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珊珊 周鴻科 劉靜雯 吳小婷
患者,男性,25歲。因“排柏油樣便1 d,嘔血3次”入院。1 d前排黑便約3次,每次量少,5 h前出現上腹痛并嘔吐血性胃內容物3次,每次約200 mL,到當地醫院急診就診,查腹部CT提示膽囊腫大,后轉我科。否認肝炎、消化性潰瘍、家族類似病史。體格檢查:上腹部可觸及一囊性包塊,大小約為10 cm×5 cm,質韌,有觸痛。實驗室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74 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79 U/L,γ-谷胺酰轉移酶:421 U/L,堿性磷酸酶:277 U/L,血清白蛋白:27.5 g/L,總膽紅素:68.3 μmol/L,結合膽紅素:54.1 μmol/L,間接膽紅素:14.2 μmol/L;白細胞計數:8.87×109/L,血紅蛋白:88.6 g/L;糖類抗原199:289.69 U/L,癌胚抗原:1.15 ng/mL,甲胎蛋白:2.22 ng/mL;乙肝、丙肝血清標志物未見異常。
診療經過:入院予止血、抑酸等治療后患者仍有活動性出血,胃鏡:1.食管靜脈曲張Ⅱ度 2.胃底靜脈曲張Ⅲ度 3.幽門管對吻潰瘍。上腹部CT:1.肝內外膽管、膽囊擴張2.膽囊泥沙樣結石(圖1)。為暫時解除膽道壓力,行彩超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PTCD),持續引流膽汁共約24 240 mL;行膽道造影提示膽管下段梗阻,肝內膽管軟藤樣擴張,膽總管擴張(上段最寬約3.1 cm),膽囊明顯擴張(最寬約4.6 cm),膽囊內充盈缺損(圖2)。診斷考慮膽管擴張癥,轉外科行“膽總管囊腫切除+膽囊切除+膽腸吻合術+肝組織活檢”,病理示:(膽囊)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總管)鏡下見膽總管擴張,黏膜慢性炎癥;(肝組織)鏡下見大部分肝細胞水樣變性,可見點狀壞死,間質大量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互相連接,將肝組織分割成大小不一小結節(假小葉),大量慢性炎細胞浸潤,符合結節性肝硬化(圖3)。術后患者癥狀改善,復查各項指標好轉后出院。

A:擴張的肝內膽管(→所示);B:擴張的肝外膽管(→所示)
圖1肝內外擴張膽管CT增強掃描表現
討論膽管擴張癥(biliary dilatation,BD)主要表現為肝外膽管和(或)肝內膽管的單發或多發性局部擴張,是臨床上較為少見的一種膽道疾病,發生率約為1:100,000至1:150,000[1-4]。

肝內膽管軟藤樣擴張,膽囊及膽總管擴張
圖2擴張的肝內外膽管膽道造影表現

可見假小葉形成,大量慢性炎細胞浸潤
圖3肝硬化鏡下病理表現 (HE染色 40×)
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是Todani分型,將BD分為Ⅰ-Ⅴ型[5]。Ⅰ型為膽總管擴張;Ⅱ型膽總管憩室樣擴張;Ⅲ型膽總管末端囊腫;Ⅳ型膽管多發性擴張,分為2個亞型:Ⅳa型:肝內外膽管多發性囊狀擴張,Ⅳb型:僅肝外膽管多發性囊狀擴張;Ⅴ型為肝內膽管單發或多發性囊狀擴張,又稱為Caroli病。其中Ⅰ型70%~90%,Ⅱ型2%~5%,Ⅲ型4%,Ⅳ型10%~20%,Ⅴ型占1%[4]。BD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被廣泛接受的機制為胰膽管合流異常。三大臨床表現為腹痛、腹上區包塊及黃疸,三者同時出現者較少,發生率為20%~30%。并且可發生膽道結石、膽管炎、胰腺炎、膽道癌變、肝硬化、自發性囊腫破裂等并發癥。最嚴重的是膽道惡性腫瘤,發生率遠遠高于正常人群,且隨年齡增大而遞增[1,6]。本例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表現,既往無肝病及潰瘍等病史,并出現黃疸及腹上區包塊,結合CT、膽道造影等檢查,可發現膽總管及肝內膽管均明顯擴張,并且可排除由于膽管結石、狹窄或腫瘤導致的繼發性膽管擴張,BD診斷基本明確,根據Todani分型,分類上屬Ⅳa型。術后病理提示存在結節性肝硬化。
成人膽管擴張癥,臨床表現多為黃疸、包塊、腹痛等,或無臨床癥狀經影像學發現,并發癥肝硬化多為病理證實。以上消化道出血為成人BD首發表現者少見,且多見于Caroli病II型,出現于IV型者較為少見。Caroli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按組織結構分為兩型:單純型 ( I 型 ) 和門靜脈周圍纖維化型 ( II型 ) 。其中II型伴有先天性肝臟纖維化,臨床主要可表現為門靜脈高壓、 肝脾腫大及上消化道出血。本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1.BD患者易發生反復膽道感染及結石,加重肝內膽管梗阻,使肝細胞腫脹、壞死,肝內纖維組織增生以至繼發膽汁性肝硬化,最后致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 門靜脈與膽總管的分支同處于一個Glisson鞘內,膽管擴張、增生及肝組織纖維增生會壓迫壓力較低的門靜脈分支,致使門靜脈壓力增高[7-8]。
鑒于BD患者有膽管癌變可能,一旦確診,應盡早行外科手術治療。近年,董家鴻等[9]學者提出董氏分型對臨床治療決策及手術方式選擇更有指導意義。外科手術方式與分型密切相關,對于Todani IVa型,手術方式選擇為膽囊切除、肝門部擴張膽管/受累肝段切除、肝外病變膽管切除及膽管空腸吻合術[1,4,10]。本例患者經外科手術“擴張膽管切除+膽囊切除+膽腸吻合術膽道重建”好轉后出院。但BD行手術治療后會出現吻合口或胃腸道出血、胰腺炎、膽管炎、膽道癌變等一系列并發癥,故需對術后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及監測[3-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