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軒
【摘 要】2019年2月,《流浪地球》以46.55億票房成績成為了賀歲檔的最大贏家,在科幻題材和商業背景下,隱藏的是國產商業片對于“主旋律化”的深層次追求。影片在東方視野之下對國際問題進行審視與反思,彰顯出漸趨成型的中國商業片“主旋律化”發展之路。
【關鍵詞】《流浪地球》;商業片;主旋律化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1-0053-02
一直以來,商業片都因為富有沖擊力的視覺奇觀和飽有說服力的價值屬性而迅速占領市場,縱觀商業片發展歷程,前有《美國隊長3》和《百鳥朝鳳》的排片對比,后有《復仇者聯盟4》與《撞死了一只羊》的票房差異,可以說,商業片早已成為了具象化的風向標,引領著電影市場的走向,其精良的制作和資本的角逐助力了電影行業的良性發展。如今,我國電影人已在文化自信和藝術情懷的基礎之上,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本國的商業片主旋律化發展之路。
一、《流浪地球》“主旋律化”的中國式表達
電影藝術作為國家意識形態機器之一,擔負著捍衛國家政治面貌、傳遞國家意識形態、為人民解憂或抒懷的重要使命,可以說,電影天生就攜帶著政治基因和意識導向,所以主旋律電影一直以來都是被國家大力倡導和扶持的電影類型。隨著受眾觀影經驗的增加和審美理念的變更,以往單調乏味、具有強烈說教意味的主旋律電影不再受到人們的追捧,大批量電影運用了雷同的故事情節,塑造了許多臉譜化人物,流水線式的制作流程使得受眾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人們對影片的選擇更為嚴苛,因此國家意識形態的表達遇到了瓶頸。2009年,《建國大業》以明星坐鎮的模式和顛覆傳統的敘事為主旋律電影破冰,2016年,隨著社會的轉型和重大歷史事件的重新演繹,主旋律電影在我國迎來了新的發展高潮。這便促使商業電影不斷吸取主旋律電影中的精髓之處,呈現出了對于“主旋律化”的追尋和探索。需要承認的是,當今中國影壇爭搶蛋糕的局面依然存在,片方為了奪人眼球不惜拋棄底線制造噱頭的情況也常有發生。為了更好地迎合觀眾的口味,商業電影急需在貼近主流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內容上有所精進和創新。《流浪地球》站在了新的邏輯層面和藝術高度上,恰當地將商品外殼和“主旋律化”內核包裹在一起,成為了當下國產商業片主旋律化發展的先行者,既贏得了電影人的贊譽,也收獲了觀眾的贊美。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读骼说厍颉纷鳛槲覈鵀閿挡欢嗟目苹秒娪?,充斥著大量的商業元素,片中蘊含著具有機械美感的地球景觀和重工業質感的太空空間,彰顯了我國愈加趨向成熟的特效技術。相較于美國商業大片中常描繪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節,《流浪地球》精準地將視角放在集體英雄身上,實現了對“群體放逐理想”的情感釋放。新世紀以來,商業片憑借自身優勢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關注,表面上創造了盛世之象,實質上常因外在包裝遮擋住了觀眾內在視線?!读骼说厍颉凡]有止步于此,而是將故事建構于全人類生存之所——地球上,傳遞出勇于擔當的集體主義精神,塑造了中國不同年齡人心系國家的集體群像。
我國自古就有著“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思想,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指出人類社會越來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議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流浪地球》遵循了這一宏大的全球性發展理念,講述了以劉啟為首的平民英雄們在面對地球毀滅與否以及人類生存走向問題時的英勇無畏、肝膽相照。“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不單單針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是一項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念準則,這是對全世界相互信賴、相互依存的美好期待。影片在“大國敘事”指引下將“命運共同體”概念放大,其一,《流浪地球》沒有把視角局限于“地球毀滅中國應該怎么辦”,而是提出了“災難來臨時全球的處境”的社會性話題,做到了對于世界的切實觀照。電影中探討了人類日常對于環境的破壞和生態災難之間的聯系,表現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憂患意識和大局觀念,中國通過“全球治理”的話題為現實生活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其二,廣袤的地球村是全人類的共有財富,人類雖然自以為“人”是萬物之源,但在面對災難時才會感悟自身的渺小。自然變化所致的毀滅性打擊令人類變得卑微,卻也促使人類同胞更加仁愛團結。影片中的隊伍包含了各種膚色的人,在痛失家園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再無猜忌與隔閡,每個人都回歸了最本真的人性之美。生命倒計時之際,普羅大眾的側重點全部指向了保衛地球,人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而竭盡全力,天下一家的光芒熠熠生輝,和平共處的火種生生不息。
(二)重災之下倫理親情的書寫。影片不同于《唐山大地震》中家庭成員在地震來臨時的不公之選,也不同于《2012》里,人物處于生命最后限期之前的復雜愛恨糾葛,而是著重凸顯在愛國情懷基礎上的家庭倫理敘事,電影拒絕將主人公塑造成“偉光正”形象,也絲毫沒有避諱人物面對家人時內心的掙扎和猶豫,經過對人性的挖掘和對家庭的重視,充分表現了中國人始終奉行的親情觀和家庭觀。
