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Issues of Corporate Business Model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Shared Economy in China:
Take DiDi Chuxing as an Example
ZHANG Xu-wen
摘要:21世紀經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共享經濟成為熱門商業模式,在我國發展迅猛且前景廣闊。共享經濟是一種通過現代科技搭建共享平臺,整合供給方和需求方的資源以達到實現物品使用權共享的目的。許多行業都已成功地將其運用到實踐當中,國內外出現大量優秀的共享經濟型企業。交通出行行業作為我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較大的領域,對我國共享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具有一定的參考性,選取滴滴出行為共享出行領域的代表作為分析對象,以此探討共享經濟給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建議及啟示。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sharing economy has become a popular business model, which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in China. Sharing economy is a kind of sharing platform throug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supply side and demand sid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haring the right to use goods.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ed economy, many industries have successfully applied it to practice, an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shared economy enterprises have appeared at home and abroad. As an area with large scale of shared economic transactions in China,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has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odel of shar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of DiDi Chuxing as the analysis object in the field of shared travel, and probes into the suggestions and enlightenment of sharing economy to the innovation of business model.
關鍵詞: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滴滴出行。
Key words: sharing economy;business model;DiDi Chuxing
中圖分類號:F49?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2-0007-03
0? 引言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共享經濟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在全球范圍內被消費者所熟知和認可,消費者逐漸通過共享經濟來許多日常衣食住行等各種需求。共享經濟在“互聯網+”的時代成為了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型經濟模式。 國內外企業中也出現了大量的優秀成功案例,如美國的Uber,國內滴滴出行、摩拜單車、OFO小黃車等。本文選取滴滴出行為代表案例,回顧其發展歷程以及商業模式的成功轉型運用,總結出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應具備構建網絡平臺、 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服務、建立與客戶的信任機制、了解市場供需并進行匹配等的基本特征。
1? 文獻綜述
1.1 國內文獻綜述
牟煥森等(2013)研究比較了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的商業模式,提出前者比后者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屈麗麗(2015)提出,信用資本市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和渠道。楊帥(2016)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共享經濟的形成原因。最終得出消費觀念是共享經濟形成的主觀動機,網絡技術是重要的背景,信任機制是決定性影響,全球經濟危機等社會環境提供了市場需求。邵洪波、王詩桪(2017)認為共享經濟改變了企業價值創造的方式,研究表明相比較傳統經濟而言,共享經濟的資源配置效應和資源開發效應使得企業的價值創造在該商業模式中得到了提升。
1.2 國外文獻綜述
Sorescu(2011)認為商業模式創新受到內部驅動因素(例如,操作交付問題)和外部驅動(例如,客戶響應性)的廣泛影響。這些研究間接或直接地表明了公司級別的能力在驅動商業模式創新中的作用。Mezger(2014)提出商業模式創新是一種有助于創造價值的能力,還是一種與他人不同的能力。Andreini和Bettinelli(2017)指出商業模式由許多組件組成且是使公司創造價值的主導邏輯或基本原理。企業若想長期存續經營,就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的變動,調整現有商業模式。
3.1.3 技術的支持
信息和通信技術在現代的快速發展為企業帶來機遇,信息大量交匯,網絡平臺的發展從各方面促進經濟的增長,使得人們可以合理充分的利用資源,在盡可能減少成本的情況下個人與企業實現共贏。
3.2 共享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
