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玉 陳紅敏 徐秋霞
據(jù)報道,國外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f pregnancy,ICP)發(fā)病率為1.5%,而國內高達4%左右,與種族、性激素水平、飲食等有關,會增加母嬰并發(fā)癥(如死胎、產后出血等)[1]。有報道認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影響本病預后,伴HBV感染會增加內源性激素分泌,誘發(fā)肝損傷,影響母嬰結局,但現(xiàn)階段關于此方面的報道尚存在爭議[2]。基于此,本文主要納入149例ICP患者,旨在明確患者預后與HBV感染的相關性,報道如下。
納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49例ICP患者為對象,獲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參考《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診療指南(2015)》[3]中ICP診斷標準,孕中晚期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黃疸、瘙癢等;實驗室檢測示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上升,為正常的2~10倍;膽紅素上升,但≤170 μmol/L(10 mg/dL),纖維蛋白原等指標正常,總膽汁酸≥10 μmol/L;產后肝功能正常,黃疸、瘙癢等癥狀消退;②年齡>18歲,首次發(fā)病,單胎妊娠;③孕周30~34周;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及泌尿、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疾?。虎诎樽陨砻庖咝愿尾?;③孕早期存在保胎、先兆流產等病史,或精神疾病史;④伴重疊甲、戊、丙型肝炎病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⑤伴妊娠期腎臟疾病、肝膽疾病等并發(fā)癥引起黃疸所致者;⑥伴皮膚濕冷、皮炎、過敏等皮膚?。虎吆喜⑷焉锲诟哐獕杭膊?、糖尿病、血液病。按照是否合并HBV感染,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ICP合并HBV感染,46例)和對照組(ICP,10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一)研究方法 統(tǒng)計患者臨床資料(新生兒體質量、Apgar評分、妊娠結局等),記錄分娩前及分娩1周后肝功能變化狀況。妊娠結局: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4]中相關標準:①早產:妊娠≥28周且<37周間分娩;②新生兒窒息:按Apgar評分,包括重度窒息(0~3分)、輕度窒息(4~7分):③低體質量兒:體質量<2 500 g;④妊娠期高血壓疾?。喊愿哐獕?、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子癇、慢性高血壓合并子癇前期;⑤產后出血:分娩1 d陰道流血量大于500 mL。
(二)肝功能檢測 分娩前及分娩1周后,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取肘靜脈血3~5 mL,室溫22 ℃下留置0.5 h后離心處理,待上層血清收集后置入-20 ℃條件下備測。以Olympus AU4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奧林巴斯公司)及配套試劑,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甘膽酸檢測。
分析兩組ICP發(fā)病及分娩時間、肝功能變化及妊娠結局。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ICP發(fā)病時間、分娩時間明顯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ICP發(fā)病及分娩時間標比較(±s)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分娩前及分娩1周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甘膽酸、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組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后出血、剖宮產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其他指標較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n(%)]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n(%)]
觀察組新生兒體質量、Apgar評分較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新生兒體質量及Apgar評分比較(±s)
ICP屬高危妊娠,誘因復雜,涉及遺傳、環(huán)境、免疫、孕婦性激素水平等方面。近幾年,有資料顯示,該病與HBV感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即HBV感染孕婦ICP發(fā)生率較非HBV感染孕婦高[5]。一旦發(fā)病,會刺激內源性激素大量分泌,增加患者肝臟負擔,導致膽汁排泄功能受到影響,最終誘發(fā)膽汁淤積癥;而一旦合并HBV感染,易引起病毒復制,增加肝細胞受損程度,促使膽汁淤積程度進一步加重??梢?,ICP與HBV感染存在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妊娠結局。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ICP發(fā)病時間、分娩時間較對照組早,證實與單純ICP比較,ICP合并HBV感染者ICP發(fā)病時間、分娩時間明顯提前,說明HBV感染與ICP發(fā)病有關。董青青等[6]通過回顧性分析8 225例孕婦病歷資料,發(fā)現(xiàn)8 225例孕婦中ICP發(fā)生率為1.4%,而HBV陽性組ICP發(fā)生率高達3.2%,證實HBV感染與ICP患病密切相關。HBV感染則屬嗜肝細胞病毒,多于肝細胞內存在,病毒會改變肝細胞免疫原性,引起機體自身免疫反應,導致正常肝細胞被攻擊,通常HBV感染者僅10%肝細胞正常。筆者認為,HBV感染會導致肝細胞壞死及膽管上皮細胞腫脹,干擾膽汁分泌、排泄,形成膽汁潴留,導致ICP發(fā)病提前,病情更重,影響分娩時間。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分娩前及分娩1周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甘膽酸、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HBV感染會加重ICP患者肝功能損害程度。張麗娟等[7]也認為ICP患者合并HBV感染會促使期肝功能損害進一步加重。而ICP患者肝功能受損程度往往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多因孕期會分泌大量激素,經肝臟代謝,而胎兒代謝也通過母體肝臟完成,上述因素均會加重母體肝臟負擔;而HBV感染會促使肝細胞壞死,導致機體出現(xiàn)炎癥性反應,且患者呈高新陳代謝率狀態(tài),大量營養(yǎng)物質被消耗,病毒復制,則進一步加重肝功能損傷。
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后出血、剖宮產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與單純ICP比較,ICP合并HBV感染者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后出血、剖宮產發(fā)生率明顯增高,這與高翔等[8]研究結論相似。ICP患者往往存在自發(fā)性早產,多因其類固醇激素代謝增加了體內雌二醇含量,導致子宮平滑肌對縮宮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基于膽汁酸作用下前列腺素釋放增加,引起宮縮,最終出現(xiàn)早產;而HBV感染會刺激ICP患者妊娠期大量雌激素在肝臟的代謝,導致雌激素分泌過多,子宮對內源性催產素敏感性增加,再加上肝損害加重情況下影響胎盤正常供血,導致胎兒供血供氧不足,最終誘發(fā)早產。而一旦出現(xiàn)ICP,患者機體內脂溶性維生素K吸收明顯減少,往往存在凝血功能異常情況,產后出血發(fā)生率明顯增加;而HBV感染會干擾患者肝臟凝血因子合成,增加產后出血可能。另外,HBV感染會引起胎盤血管病變,導致血管管腔狹窄,進一步增大了血管外周阻力,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壓升高、血液濃縮、水腫,最終會誘發(f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紤]到合并HBV感染者母嬰并發(fā)癥(如新生兒窒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發(fā)生風險較高,因此臨床醫(yī)生往往通過改變分娩方式避免上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導致合并HBV感染者剖宮產率較單純ICP患者高。有報道稱HBV病毒會刺激胎盤,使其功能減退,基于ICP病理生理變化前提下加重胎兒缺氧,導致新生兒窒息、低體重兒發(fā)生風險增加[9]。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低體重兒、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及新生兒體質量、Apgar評分較對照組無明顯變化,這與上述報道存在一定偏差,可能與樣本量偏小等因素有關,有待今后深入調查研究。
綜上,HBV感染會影響ICP患者妊娠結局,導致分娩提前、肝功能損害嚴重及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產后出血、剖宮產發(fā)生風險增加,臨床上應重視HBV血清學檢測。但本文由于樣本量偏小,未涉及腫瘤壞死因子 -α、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12等指標,故今后仍需開展大樣本、多中心對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