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金 莊俊朗

國慶70周年閱兵編為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余架、裝備580臺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裝備最強的一次。即使裝備日新月異,但對閱兵籌劃的嚴密、受閱官兵訓練的努力,卻是一以貫之。
據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參謀長譚民介紹,閱兵部隊人員除了政治立場堅定、思想道德純潔、組織紀律性強之外。軍事素質也要過硬,能熟練使用手中武器裝備,技術熟練,汽車駕駛人員安全駕車三萬公里以上;坦克駕駛員專業技術等級達到一級以上。飛行人員完成相應資格訓練,總飛行時間達到規定要求。身體條件必須良好,體型協調,反應敏捷。徒步方隊隊員,男性身高普遍在1.75米至1.85米之間;女性身高普遍在1.63米至1.75米之間,這是常規標準,也有個別官兵超出這一標準。
譚民說,這次閱兵,受閱人員年齡范圍跨度較大,有20歲左右的青年官兵,也有60多歲的高級指揮員,幾代官兵同場受閱。生動反映出人民軍隊優良傳統、紅色基因的傳承,反映出全軍將士對強國強軍偉大事業的共同追求。
“閱兵在正式展開之前都是嚴格保密的,參閱官兵只會收到參與某一代號的通知。”曾在2015年“抗戰勝利日閱兵”中擔負閱兵村保障任務的某師政委李洪介紹,“閱兵的人員組成同樣經過仔細考量。”閱兵領導小組會根據各個軍兵種的特色和歷史進行人員抽調,原則是保證各個軍兵種的全面性。
通過篩選的受閱士兵,會先在各自的單位進行基本科目的訓練,歷時三個月,訓練相對集中和封閉。“此舉主要是考慮訓練的不確定性,有人會倒下,也有人被淘汰。”李洪說。三個月的訓練結束后,士兵們會進入閱兵村進行集中訓練,一切由閱兵聯合指揮部負責。
閱兵訓練比普通訓練標準更高、要求更嚴。40秒不眨眼,軍姿1小時不晃動、2小時不變形,長達3小時軍姿耐力練習。還有每天將近1000次拍槍和呼號發聲練習,這些都是常態訓練。“由于訓練量大,隊員們每天都要吃5頓飯補充能量,也就是靠著這3頓正餐和2頓間餐維持體力”。
李洪介紹,女兵方隊的訓練和男兵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會對她們增加微笑和禮儀的特殊訓練,閱兵聯合指揮部從人民大會堂請來禮儀儀態方面的專家,專門對其進行培訓。女兵們在上場前會化淡妝,有些女兵為了呈現更好的形象,還會在臉上涂粉底以提亮氣色。
一般來說,徒步方隊和地面裝備方隊都在閱兵村訓練,而空中方隊則在天津、河北和山東等地訓練。李洪介紹稱,“空中方隊進入到天安門廣場,至少要有半個小時進行空中重新編隊。在空中要有高度和方位的調整,因此不能距北京過近。”
大閱兵要獲得成功,民眾和地方政府的配合也至關重要,警民聯防和軍地協同。共同確保了閱兵的順利進行。
為了確保安全,閱兵前幾個月,所有外地牌照的車輛在進入北京高速路口前,都需要提前在所在省份辦理進京牌照。在通過入口時,私家車司機需要下車打開后備箱,供相關部門檢查。沒有任務的軍用車輛。進入到核心地帶都需擁有特別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