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培,徐喬梅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商貿管理系,重慶沙坪壩 401331)
高職教育在推動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就業,以及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019年初,《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已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重慶作為“一帶一路”戰略西部地區的開放前沿,是連接歐洲、亞太、東盟三大經濟圈的重要節點。為給“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技能人才,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重慶市在職業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2017年底,重慶市教委和市財政局組織遴選出15所優質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以期提高高職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推動重慶市高職院校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名單分別是: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質、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通過分析辦學績效,特別是基于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的辦學投入和產出績效的研究,能有效地估算優質校之間相對績效的高低。通過比較績效最優高職院校與績效非最優高職院校能找出哪些投入指標過多、產出指標不足。這將幫助績效非最優的高職院校尋找到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正確路徑,為高職院校的下一步發展找到改進空間并提供定量化的目標參考,從而提高重慶市高職院校整體辦學質量與管理水準。
采用DEA對國內高校研究的文章中,大部分集中在有關本科院校的研究。針對高職院校績效的研究則相對少見。2017年,高輝輝和李春紅運用DEA的CCR模型、BCC模型對廣東省70所高職院校的產學合作績效進行評價,按照院校性質類別、所處地理區域、辦學主體類型和示范建設級別進行分類,并找到了技術有效和接近技術有效的幾所高職院校,同時也為效率不高的院校提出了建議[1]。同年,李勝明運用相同的方法,就辦學績效評估了廣東省18所一流高職院校計劃立項單位,并增加了對松弛變量值的分析,發現該省有三分之一的高職院校為非DEA有效[2]。針對松弛變量的分析,能夠直觀的了解各DMU的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由于以上文章在時間維度上均集中于對DMU某一年的研究,故所得結果偶然因素增大。楊勁松于2018利用同樣DEA方法測算了2010年到2015年全國30個省高職院校的科研綜合效率,并在此基礎上運用tobit回歸方法找到了影響因素[3]。擴大研究年限有利于認清各DMU的綜合表現,運用回歸方法論證假設使全文更有說服力。
然而鮮有針對西部地區或重慶地區高職院校的研究。因此采用DEA測算重慶市15所優質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從2014年,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到2018年共五年的投入產出績效,了解各院校幾年來的整體表現,并重點分析重慶市高職校建設立項后的第一年,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有利于技能人才培養,有利于高職教育的發展,有利于重慶地區“一帶一路”建設。
DEA是一種測量多個決策單元效率的非參數方法,最早于1978年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提出。此后,DEA的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
CCR模型和BCC模型是DEA的兩個基本模型。BCC模型是Banker、Chames和Cooper在1984年對CCR模型的改進。CCR模型假設規模收益不變,可測量綜合技術效率。BCC模型假設規模收益可變,被用于測量純技術效率。綜合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的比值就是規模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方法中的CCR模型與BCC投入導向模型將被用于考查這15所優質高職院校的相對績效表現。
數據來源方面,參考高輝輝和李春紅(2017),李勝明(2017)以及龔冷西、陳恩倫和賈玲[4](2017)對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再結合重慶市15所優質高職院校的具體數據可得性,從各校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中提取出生師比、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畢業生就業率、初次就業月收入、母校滿意度等指標。由于各高職校極少發表外文期刊,因此以中國知網公布的論文發表數近似各院校論文發表數。投入指標主要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考核,具體指標包括生師比、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產出指標主要從人才培養質量的情況、社會滿意度以及院校科研情況方面考核,具體指標涵蓋畢業生就業率、初次就業月收入、母校滿意度、院校論文發表數。
借助軟件MaxDEA,測得在規模收益不變和規模收益可變狀態下,重慶市15所優質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在2014-2018年的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
技術效率方面,2014-2018年重慶市15所優質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重慶財經職業學院三所院校在過去五年技術效率的測量值均為1,一直保持綜合效率最佳的優勢,說明這3所院校充分利用了投入資源。其余院校表現不穩定。需注意的是,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5年的測量中,雖然其DEA總體測量值都維持在0.9以上的高分段,但在與各院校的比較中從未取得過DEA有效,說明在資源的管理、利用和轉化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規模收益可變應用于決策單元在面臨競爭或其他約束條件而無法以最佳規模運行的情況,在規模收益可變狀態下,有7所院校在過去五年的純技術效率均為1(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能夠充分有效利用所投入的資源,使產出效率最佳。剩余8所院校雖然并未達到DEA有效,但總體效率值較高。
通過對重慶市15所優質高職院校立項單位過去五年的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的分析可以得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表現異常優秀,無論在規模收益可變還是規模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其資源配置效率值一直維持在最優狀態。其余院校在技術效率和純技術效率方面的表現各有不足。如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激發教師團隊科研探索精神值得管理人員重視。
2018年是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立項后的第一年,對這15所立項單位在2018年辦學績效的重點考查,有利于及早發現問題,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為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提供糾偏措施。調查發現2018年這15所院校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以及規模效率普遍高于0.8,說明立項建設單位的整體投入產出績效高,而且其中有8所院校的規模效率全為1,為DEA有效。同時,其余7所院校在2018年的投入產出的規模效率未能達到最優,為非DEA有效。在7所非DEA有效院校中,有3所院校的規模報酬處于遞增階段(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應該增加投入,擴大規模。另4所院校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應該減少投入,要充分利用已投入的資源,提高產出效率。
考查松弛變量可以幫助7所非DEA有效的院校更好地利用投入、產出資源,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下表列出每個投入和產出指標的松弛變量值。
在投入方面,生師比和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配置合理,并且對教學科研投入費用的利用比較科學。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在6所院校中均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擁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在院校的發展上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多做貢獻。在產出方面,學生初次就業率、對母校滿意度,以及教師的科研論文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以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要實現DEA有效,在投入方面,該校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應該減少5.68%,在產出方面,畢業生就業率應該提高19.31%,發表論文篇數與處于模型前沿面上的高校還有215篇的差距。

表一 2018年非DEA有效的8所高職院校投入產出指標的松弛變量值
通過測評重慶市15所優質高職院自“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的投入產出績效可以得知,各立項建設單位的效率總體較高,均在0.85以上,部分院校的效率在五年的評比中一直保持DEA有效,如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由于2018年是重慶優質高職院校項目的開局之年,重點研究后發現,近一半的院校在當年為非DEA有效,其中4所院校規模收益遞減,存在資源浪費,需要減少投入整合現有資源。另外3所院校規模收益遞增,產出值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可以適當擴大投入規模,以獲得更高比例的產出。
針對以上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提升雙師型教師的利用率,鼓勵雙師型教師以教學為重心,最大限度的將自身技能傳授給學生。引入競爭和淘汰機制,對在教學能力和效果上表現不突出的雙師型教師,要及時篩選和淘汰,保證雙師隊伍人盡其才。
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首先,各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做到市場化,要積極做好市場調研,調整現有專業設置,增加新專業,淘汰夕陽專業。其次,高職教育也要緊跟時代步伐,轉變觀念,要培養高水平化的專業技能人才。最后,針對“一帶一路”建設對人才的要求,高職教育也要加快國際化水平,嘗試與更多國外機構和職業院校建立合作。
針對結果中顯示的高職院校教師科研成果不足的情況,院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并在經費上給與補助。另一方面可以組建科研團隊,以老帶新,以老助新。其次,高職院校要提供更多政策性激勵措施,提高科研獎勵待遇,營造積極的學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