、企業之間構建緊密聯系,不但使學校自身業務得以拓展,還可轉變以往傳統思想觀念,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崗位和機會,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在創新創業方面,通過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不但理論知識更加豐富,課下實踐也可融會貫通,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業和就業能力,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全能人才,提高就業質量,學校也可以較高的就業創業率吸引更多聲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可借助網絡渠道獲取多樣化教育資源,如PPT 課件、輔導資料、競賽習題等等,可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通過多種創業案例的講解,使學生們的創業熱情被激發,在無形中實現自身提升。同時,互聯網的產生為創業大賽的組織和開展提供了便利,發揮線上名師輔導的作用,使社會經驗尚淺的大學生們能夠獲得科學有效的創業培訓。
目前,國務院對互聯網給予高度重視,指出“互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與社會其他領域進行有機融合,以此促進社會進步和變革,形成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新經濟形態。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也不可缺少互聯網的支持,將互聯網與創業大賽融合起來,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形式開展教育活動,不但可使教學思想發生轉變,還可促進教育改革的落實,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多幫助。
2.1.1 轉變傳統教學理念
創新創業要求破除傳統思想,提倡尊重人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可吸收和借鑒美國麻省理工的成功經驗,線下為學生提供更多科研實踐的機會,線上借助網絡渠道進行名師競賽輔導,發揮線上線下合力將創新、創業、培育有機結合,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創業創新熱情與潛力。二者的融合應與“互聯網+”時代要求相適應,在教育理念上應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大范圍接觸、重點深入、全面提升,使大部分學生擁有創業機會,幫助其樹立創業意識,指導其在職業生涯中做出明智選擇,從多個渠道為社會做貢獻;二是挖掘學校創業潛力,使創業教育工作覆蓋全校師生,整合學校資源幫助實現創業想法,使創業者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本和資源從事創業活動。
2.1.2 創新以往教學模式
在傳統創業教育中,以課堂教學模式為主,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應充分發揮網絡渠道的優勢,在教育中采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模式,豐富教學資源,使其覆蓋多個專業領域,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方式與時間,使線上教育更具針對性。通過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可使二者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當代社會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各行各業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而技能和素質提升的主要渠道之一便是參與各類競賽,在“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檢驗自己,并促進自己不斷努力和進步。例如,某校以跨境電商大賽為中心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在本次大賽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與創業教學的作用,使大賽與學習合二為一,以互聯網為媒介,發揮新技術的輔助力量,最大限度的將比賽與學習融合起來,形成以大賽促學習、以學習促創新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線選取一些創業意識較強的學生,將意識與技術綜合起來,對項目進行孵化,以此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能夠通過大賽檢驗自身,由此形成良性循環,使實際項目與大賽相融合,相互促進和進步。在以往的創業大賽中,常常是比賽結束后沒有后續工作支撐,使大賽與學習相脫節。
(1)借助“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渠道,培養學生項目完成能力。當前市場對大學生實踐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而大學生實踐能力需要在日常不斷訓練,但由于受到教學思想、模式、內容等因素限制,導致學生日常鍛煉機會較少,因此將創業教育與互聯網大賽相融合,可使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2)激發學生的參賽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創業競賽訓練氛圍。當學生剛開始接觸大賽時,由于對“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認知較少,使其實踐能力很難提升,加上當前大學生以“90 后”“00 后”為主,受到家庭和學校的過度保護,實踐動手能力較弱,這對于日后創業來說極為不利,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創業積極性。對此,學校和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全國大賽,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機遇,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3)以大賽為導向,深化創業能力教學。創業大賽的開展是為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機遇,同時還可培養其理性思考的習慣,真正實現“學做合一”,學生在競賽中可獨自發現和解決問題。“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指導思想與實踐能力培養理念相同,因此在創業技能訓練中,學校積極以大賽為導向,深化創業能力教學,使學生的理性思考、實踐操作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以此樹立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需要線下創業教育與線上“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有機融合,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強化創業技能,在競賽中檢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學校和教師的幫助下對項目進行孵化,以此激發創業熱情與信息,促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