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擁軍

【摘要】 目的 探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降低患者癲癇發作和意外傷害的效果。方法 80例癲癇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癲癇發作情況及發作次數, 意外傷害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癲癇發作率10.00%低于對照組的42.50%, 發作次數(0.16±0.09)次少于對照組的(0.41±0.18)次,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意外傷害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 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癲癇發作和意外傷害發生率,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干預;癲癇發作;意外傷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115
癲癇(epilepsy)是一種由于大腦神經元驟然異常發電所致的大腦短暫性功能障礙疾病, 根據其致病因素可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兩種癥型[1]。該疾病會反復發作, 但70%患者經藥物治療后病情可得到控制, 50%~60%患者在持續用藥2~5年后可痊愈。在治療期間, 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應加強護理干預來降低癲癇發作率, 降低意外傷害的發生率。此次試驗旨在探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降低患者癲癇發作和意外傷害的作用, 具體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癲癇患者, 均知情簽署相關醫護同意書, 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中, 男23例, 女17例;年齡21~54歲, 平均年齡(38.52±6.17)歲;疾病分布情況:復雜發作16例, 強直性發作12例, 簡單發作8例, 強直陣攣發作4例。觀察組中, 男22例, 女18例;年齡22~53歲, 平均年齡(38.73±6.04)歲;疾病分布情況:復雜發作16例, 強直性發作13例, 簡單發作8例, 強直陣攣發作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取基礎護理方法, 以神經內科常規護理流程執行相對應的護理工作。
1. 2. 2 觀察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 在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態、吞咽功能, 評估其癲癇發作、發生意外傷害的風險的條件下, 進一步對于焦慮躁動、神志不清等高危患者, 強化監測, 具體方案如下。
1. 2. 2. 1 心理護理干預 癲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沮喪、自卑、愧疚等負性情緒, 護理人員應該積極主動地與患者溝通,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 認真傾聽患者的憂慮與煩惱, 及時疏導其負性情緒, 認同感低的患者, 多予以夸贊、肯定、鼓勵, 對于焦慮患者, 予以安撫, 讓家屬多陪伴、關心患者, 減少其孤獨感, 介紹成功治療案例, 幫助其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
1. 2. 2. 2 高危因素監測 明確引發癲癇發作及意外傷害的高危因素, 比如發熱、便秘、精神緊張、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水電解質紊亂, 護理人員應加強上述體征及癥狀的預測, 告知家屬在出現上述情況時及時反饋給醫生, 一旦發病, 讓患者平臥, 頭部偏向一側, 解開褲帶及衣領, 牙齒間墊上毛巾, 以防自傷。
1. 2. 2. 3 環境護理干預 病房定期清掃消毒, 多開窗通風, 合理調控室內溫度、濕度及光線, 創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 物品擺放整齊, 確保沒有可疑危險物品, 設置防跌倒、請勿大聲喧嘩的警示語, 必要時對患者采取約束性措施。
1. 2. 2. 4 藥物護理 告知患者用藥方案, 給藥時介紹藥物名稱、作用、注意事項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囑咐患者遵醫囑用藥, 把握好用藥的時間、劑量及次數, 告知患者合理用藥對于病情的影響, 不得擅自增減劑量, 避免遺漏或忘記服藥[2]。
1. 2. 2. 5 生活起居護理 患者飲食宜清淡, 多食用高蛋白、低糖低脂肪食物, 多食新鮮瓜果蔬菜, 忌食生冷、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臥床靜養, 保證充足的睡眠, 注意防寒保暖, 忌過勞, 適當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放松身心, 鍛煉身體, 增強抵抗力。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癲癇發作情況及發作次數。比較兩組患者意外傷害發生情況, 包括唇面部咬傷、頭皮下血腫、跌倒墜床、軟組織挫傷、骨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癲癇發作及發作次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癲癇發作率10.00%低于對照組的42.50%, 發作次數(0.16±0.09)次少于對照組的(0.41±0.18)次,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意外傷害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唇面部咬傷1例(2.50%), 跌倒墜床1例(2.50%), 意外傷害發生率為5.00%;對照組發生唇面部咬傷3例(7.50%), 頭皮下血腫2例(5.00%), 跌倒墜床2例(5.00%), 軟組織挫傷1例(2.50%), 骨折1例(2.50%), 意外傷害發生率為22.50%。觀察組意外傷害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 P<0.05)。
3 討論
預見性護理干預是一種通過高危因素分析、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對癥護理方案, 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的護理方案[3, 4]。癲癇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病情不穩定, 癲癇發作風險高, 而且受到疾病影響, 容易發生自傷、跌倒等意外傷害, 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應加強對上述事件的預見性護理, 即:針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 并加強對相關高危因素的監測, 進一步加強環境、用藥、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護理干預, 疏導患者的消極心理, 做好預警預防措施的方式, 來降低癲癇發作及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5]。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 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癲癇發作率10.00%低于對照組的42.50%, 發作次數(0.16±0.09)次少于對照組的(0.41±0.18)次,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唇面部咬傷1例(2.50%), 跌倒墜床1例(2.50%), 意外傷害發生率為5.00%;對照組發生唇面部咬傷3例(7.50%), 頭皮下血腫2例(5.00%), 跌倒墜床2例(5.00%), 軟組織挫傷1例(2.50%), 骨折1例(2.50%), 意外傷害發生率為22.50%。觀察組意外傷害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 P<0.05)。
綜上所述, 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癲癇發作和意外傷害發生率,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曉培. 音樂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部分性癲癇術后患兒智商改善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臨床研究, 2019, 27(3):159-160.
[2] 李賽玉, 林秀孟. 系統性整體護理在老年癲癇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其康復有效率影響觀察.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9, 10(2):69-70.
[3] 李淑玲, 唐霞珠, 熊媛媛. 多元化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病人生活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全科護理, 2018, 16(35):4449-4450.
[4] 韓玉蘭. 對癲癇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對其不良情緒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 當代醫藥論叢, 2018, 16(21):242-243.
[5] 朱華鳳, 雷幼蓉, 張琦. 預見性護理對癲癇持續狀態患者認知功能、焦慮抑郁及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 貴州醫藥, 2017, 41(9):1002-1003.
[收稿日期: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