無家不成國,在五千年倫理道德的影響下,家庭觀念早已深入中國人的血液。中國人崇尚“家和萬事興”,五倫之德中最重要的便是家庭關系。微觀的家庭關系或許只代表了周遭的小家之況,但從宏觀上講,家教和門風實際折射了社會風氣乃至一國之風。《流浪地球》夯實了家庭之源的文化根基,卻沒有沖淡災難對于人們的重擊,電影巧妙地將家庭情感融入殘酷的故事之中,完成了人道主義的回歸,也實現了災難題材的商業片向主旋律化發展的又一次轉向。
影片中“齊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朝夕相處的兄妹關系。電影里霸氣果敢的哥哥劉啟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自己可愛率真的妹妹朵朵,透過二人的生活點滴反映出他們心底的純真良知和濃郁親情,兄妹關系將影片所表達的“人在災難中”引申為“家人在災難中”,在這里,“災難”雖然依然是關鍵詞,但家人則成為了情感的引入點。第二,血肉相連的祖孫關系。女兒的離世使得韓子昂對于外孫劉啟抱有更高的期望,所以他對于劉啟的管教頗為嚴厲,對收養的孫女朵朵則是寵愛有加。故事的結局雖然韓子昂沒有享受天倫之樂,但他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了孩子、保全了家園,他將兩個孩子的童真永遠存放在了心里,也將祖孫的大愛延續至了整個世間。第三,一觸即發的父子關系。片中劉啟和父親劉培強的關系經歷了多次轉折,小時候劉啟會坐在父親腿上聽其講火箭的知識,長大后劉啟將母親之死歸咎于父親的狠心,對父親的無奈嘆息熟視無睹。對于小家來說,劉培強是一個不甚成功的嚴父,對于國家來說,劉培強是一個擔負時代使命的中校。所以劉培強不能只顧及自己兒子的情緒,他要做的是成全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劉啟最終原諒了父親,并不是因為此時的父親是世人眼中的英雄,而是因為父親只是最普通的人父。父親的身份和英雄的地位其實并不矛盾,電影想要強調的也并不是劉培強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劉培強的身后,是無數前仆后繼、為了守護地球而奮斗終生的人,這些人,可能是家庭的支柱,也可能是孩子的父親,劉培強不僅是成千上萬中國軍人的縮影,更是集體主義意識的外在體現。
二、《流浪地球》“主旋律化”對中國電影的啟迪
(一)平衡影片的民族性和國際化。《流浪地球》里充斥著中國人文精神,獨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并不會使海外觀眾覺得晦澀難懂,影片在國外同樣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國產科幻電影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走出國門?!凹w英雄”“國際合作”“聯合行動”等主題適當化解了東西文化差異,父子關系的緩和與人類的自我拯救讓外國觀眾感到熟悉,也為后來的影片提供了可取的經驗,國產電影應該在滿足中國觀眾審美情趣的基礎上,尊重他國文化,方可促進其國際化傳播。
(二)兼顧影片的歷史性和當代化?!读骼说厍颉啡瑫r間跨度較大,故事架構于全新的未來,雖存在大量幻想,但思維模式則完全取決于生活。電影中,災難是后果,人們日常的所作所為則是原因。由于人們對于環境的輕視,才招致自食其果的局面。商業大片普遍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盲目追求市場走勢,在歷史與現實之中迷失自我,細節之處經不起推敲?!读骼说厍颉凡坏从沉爽F實問題,且有沉重的歷史脈絡作為支撐。影片沒有脫離當下生活,同時讓人們開始反思過往,所以商業片必須在彰顯歷史深度之時,顯現出歷史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只有做到歷史性和當代化的有機結合,才能增強影片的厚重感和層次感。
(三)思考影片的獨特性和大眾化。獨特性與大眾化折射的是導演的個人風格與觀眾喜好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如果過分偏重觀眾的觀影傾向,便會喪失導演的個人特性,而過于重視影片作者的個性表達,則會失去觀眾的擁護與愛戴。導演郭帆成功完成了自我轉型,他的上一部作品是青春片《同桌的你》,這一類型的電影在市場上占有固定的受眾基礎,但從影片的觀眾反饋和藝術價值看,《同桌的你》不可稱之為成功。從接過《流浪地球》這桿大旗時起,郭帆就將個性化的手法、邊緣化的題材和大眾化的審美相結合,由此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該片也成為了值得新生代導演借鑒學習的優秀范例。
(四)重振影片的技術性和工業化。很多人曾質疑中國人是拍不出科幻片的,《流浪地球》就是國家電影實力穩固提升的最好證明。《流浪地球》的含義并不只是電影本身,影片在向好萊塢經典科幻片致敬的同時,利用先進的中國工業和中國技術在世界電影之林中站穩了腳跟。這是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的一種嶄新嘗試,我國也借此將中國聲音傳播到了世界各處?!读骼说厍颉酚谩爸袊圃臁彼膫€字為后來影片進行了有效探索,原創實力和科技水平成為中國電影產業未來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三、結語
商業片的主旋律化發展已成為了我國電影生態的重要一環,《流浪地球》在政治形態母題的庇護下,又多了一層精神享受的藝術質感,真正達到了主流意識形態與大眾文化消費的完美結合,為日后中國商業片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注釋:
①檀陽陽,黎鉆儀.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歷史邏輯與現實應答[J].法制博覽,2019.
參考文獻:
[1]鄔玲.商業電影的”主旋律化”硏究——以馮小剛電影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胡普忠.主旋律電影與商業片的互動漸變規則[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3.