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一、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內涵
創造性思維是學生主動地、獨創地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俗話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創造性思維從屬于創造性思維,數學創造性思維的特征包括:獨創性(創造精神)、深刻性(發現本質)、廣闊性(拓寬思路)、靈活性等,尤其是以下幾種思維,對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指人腦在思考問題時,能夠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識、經驗等邏輯規則的限制,根據某些特定的意向,從整體上對教學對象做敏銳的想象、迅速的判斷并能夠掌握問題的實質。例如在沒有學習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前提下,讓學生求出未知數的值,學生立刻就能猜出,這種猜想是建立在對整個問題的理解之上的,可以借助邏輯思維的嚴格證明來驗證直覺思維所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2.發散思維
我們把從同一材料中尋求答案時大腦中產生不同的思維的過程稱為發散思維。在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多向性思維主要以解決問題為主,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多個方位進行聯想、多種層次進行探索、多種途徑進行獲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是利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方式。例如:在學習用方程解決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時,有些學生喜歡用方程去直觀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些學生則更加傾向去用算數方法,所以要學會鼓勵喜歡一題多解的學生。
3.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們根據現有的事物在自己的頭腦中創建新事物的能力。例如,在傳授《認識“>”“<”“=”》時,學生會自主觀察和想象出“>”“<”的開口像一個嘴巴,這時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加強他們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
想象力是創造的基礎和來源,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造。讓學生學習、觀察、想象,重新組合知識點,創建熟悉的數學模型,通過想象力來促進“建模”有助于實現創造力。
二、小學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數學教育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較低,學習中死記硬背、墨守成規的現象愈發嚴重,只能解決與例題題型相一致的題目,若題目稍作改變,學生就沒法應對,這一不良傾向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在新的教改中特別指出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一)學校的角度
1.營造適宜的創造性環境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合適的創造性環境。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學校也應該營造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而不是反復考試,過分注重孩子知識點的掌握,一味地迎合考試制度,忽視了思維的培養。
2.開展創造性思維的活動
學校應該開設各類有助于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活動,例如開放不同種類的創造性社團,比如小小科學家、造物粒子等,多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同時提倡學生大膽創新,自主創設他們心中的社團活動。
(二)教師的角度
1.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傳統教學中,我們總習慣性地認為只有教師講得越多、越細,學生學得就越快、越好,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只會增加學生思維的惰性。如在教“三角形面積”時,教師的習慣是自己在黑板上邊板演邊講解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這種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變得狹窄,因為在以教師為主的課堂中,學生認為他們不需要自己動腦,只需要在解答問題的時候思考即可,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探究,就似是而非地“知道了”,其實僅僅是一知半解,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并不強。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當做到:學生有能力自主完成的,教師不做出任何提示;學生能夠獨立自主操作的,教師不去示范。將學習的主體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教師要確確實實地相信自己的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生充滿自信,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相信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數學知識。對于學生的要求不能完全相同,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做到“舉一反三”,甚至是可以做到“反四”,中等的學生要求能夠做到“舉一反一”“舉一反二”,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求把“一”舉好就行了,掌握好最基礎的知識。
3.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倡導學生的創新精神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分析和比較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在教“圓柱的體積”這一節時,利用動畫將圓柱體變成一個與圓柱等底等高的長方體,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動畫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只需要稍微講解一番,學生便能較好地掌握知識點。通過借助多媒體,學生可以掌握問題的本質,同時也可以認識更多新事物,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學生自身學習的角度
1.明白主動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一個是“我想學習”,另一個是“要我學習”,兩者的學習效果是大相徑庭的。表面上有些人學習十分活躍,但這種“活躍”并非自愿,而是由外部壓力造成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自身對學習感興趣才能促進學習。
2.養成善于提問的習慣
小學生要從小培養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問題的發現過程中包括一些智力因素,包括觀察、好奇、詢問等等。小學生需要保護好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當自己對某事物產生好奇,自己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善于發現不同的解決思路,當自己腦海中產生新的想法時,不能一味地自我否定,要學會自主探究和證明自己的想法正確與否,也可以找教師或是同學進行探討。
3.積極參加創造性活動
創造性活動特別需要想象力,想象力的培養與創造性活動密不可分,因此,小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例如學校里組織的一些數學競賽、創新大賽等,應當積極踴躍地參與,在參與中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想法,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我們應當在實踐中發現真理、檢驗真理,通過自己的親手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并在操作中逐步形成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