3.2.1 易滋生壟斷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流為企業創造價值。共享型企業的用戶匹配和個性化服務,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還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顧客數量規模和交易數量頻次的提高,反之也擴充了大數據系統,最終還是服務與消費者相互促進、互為共生。然而以滴滴出行為例,在迅速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之后,作為市場領先者的代表,企業可以利用前期積累的的數據優勢,有意識的形成壟斷局面。在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新進入者中,滴滴出行很可能會在競爭中利用自身優勢形成寡頭壟斷市場。所以共享商業模式的發展前景中壟斷和反壟斷也是重中之重。
3.2.2 淘汰率高
共享商業模式的另一顯著缺陷是在這種模式運營下的行業容易引發高淘汰率,因為產品服務等在該商業模式下模仿性較強,極易導致激烈的行業競爭。滴滴出行成功收購優步不但證明了該商業模式具有高淘汰率,也證明了共享經濟下容易形成壟斷市場。
3.2.3 社會管理成本高
共享商業模式發展尚在初期階段,因此政府監管工作某些方面尚存在滯后,應對突發狀況的處置機制不完善,行業準入許可條件較難把控等問題。所以政府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需要保持對市場的高度靈敏,有針對性的制定出應對共享商業模式的法律法規與制度,為打造良好健康的市場提供政策上的保障。但政府過度干預市場也會造成市場經濟的混亂,所以政府在管理時需要慎重權衡,并且政府的監管成本也大大增加。
共享平臺安全也難以杜絕。審核制度的不完善、用戶素質等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帶來難以預估的后果。例如滴滴快車運營的過程中,由于對司機的篩選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條例,導致注冊成功的司機個人素質良莠不齊,難以監管,平臺也疏忽了擬定完善的考核標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可能會讓部分黑車“合法化”,為乘客埋下安全隱患。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車輛的督查,嚴格管治,對查獲的不合格的司機并車輛給予扣押、罰款或扣分等,這些都會帶來社會管理成本的上升。
4? 結論與啟示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掀起的信息革命中,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其投資特點和發展路徑,各方面與傳統經濟型企業都有較大的差異。企業想要在這種新型商業模式中長久生存發展下去,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不斷做出改進。
4.1 確保服務水平
企業維持顧客群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確保服務水平,不斷根據用戶反饋和結合實際管理,積極改進問題;成立相關專門的組織機構,認真推行實施相關規定;注重對管理人才的培養,為公司未來的發展不斷儲蓄后備軍。企業還應將提供高質量全面的個性化服務作為長遠目標。消費者已不滿足于過去無差別標準化的服務,共享經濟更應關注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并將其作為共享經濟商業模式所應具備的重要優勢。
4.2 優化升級商業模式
比如對于滴滴出行來說,結合企業現有商業模式,可進一步將目標消費群體劃分為不同的消費層次,針對不同年齡、性別、消費水平、用車習慣及用途等細化出專門性的平臺。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例如娛樂、餐飲、旅游等行業,提供相關服務。進一步的,可以構建社區平臺,組建綠色出行、汽車愛好俱樂部等,搭建價值平臺,擴大市場范圍。
4.3 加強監管,認真履行職責
從宏觀角度來看,監管創新面臨著不斷的挑戰,在共享商業模式下,政府亟需建立完善的共享經濟社會信用體系,促進共享商業模式和傳統商業模式的相互學習借鑒推動融合發展,密切監管以避免惡性競爭的發生。盡快解決共享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監管、社會責任等宏觀方面的問題,為其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對于企業自身來說,要嚴格履行社會責任,遵守行業規則,將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積極配合政府工作,接受監管。另外也要明確企業與消費者的權利與責任,始終嚴格依照法律法規,以提供高標準高質量的服務為企業長期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牟煥森,肖雪,寧連舉.協同消費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探求,2013(1):51-56.
[2]楊帥.共享經濟類型、要素與影響:文獻研究的視角[J].產業經濟評論,2016(3):35-45.
[3]邵洪波,王詩桪.探求國企商業模式創新之道——國企上市公司“商業模式創新50強”案例評價[J].現代國企研究,2014(12):38-55.
[4]于曉東,劉榮,陳浩.共享經濟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探索:以滴滴出行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6):6-11,54.
[5]鄭志來.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3):32-36.
[6]馬強.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瓶頸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20-24.
[7]張婉露.互聯網平臺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滴滴出行的案例分析[J].價值工程,2019,38(06):38-41.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基于共享經濟的滴滴出行商業模式改進研究”(ACYC2018202)。
作者簡介:張旭文(1996-),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