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

1.受閱的戰旗方隊。2.受閱的火箭軍方隊。3.受閱的維和部隊方隊。
“戰旗紅”“導彈綠”“維和藍”“多彩色”……如果將10月1日的閱兵場比作一塊畫布,這些中國軍隊描繪出的繽紛色彩則映射出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歷程。
戰旗中的紅色基因
戰旗方隊行駛在裝備方隊的最前面,100面代表榮譽功勛部隊的戰旗迎風飄揚,成為閱兵場中的醒目亮色。
戰旗方隊展示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榮譽功勛部隊的戰旗,增強閱兵活動的歷史縱深感、厚重感。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對榮譽功勛部隊的始終銘記、對優良傳統作風的接續傳承。這是紅色基因傳承接續的有力體現。
方隊中的“導彈綠”
身著墨綠色軍裝,受閱的火箭軍方隊走過天安門廣場。作為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首次以戰略軍種名義亮相國慶閱兵。
作為代表改革強軍中成立的新軍種,“導彈綠”的背后是中國本輪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成果。進入新時代。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需求,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著力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邁出了強軍興軍歷史性步伐。
守護和平的“維和藍”
維和部隊方隊作為最后一個受閱的徒步方隊閃亮登場。頭上藍色的貝雷帽、胸前藍色的絲巾、臂膀上藍色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臂童,“維和藍”是這支“中國藍盔方隊”的亮麗色彩。
從1990年起,中國軍隊先后參加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4萬余人次,有13名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目前,中國有2500余名官兵在聯合國7個任務區和聯合國總部執行維和任務,被聯合國譽為“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
此次閱兵是維和部隊方隊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參與組建方隊的部隊大多執行過國際維和任務,官兵足跡遍布利比里亞、馬里、剛果(金)、黎巴嫩、蘇丹和南蘇丹。
“多彩”中的能力體現
橄欖綠、天空藍、浪花白……當戰略支援部隊方隊接受檢閱時,身著不同軍兵種服裝的官兵通過天安門廣場,匯成當天閱兵活動中的“多彩”色。
“聯合”是此次閱兵的關鍵詞之一。無論是成立閱兵聯合指揮部、由相關軍兵種聯合編組多個徒步方隊,還是統籌各軍兵種作戰力量運用編組裝備方隊、根據空中聯合行動樣式編組多個空中梯隊,抑或是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主實施聯合保障,此次閱兵的各方面、各環節都注重、體現、實現了聯合。
聯合作戰是現代戰爭的基本作戰形式,實現軍兵種聯合、提升聯合作戰能力是中國軍隊改革強軍的主要發展方向。據此而觀,中國軍隊改革調整后的聯戰、聯訓、聯倮能力在此次閱兵中得以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