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顯勇,胡 浩,王京莉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重慶 400065)
黨的19大以來,黨和國家繼續高度重視鄉村教育。2018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教師隊伍改革建設的意見》、《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文件,明確提出要繼續深入關注鄉村教師的培養問題,拓寬鄉村教師的教師職業發展道路,加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不斷為鄉村教師隊伍補充新鮮血液。
目前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全科教師已經成為小學基礎教育的主體力量,自2013開始,“小學全科教師”在中國教育界也備受青睞,得到了蓬勃發展,包括東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等諸多師范院校紛紛開設了小學全科教師本科專業。全國諸多省份的教育部門也順勢而為,以“兩免一補”的優勢舉措聯合各師范高等院校共育“小學全科教育”免費師范生,這些師范生一畢業就進入到了鄉村地區第一線,極大地緩解了我國偏遠鄉村小學教師配置方面的不平衡現狀,完善了教師資源配置體系,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為農村補充全科型的小學教師,從整體上提升小學教育的水平。截止目前,我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自2017年畢業以來,他(她)們回到各自定向區縣的基礎教育一線參加工作已有兩年。
為了解目前重慶市首屆全科教師的工作現狀,對他們的職業認同狀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找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筆者于2019年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13級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畢業生為樣本對重慶市首屆全科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認同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
本次調研的對象為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13屆小學全科教師為例)發出問卷250份,收回有效問卷217份。

填寫人數26 34 37 24 38 34 24 217重慶首屆小學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13屆小學教育全科教師為例)問卷填寫情況定向區縣豐都縣云陽縣彭水縣梁平縣開州區奉節縣黔江區總計區縣總人數30 40 40 30 40 40 30 250
本次調研時間為:2019.7.5—2019.8.20,調研地點為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13屆小學全科教師為例)定向任職區縣:豐都縣、云陽縣、開州區、梁平縣、奉節縣、彭水縣、黔江區以上7個區縣。調研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教學現狀,小學全科教師職業價值認同感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男女比例,就業區縣,戶籍所在地和任職學校類型三方面對被調查者進行基本情況的了解;
第二部分就任職學科類型,任職學科數量,任職職位與教學體驗四方面對調查者進行全科性在就業中發揮情況的了解;
第三部分就入學動機,區縣的全科教師建設,教師素養基礎,職業價值認可和職業未來期許五方面對被調查者進行職業價值歸屬感的了解。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了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在2019年7月5日到2019年8月20日這段時間里主要針對重慶首屆小學全科畢業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13屆小學全科教師為例)進行分區縣的實地訪談,其交談的主要內容緊繞著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專業的八大畢業要求(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綜合育人、學會反思和溝通合作)。以此來了解大部分畢業生目前的任職情況、工作狀況以及對于小學全科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其次是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重慶首屆小學全科畢業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13屆小學全科教師為例)職業認同的總體情況和差異性進行數據分析。
通過本次對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職業價值認同現狀調研,尤其是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后,得到以下結果:
(1)重慶市首屆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為例),女性占大多數為72%,男性為28%,男性教師數量有待增加。
(2)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為例),66.80%的人就業單位為鄉鎮中心校,28.10%的人就職單位為山村教學點(見圖1);55.60%的教師承擔了班主任工作(見圖2),45.80%的教師教授學科多達3門及以上,且多有一門為語、數、外等主科(見圖3)。全科教師們在教學工作中充分發揮了全科教師的全科性和一專多長的特色。

圖1

圖2

圖3
(3)重慶市各區縣對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為例)建設非常重視(見圖4),教師在區縣能夠很好地發揮自身才干,扎根基礎教育。76.80%的教師表達了扎根鄉村教育、教育兒童成長的意愿(見圖5),這表明全科教師具備扎根基礎教育奉獻鄉村的教育情懷,具備極強的職業價值歸屬感。他們認為全科教師自身應具備的特長包含:吃苦耐勞,甘于奉獻;一專多長,博聞通達;尊重兒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見圖6)。體現出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高尚品德和奉獻鄉村教育事業的決心。

圖4

圖5

圖6
(4)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為例)充分發揮了全科性,深刻體現了鄉村教師的價值,給當地的孩子和鄉村教育帶來了積極地影響。他們認為,目前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城鄉間教育鴻溝進一步拉大,且師資隊伍人員流動大和兒童問題多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5)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為例)對于擔任多學科教學的壓力屬于中等水平。很多受調查采訪的老師認為小學全科教師面臨的瓶頸表現在社會認可度有待提高、職后發展平臺拓寬、人事招聘需更加明細、社會認可度有待提升。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明確提出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踐證明,小學全科教師的出現給農村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給當地的教育帶來積極影響。通過調研也可以看出小學全科教師培養對于緩解農村師資問題有極大的幫助,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對職業價值有著極高的認同。
因此,重慶市應該根據相關國家政策繼續加大對小學全科教師師資培養的重視力度,強化與高校和當地小學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培養策略,各區縣教委也更應該依據當地小學的實際現狀反映教師需求情況,與高校招生形成有效的對接,例如當今鄉村小學中男女教師比例懸殊,高校在招生環節即可采取適當措施調整人數比例;高校在培養教師時,與地方小學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讓師范生可獲得實踐的機會;當地小學管理者根據小學全科教師具備的多學科教學優勢安排恰當的教學任務,從而能夠向教委進行及時的教學反饋,從而實現三者結合,促進全科教師專業持續發展。
通過調研和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一專多能、博聞通達”是重慶市首屆小學全科教師最認可的自身品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也強調小學課程應當以綜合課程為主,因此小學全科教師需充分發揮“一專多能”的優勢。應強化各高校積極構建綜合性全科教師課程體系,加強全科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繼續強化對于小學全科教師培養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全面掌握,同時,還要側重培養學生廣闊的通識知識和個性發展。通過工作室、項目參與、社團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培養學生的一專多能、博聞通達的優勢培養。
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應積極構建在職教師培養體系,進一步完善終身學習制度,加強在職全科教師的培養。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如常見的國培、市培項目,采用“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多召開集中學習方式,包括小學名師講座、經驗交流會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學習,能夠更好促進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發展。同時,相關教育管理部門也要重點關注全科教師的職業發展機會,鼓勵更多的在職全科教師繼續深造,打通小學全科教師在職研究生攻讀平臺、在小學教師職稱評定中增加全科教師方面等舉措。
目前關于小學全科教師的配套政策不夠完善,為實現“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發展目標,地方政府要對全科教師這一獨特的職業進行深入研究,完善全科教師的相關機制,制定可行的全科教師招聘認定標準,如對小學全科教師的考核評價不能照搬一般教師的考核辦法,應當要體現出全科教師“全能型”的特點。另外,在全國各地區增設小學全科教師的認證機構配備專業人員,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全科教師資格認證制度。
當今城鄉教育資源分配明顯不均衡,且出現城鄉鴻溝進一步拉大的趨勢。農村地區不僅教育資源薄弱,農村學生的視野還較為狹窄,加上家庭經濟水平的差異,城市學生家長多側重于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導致城鄉教育質量差距懸殊。解決我國現階段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還需要進一步要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入,適當提高鄉村教師的薪資水平。除了黨和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外,教師還需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從學情出發,小學全科教師要多采用啟發式、參與式等創新途徑來拓寬學生思維能力,這也是均衡城鄉教育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