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脫貧過程中,語言發揮著重大作用。語言能力高低往往影響就業機會多少和收入水平高低。貧困群眾只有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會說、會寫、會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才有可能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和勞動收益,進而實現脫貧致富。
近年來,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羅城)把“語言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將語言文字工作與脫貧攻堅工作同規劃、同落實、同考核,著力推進精準培訓工程、經典誦讀工程、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工程“三大工程”,不斷消除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語言障礙,以語言攻堅助推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
羅城積極開展“推普進鄉鎮”活動,對所有行政村青壯年農民進行“人人通”推普脫貧培訓,將《普通話1000句》集體學習納入各村屯日常會議議程,組織村民利用廣西語言文字網等平臺自主學習普通話,受益群眾達4 000余人次,同時借助就業培訓機構等社會力量,對不具備普通話溝通能力的外出務工人員、貧困群眾進行培訓,為深度貧困地區勞動力提供精準就業服務。
羅城通過廣泛組織開展全民讀經典、漢字聽寫、演講比賽等活動,將提升群眾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融入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并成立縣級規范用字督查組,強化公文材料、城鄉主要街道及社會用字規范,營造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范漢字的良好氛圍,助力推動經濟社會提速發展。
目前,羅城全縣貧困人口普通話普及率達79.82%,90.47%的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具備普通話交流能力。2014年以來,該縣年均有2.3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外出轉移就業,累計有9萬人、31個貧困村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3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